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关于促进我市氢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市民建
|
建 议 号:
|
012
|
标 题: |
关于促进我市氢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苏州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大市,产值规模大,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站上4万亿台阶,但产业结构相对偏重,钢铁、发电、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消耗了约80%的规上工业企业用能,改善能源结构,按计划实现“减碳目标”任务艰巨。
氢能作为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可以引导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实现深度脱碳,发展氢能产业,既是碳减排的趋势,更是一次产业变革和能源革命,能够显著改善能源结构,形成新的绿色产业链。2021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实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规划,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应用”。
一、苏州发展氢能产业现状
苏州在2017年开始布局氢能产业,苏州已成为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2020年,赛迪研究院发布《2020年赛迪氢能城市百强榜》,苏州名列百强榜第二名,仅次于上海。2021年1月31日,苏州召开氢能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到2035年,苏州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将突破1000亿元产值、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10家以上、建成加氢站70座。
截至2021年9月,苏州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和机构超过85家。从布局上看,苏州市氢能产业先发地区张家港,已集聚涉氢企业30多家。常熟市加快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等新动能产业,共引进34个氢燃料电池产业项目。综上所述,苏州氢能产业链初步形成,结构布局合理,已成为国内氢能产业基础较强、配套较全、生态较好的城市之一,有条件打造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创新集群。
二、苏州氢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氢能产业创新集群缺乏统筹规划
苏州大市范围内,张家港市已出台《张家港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张家港市鼓励氢能产业发展的有关意见》,常熟市出台了《常熟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常熟市加氢站布局规划(2021-2025)》《常熟市关于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昆山市形成了《昆山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苏州全市各板块在规划发展氢能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对氢能产业布局还需进一步明确,以便形成更具竞争力、稳固的产业创新集群。
(二)产业基础和产业间协同优势在氢能领域尚未得到有效体现
苏州目前已经集聚了百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其中不乏拥有全球领先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的集团公司,这些公司十分重视国内氢能市场,已纷纷启动布局,如博世在无锡成立了中国氢燃料电池中心,杜邦在上海设立了燃料电池研发中心,旭化成正与内蒙某企业合作开展制氢装备研究。然而,苏州在引入全球先进技术和打造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苏州已有的80家涉氢相关企业目前尚未能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形成共享信息、共创成果、共谋发展的良好生态。
(三)氢能产业发展不均衡,示范和应用场景相对单一
当前苏州氢能产业发展挺好较快的是张家港、常熟,主城区慢了一步,市区、园区、新区都没什么示范项目,也没有具体加氢站的布局规划。目前氢能示范应用主要场景集中在交通领域,单一应用场景不利于技术进步和验证,以及长远的市场推广。
(四)加氢站网络布局不完善,建设有待提速
加氢站是氢能应用的基础设施端口,想要实现氢燃料电池车在交通运输领域普及,必须打通这一关键环节,然而加氢站的规划建设审批周期较长,一般要2至3年方能建成,审批的主管机构也存在多部门交叉协调的问题。目前,苏州大市范围内只建成加氢站5座,在建及拟建6座,难以满足后续燃料电池车普及时所需求的数量。
三、打造氢能产业创新集群的建议
(一)完善氢能产业创新集群政策体系
要立足于打造氢能产业创新集群的高度,谋划氢能产业发展,建立氢能产业创新集群的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全市氢能产业发展,加强对氢能生产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政策支持,研究出台氢能产业创新研发、制造、推广、运营等关键环节的扶持政策,对氢能项目审批、税费减免、土地供给、示范运营补贴等方面提供便利化条件和政策服务;优化对氢气管理和加氢站建设的审批流程;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给予氢燃料电池车购置补贴,拓展氢能应用范围;支持氢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通过奖励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供系统、掺氢及供氢管网建设等示范项目,有力推动氢能产业创新集群在苏州的蓬勃发展。
(二)完善氢能产业链布局,有针对性招商引智
针对氢能板块海内外项目进行重点招商、以商招商,吸引已在苏州落户的涉氢国际龙头企业、国内隐形冠军企业的“氢”项目落地,支持建立研发中心,积极牵线搭桥,鼓励与苏州本土企业合作。布局产业链短板或空白领域,招引LNG制氢、光伏制氢、风电制氢等产业,进行“补链”、“壮链”、“扩链”行动,打造核心技术高地,培育龙头企业,建成氢能产业创新集群;积极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科创中心城市开展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氢走廊”建设。
(三)拓展氢能多元化应用场景,打造国家级“氢能城市”
开展统筹规划,布局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开展燃料电池公交、物流车、重卡、叉车、无人机、热电联供等领域的示范工作,政府匹配补贴,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逐步推动氢燃料电池从公交车到重卡车等全系列车型示范应用,同时利用本地交通运输优势,研究打造中长距离氢能运输示范线路、“氢能高速公路绿色运输廊道”等。积极融入上海氢能示范城市群建设,学习上海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形成广泛海内外传播效应,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国家级“氢能产业创新集群”。
(四)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社会资本协同作用,推动氢能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以氢能产业基金为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氢能产业发展;将氢能产业纳入“碳中和”“零碳”奖励企业范围,加强对涉氢企业的金融扶持,给予专项促进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释放“绿色金融”能量,包括绿色贷款、绿色担保、绿色融资租赁等;提前布署,研究制定对策,积极应对美国、欧盟计划开征的“碳关税”。
|
承办单位:
|
联办 |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协办 | 苏州市财政局;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6 14:05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附件 |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12号提案的答复.docx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