(2020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苏州市
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十次主席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政协工作提质增效,依据政协章程和全国政协、江苏省政协、中共苏州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现就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制订如下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政协性质定位,突出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立足新时代政协新方位新使命,通过开展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不断提高政协协商议政的质量和实效,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切实担负起把中共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和对政协工作的要求落实下去、把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而共同奋斗。
2.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中共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坚持质量导向,努力推动履职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提升;坚持正向激励,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引导委员提高履职能力;坚持循序渐进,先对部分具备评价条件的协商议政活动进行评价,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调整评价范围,在实践总结中不断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逐步完善评价工作办法。
二、评价标准
3.分类评价。针对履职的不同主体、领域、形式、特点等,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协商议政质量评价体系。先从专题协商会议(包括议政性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和界别协商、对口协商等)、专题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开展比较经常、制度比较健全、工作比较规范的协商议政活动着手,建立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
4.重点环节。聚焦协商议政过程中共有的重点环节,提炼出示范性强、适用性广、简便易行的评价指标。将选择题目、调查研究、会议组织、成果显示和转化等作为主要内容,加大协商议政成果在质量评价中的权重。
5.指标设置。为科学衡量协商议政质量,结合政协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设置不同的指标和分值,既体现工作着力导向,又为划分等次提供依据。专题协商会议质量评价设置5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不设具体分值。专题调研质量评价设置4个一级指标和7个二级指标,不设具体分值。社情民意信息质量评价设置5个一级指标,设权重不同的具体分值,总分由基本项和加分项组成,基本项反映协商议政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分项反映协商议政工作的突出成效,基本项满分为100分,加分项满分为30分,总分为130分。
三、评价办法
6.评价导向。协商议政质量评价体系涉及面广、关注度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便于操作。应坚持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以客观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以内部评价为主;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以激励为主。
7.评价程序。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分为初评和定评两个环节,由市政协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和下设的工作小组具体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初评,领导小组负责定评。每年进行一次。可进行回溯性评价。
8.评价方式。专题协商会议、专题调研采用定性评议的方式,并划分优秀、较好和一般三个等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质量评价采用量化打分的方式,依据评价总得分按比例划分优秀、较好和一般三个等次。
9.成果运用。协商议政质量的对象为市政协各委室和相关政协委员,评价结果向常委会议或主席会议报告,向相关委员和单位反馈,作为政协机关评先评优和优秀委员评选的重要依据,涉及委员个人的纳入委员履职档案。
四、推进措施
10.组织领导。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由主席会议统一领导,成立由主席任组长的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设在市政协办公室,负责质量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
11.服务保障。市政协办公室建立统一协调、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的评价工作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改进工作。通过市政协网站、智慧政协APP,建立高效便捷、流程科学的质量评价工作信息系统,努力实现协商议政质量评价的信息化操作,提升工作效率。
12.宣传引导。通过报刊杂志、市政协网站、市政协微信公众号、智慧政协APP等,深入报道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不断增强质量意识,为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13.推进步骤。市政协2020年开展社情民意信息质量评价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将质量评价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逐步建立一套能评价、能考核的科学指标体系。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正式实施,并指导市(县)区政协积极稳妥开展此项工作。
附件:1.专题协商会议质量评价标准表
2.专题调研质量评价标准表
3.社情民意信息质量评价标准表
政协苏州市委员会
2020年9月29日
附件1
专题协商会议质量评价标准表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 标 说 明 |
|||
选题质量 |
选择题目 |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和重大改革举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
|||
开展调研 |
调研质量 |
制定方案合理,前期准备充分,调研深入扎实,全面了解情况、找准问题症结; 在形成成绩清单、问题清单、建议清单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 |
|||
会议组织 |
总体设计 |
选好发言主题和发言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探索创新; 对委员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成绩清单、问题清单、建议清单 |
|||
委员发言 |
问题导向,直奔主题,言简意赅,言之有据,言之有物,时间得当 |
||||
交流互动 |
与会同志深入交流,积极互动,切实回应,协商氛围浓厚 |
||||
议政手段 |
通过会议协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形式,使讨论更加广泛深入 |
||||
协商成果 |
形成共识 |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鼓励深入开展交流,有助于深化认识、自我提高,推动增进共识、汇聚力量 |
|||
报告质量 |
在形成成绩清单、问题清单、建议清单基础上,撰写专题协商会议资政建言专报,做到反映情况准确,分析问题深入,提出建议可行 |
||||
成果转化 |
成效明显 |
领导作出批示 |
|||
意见建议被吸收到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中; 被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纳,对当前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有明显促进作用; 对宏观决策、长远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 |
|||||
社会影响 |
经新闻媒体报道,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
||||
评价结果 |
专题协商会议 |
日 期 |
题 目 |
等 次 |
|
|
|
|
|
||
意见建议 |
|
备注:等次划分为优秀、较好和一般。
附件2
专题调研质量评价标准表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 标 说 明 |
|
调研题目 |
选择题目 |
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 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重大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情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
|
活动组织 |
前期准备 |
收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最新研究成果等背景材料,了解工作进展情况; 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 成员具有代表性,可邀请党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 |
|
调查研究 |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 多种方式与各利益相关方深入交流; 掌握问题现状,分析问题成因,探讨对策措施 |
||
调研成果 |
形成共识 |
把学习教育与调研有机结合; 鼓励委员深入开展交流; 体现集思广益、体谅包容、理性有度的协商精神; 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 |
|
报告质量 |
在形成成绩清单、问题清单、建议清单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做到反映情况准确,实时数据翔实,分析问题深入,成因分析透彻,找准问题结症,对策建议具体可行 |
||
成果转化 |
成果转化 |
领导作出批示 |
|
意见建议被吸收到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中; 被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纳,对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有明显促进作用; 对宏观决策、长远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 |
|||
社会影响 |
经新闻媒体报道,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
||
评价结果 |
日 期 |
题 目 |
等 次 |
|
|
|
|
意见建议 |
|
|
|
备注:等次划分为优秀、较好和一般。
附件3
社情民意信息质量评价标准表
指 标 |
指 标 说 明 |
得 分 |
||
题目选择 (25分) |
围绕国计民生重要问题反映情况; 坚持问题导向; 站位高、落点实、切口小 |
|
||
情况反映 (25分) |
真实、准确、及时; 具有典型性、苗头性、趋势性或动态性 |
|
||
分析表达 (25分) |
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 有新视野、预见性; 分析透彻、论证有力; 逻辑清晰、简明扼要 |
|
||
意见建议 (25分) |
紧扣问题发力,针对性强; 与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实际相符合; 有实施的条件和时机,可操作性强 |
|
||
成果转换 (30分) |
领导作出批示 |
|
||
部门答复或回函; 被吸收到地方性法规、政策文件中 |
|
|||
评价结果 |
期 号 |
题 目 |
总 分 |
等 次 |
|
|
|
|
|
意见建议 |
|
|
备注:等次按比例划分为优秀、较好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