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曹国荣
|
建 议 号:
|
075
|
标 题: |
关于助力苏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扬帆北交所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2021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重要指示:“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9月3号,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正式成立。北交所与上交所、深交所形成南北错位发展、互联互通的格局,有望补齐中小企业服务短板。北交所是为“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量身打造的资本平台。服务更早、更小、更新的中小企业是北交所的核心,北交所的运行有利于进一步拓宽资金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联通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作为注册制试点,北交所将有望简化上市流程,缩短发行时间、降低发行成本,加强创新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撬动企业生命周期更前段的中小市场,匹配地方产业规划与资本布局,加速中国制造业和科技业升级和转型,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北交所的设立也将进一步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打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枷锁。随着北交所一系列文件的正式出台,标志着一套能够与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和成长阶段相符合的北交所制度规则体系已经基本构成,充分体现错位、包容、灵活、普惠的市场特点。因此,北交所的成立,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初步成型,也标志着我国开启了沪深北三个市场共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的新格局。
2021年苏州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42家,其中境内A股新增35家,企业上市数量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第5位。截至2021年12月31日,苏州A股上市公司家数已达到175家,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位列全国第五。总市值为18390.84亿元,较2020年年底增长近5637亿元,同比上涨44%。上市公司家数和总市值双双稳居全省第一。其中,51家公司市值过百亿元,9家公司股价突破百元。北交所81家首发企业中,江苏有12家,位居全国第一。苏州市占据其中4家,数量与广州并列全国第2,仅次于北京。苏州首批在北交所上市的公司分别为同享科技、旭杰科技、苏轴股份和禾昌聚合。从质量分析,这几家苏州企业主要集中在光伏设备,工程服务,汽车零部件,塑料生产等行业,在专精特新领域各有所长。这反映出苏州市资本市场活跃,拥有大量专精特新储备企业,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近年来,凭借“专精特新”的发展思路,苏州不少中小企业已在各自强项领域开创出一片新天地,迅速占领细分行业的高地。截至2021年12月,我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8家,总数均位居全省第一。但A股市场中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支持仍然较为有限,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苏州的企业在数量、总市值、综合实力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企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高新技术企业单靠企业自身运营和政府资金支持仍无法满足研发阶段的大量资金需求,导致项目创新困难,无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此外,企业分类不够精细,阶段化分类应再细致一些,早期挖掘储备、前期重点培育、中期申报、后期上市挂牌,每个阶段都有大量的企业,在不同阶段里,每个企业的进展和自身规划均有所不同,每个阶段的企业工作重点都应得到更好的政府引导和支持。特别是在早起挖掘储备的时候,部分企业在土地需求,厂房排污,数智化发展上仍有较大痛点。因此,我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之路可谓任重道远,而北交所的设立给予了苏州中小企业弯道超车的绝佳机遇,北交所的成立将打造“专精特新”发展平台,为中小企业带来重大机遇。为快速将资本市场改革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机遇,企业应顺势北交所。一方面,企业将以登陆北交所为驱动,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占领市场缝隙,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将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硬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并为企业搭建良好营商环境,让中小企业的成长拥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因此,建议苏州市政府抢抓北交所新政机遇,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交所上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落实支持政策,完善政策体系。苏州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立上市工作小组,建立企业池,通过高新区全国股转系统与北京证券交易所江苏服务基地形成良好联动,互相借力,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服务,培育和扶持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进一步强化鼓励引导,凝聚合力为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保驾护航;
第二,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定梯度培育体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企业开展分类指导,将专精特新企业池做好分类分级管理。根据专精特新不同水平,不同阶段,将相关政策有效进行抽丝剥茧辅导,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加大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满足优质项目的用地需求,开设审批绿色通道,提高企业申报质量以及申报效率。加强企业全方位多方面培训,进一步稳固产业链、供应链,提高企业自身硬实力,加强企业规范化发展,打通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的上升通道;
第三,牵头组织引入资本力量,全方位支持专精特新。除了政府相关资金支持,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金融职能部门可以和银行、券商、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联动,举办资本市场专题培训,让拟上市企业实际控制人、高管加深对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规则的了解,明晰自己企业的定位,选择更契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上市途径。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或者债券重点投资“专精特新”企业,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充分调动企业申报积极性,也可充分整合资源,加强跟踪服务,在政府对相关企业给予精准资金奖励的同时,调动苏州深层资本活力;
第四,挖掘培育对象,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结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点发展产业,拓宽思路,全面对接挖掘培育对象,打造较为完备的长三角一体化专精特新企业梯队,持续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继续支持吴江坚定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最前列,为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贡献更大力量。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 ||||||||||||||||||||||||||||||||||||||||||||||||||||||||||||||||||||||||||||||||||||||||||||||||||||||||||||||||||||||||||||||||||||||||||||||||||||||||||||||||||||||||||||||||||||||||||||||||||||||||||||||||||||||||||
协办 |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8 14:57 |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075号提案的答复
