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关于解决数字经济卡脖子问题,推进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颜章健
|
建 议 号:
|
443
|
标 题: |
关于解决数字经济卡脖子问题,推进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工业软件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标志性产业。工业软件是装备及产业智能化的“大脑”,也是数字经济的根本。苏州是全球高端装备及智能化产业的标杆区域。虽然我市拥有列入统计的软件企业(含嵌入式)700多家,2020年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1727.3亿元,其中工业软件营业收入132.4亿元,约占全国的7%。虽然量尚可,但质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一、工业软件大多数是拿来主义(即购买国外西门子、发那科、贝福等公司产品)或基于别人的平台进行二次应用开发,缺少对软件基础平台的建设,且多轴(大于5轴)的控制系统受限于国外的政策限制,存在随时断供的风险,严重制约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
二、工业云的应用,目前苏州的制造业仅关注控制和运动部分,缺少上层的规划,没有及时获取终端数据以及对工业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三、数字孪生软件的发展,美国和德国均提出了Cyber-PhysicalSystem(CPS),也就是“信息-物理系统”,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支撑技术。CPS的目标就是实现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交互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虚拟世界的仿真分析和预测,以最优的结果驱动物理世界的运行,目前我们缺少对此类软件的规划和应用。四、大数据来源于管理信息化数据收集和工业软件(大脑)的在应用场景数据收集两者之合成,缺一不可。五、工业软件基础平台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风险高。需要长期主义,长期投入、持续研究。六、经过前期汽车产业牵引、中期3C产业牵引、近期新能源电池牵引、自动化、智能化中硬件已基本自主并突飞猛进,如果再把软件短板补齐,其迭加效益会几何式释放。
为快速推进高端装备及智能线的创新和发展,避免在贸易摩擦影响的卡脖子技术,加强高端装备和智能线支撑的各大产业在全球后疫情时代的市场竞争力,现建议如下:
一、加强工业软件基础理论和技术前沿研究。大力支持包括计算机科学和软件领域的基础理论、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软件可信任保障等领域在内的软件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狠抓工业软件基础、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的生态布局,着力发展软件定义平台。以突破数字孪生、虚拟逻辑控制、边缘计算等新工业软件核心技术为目标,培育和孵化适应本土制造业特点的工业软件,推进自主工业软件的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二、由政府牵头,建立校企(需要且愿意投入)联合专项工程,布局基础平台建设,确定产品平台的开发策略,加快基础平台建设。
三、推动软件价值提升。开展软件价值评估和定价机制研究,引导软件价格回归价值,加强软件著作权保护,维护软件产品及服务的正常市场价格秩序。
四、高端人才培养与引入并驾齐驱,打造人才成长发展新乐土。引入国内外一流的高端研究院,打造国家重点工业软件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要与本地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大底盘,扩大政策扶持范围,重视、留住本土高端人才,吸引外地高端人才来苏做科研做事业,引领带动全市高质量
发展。五、把关好定位,不是会写代码的都叫人才,不是与小程序占边的都是软件研发,不是靠软件赚钱的都是软件企业,很多企业是靠商业模式而不是软件研究。六、工业软件要有行业数据知识库做支撑,特别是行业生产过程中关键知识、软件、诀窍及算法等知识的汇集,也是自动化控制系统装上“中国脑”的基础。因此迫切需要布局主导行业数据知识库的建立及推广。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协办 | 苏州市教育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8-16 15:18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附件 |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443号提案的答复【8.15】.doc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