曹国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助力苏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扬帆北交所的建议”提案收悉。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背景下,就苏州如何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您的建议非常有针对性。提案由市金融监管局主办,市工信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企业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上市挂牌基本情况 苏州高度重视北交所设立的战略意义,积极抢抓北交所设立机遇,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首批8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苏州有4家,数量并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截至7月21日,苏州累计有5家企业在北交所上市,首发融资合计6.75亿元,7月20日收盘合计总市值43亿元。此外,苏州累计有近570家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目前有存量挂牌公司264家,其中创新层68家、基础层196家。 表1北交所苏州上市公司基本情况(2022-07-21)
二、我市北交所拟上市企业储备情况 2022年我市共新增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弘森药业、嘉乐威、卓兆点胶、佳尔特、万源通、薪泽奇),已经与2021年全年新增数持平。目前苏州有北交所在审企业8家,辅导企业11家,明确挂牌意愿的储备企业40家左右。 表2申报北交所的苏州企业基本情况(2022-07-21)
表3 拟申报北交所的苏州辅导备案企业基本情况(2022-07-21)
三、苏州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情况 目前苏州市累计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1家,均位列全省第一。目前苏州存量挂牌的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其中7家在创新层挂牌、14家在基础层挂牌。 表4苏州市专精特新“小巨人”挂牌企业情况(2022-07-21)
四、我市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交所上市挂牌工作情况 自北交所设立以来,我市积极对接联系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省证监局、省工信厅等部门,了解掌握北交所上市政策最新动向,梳理掌握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以及符合北交所上市条件企业情况,重点推进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第一时间摸清企业底数。北交所宣布设立以来,我市全面梳理辖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中符合北交所上市条件的企业情况,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走访、摸排、动员符合条件企业积极申报。同时,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好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努力争取各方支持,推动更多企业尽快实现上市。 二是加强培育及时传达政策要点。我市积极主动对接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加强企业培育服务,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及时向有需求的企业传递了北交所上市的政策、路径,为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登陆北交所提供精准培育。2021年9月23日,苏州会同省证监局第一时间邀请北交所、工信部、证监会相关老师优先来苏为苏州企业作专题培训,举办省内首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专题培育活动”,为苏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登陆北交所提供精准培育和支持。 三是全面深化与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战略合作。新三板自2013年底扩容至全国以来,通过不断改革探索,已发展成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苏州与全国股转系统保持着长期密切的合作。2021年5月,苏州市政府与全国股转系统、省金融监管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共建新三板江苏基地。同年11月,在北交所揭牌后,基地将北京证券交易所纳入共建单位,顺利翻牌为“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江苏服务基地”。基地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服务市场一线功能,积极与我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开合作,在市场推广、资源集聚、服务提升等方面发力,全国股转系统为此还派驻了专门的人员代表,对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跟进,定期交流沟通、匹配服务,主动对接资源,持续推动企业挂牌进程。 四是持续做好北交所后备企业梯队建设。依托苏州良好的产业基础,我市目前有新三板挂牌企业264家,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其中,创新层企业64家;挂牌时间1年以上的有254家,这些企业都是未来面向北交所的基础后备资源。此外,我市积极发挥东吴证券等本土券商在新三板市场的领先地位和规模优势,积极引导推荐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对接新三板、申报北交所上市。今年1-6月,我市共计新增8家企业申报北交所获得受理。 五是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北交所设立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政策支持力度,市政府发文明确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可视同在境内外主要资本市场实现IPO享受上市奖励政策,不断激发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各项融资渠道的积极性。2020年,市工信部门进一步优化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价标准,融入现金流量净额、重点产业领域等指标。在促进中小企业坚持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战略同时,鼓励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力求通过上市直接融资,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助力苏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扬帆北交所的建议”等建议,对促进我市推动优质中小企业登陆北交所具有积极意义。下阶段,各相关部门将依据工作职能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跟踪落实,完善政策加强扶持力度。加强资本市场最新改革政策的跟踪和研究,根据现有《苏州市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我市资本市场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对北交所上市企业支持政策,积极引育更多具有上市潜力的优质中小企业。 二是研摸底数,深度挖掘上市后备资源。实施“育林计划”,构建分阶段、多层次、全方位的上市培育服务体系,聚焦头雁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重点企业,摸排梳理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动态纳入上市后备企业系统进行重点培育,在增强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发展的理念和信心的同时,推动我市股改、辅导、在审企业动态平衡、分层递进。 三是融合资源,发挥合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以“苏州最舒心”营商环境吸引关键金融要素集聚,在依法合规前提下,给予拟上市企业最大力度支持。帮助企业对接银行、股权投资机构、券商、会所、律所等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覆盖企业成长的全阶段的资源整合、融资对接等多元化服务。重点强化股权投资的直接融资功能,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优化国有资本出资、退出机制,激发创新动能,促进成果转化,助力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发展。 四是开放合作,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势。在推动我市优质中小企业对接包括北交所在内的各大交易所过程中,我市将充分发挥北上深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等各大交易所驻苏基地的功能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深化与合作,依托基地进一步扩大对省内中小企业服务作用,辐射江苏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提升服务长三角区域实体经济水平。同时,积极打造金融开放合作标杆城市,通过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科创金融发展等重点举措,构筑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全力推进沪苏同城化。 五是靶向服务,紧盯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上市进程。做好进入上市关键期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跟踪服务,及时掌握企业上市“堵点”,搭建渠道破解共性“难点”,推动化解个性化“断点”,帮助企业缩短申报准备时间,推动优质企业在上市进程中少走弯路。 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2年7月22日
联 系 人:安晓波 联系电话:65095075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工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