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72.关于成立苏州市应用数学中心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李孝峰
建 议 号:
372

标 题:

关于成立苏州市应用数学中心的建议

建议内容:
  自2019年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起,我国瞄准关系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应用数学发展战略开始落地。《通知》特别指出:“支持地方政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应用数学中心。应用数学中心要搭建数学科学与数学应用领域的交流平台,加强数学家与其它领域科学家及企业家的合作与交流,聚焦、提出、凝练和解决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区域及企业发展重大需求中的数学问题。打破单位界限和学科壁垒,鼓励和引导地方、企业及社会资金加大对数学研究的经费投入,推进数学与工程应用、产业化的对接融通,提升数学支撑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苏州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正式突破4万亿,在纳米技术、生物医药、高端纺织、优特钢铁、通信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制造、区块链、航空制造处于亚洲一流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像生物医药、新能源比重也在稳步提高。与此同时,大量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全国民营制造五百强中苏州就拥有23家,居全国第二,2021年苏州科创板新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在此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无人区探索中亟需基础学科特别是数学及其交叉学科的支持,才能打破科技转化和企业需求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成立苏州应用数学中心能够更好的为苏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应用数学战略已经在一些省市落地。2020年江苏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落地,由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牵头负责。同时,作为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地方应用数学中心已经在一些城市抢先开始布局。2020年8月在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南大学和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联合发起成立了南京应用数学中心。中共南京市委2022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南京应用数学中心的建设。此外广州市也成立了广州应用数学中心挂靠广州大学。

  与国家应用数学战略的布局和苏州市域经济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相对应的,是苏州市数学基础学科的雄厚实力,特别是苏州大学数学相关学科自1928年建系以来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培养出了中科院院士1名,欧洲科学院院士1名,日本外籍院士1名,国家特聘专家2名,国家杰青6名,国家四青人才3名。拥有数学和统计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设有数学和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全国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数学是江苏省优势学科,统计学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为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现有国家级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在苏高校,苏州科技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也具有很好的数学基础,有一批从事应用数学以及数据分析的科研人员。   对于苏州的地方企业来说,位于南京的江苏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远水解不了近渴,目前尚没有很好的平台和渠道能够在苏州企业和在苏高校之间建立有效对接。急需成立苏州市应用数学中心来加强苏州企业与在苏高校的对接,更好地服务苏州社会发展及地方经济。

  结合应用数学团队现有的研究力量,推进苏州市域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以数学及其他应用学科学术资源整合、学术和产业对接、创新创业孵化功能为核心,融合在苏高校研究机构的应用数学力量,成立苏州应用数学中心,中心与在苏企业联合攻关,面向“4+X”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数学问题,帮助企业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议在如下4个方向进行布局:   1.智能算法,为企业生产中所遇到的智能计算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围绕大规模科学计算、医学成像算法、激光成像算法等问题展开,综合运用压缩感知、组合设计、科学计算、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针对实际问题中高维度、大噪声、小样本等数据计算中的核心技术难题开展研究和应用。   2.金融量化,为金融企业的量化问题提供帮助。围绕金融领域中的量化问题展开,综合运用金融数学中的建模理论和量化方法,针对自动化交易策略、风险检测、欺诈检测等核心技术难题开展研究和应用。   3.建模优化,为企业的各类优化控制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围绕数据驱动的数学建模和各类优化问题展开,综合运用系统重构方法、凸优化/非线性优化/整数优化等各类优化控制方法,针对生产过程中优化控制和复杂系统建模等核心难题开展研究和应用。   4.智能制造,围绕《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重点围绕柔性关节、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农机、智能自动驾驶等制造业核心关键技术,综合运用各类应用数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应用落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协办 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13 10:12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372号提案的答复

李孝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成立苏州市应用数学中心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应用数学中心建设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和《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国科办基〔2019〕61号),2020年科技部办公厅公布了13家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依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牵头建设的江苏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名列其中。在省科技厅的组织下,苏州积极推动苏州大学参与江苏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目前该中心汇聚了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所高校数个科研团队的力量,组建多个跨高校、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科研团队,开展应用数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一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力争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应用数学基地。
    二、苏州推动应用数学科技创新的进展
    近年来,苏州持续实施“苏州市政府 苏州大学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深度推进校地融合发展,大力支持苏州大学创新发展。在应用数学领域,支持苏州大学依托数学科学学院建设了应用数学研究所、高等统计与计量经济中心、金融工程研究中心、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数学)、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等5个应用型研究机构,集聚了近50人的研究及支撑团队,研发办公场所超5000平方米,拥有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等高性能计算设备13台,云计算软件和大数据软件等大型软件4套,平均每年为社会培养输送50多名应用型研究生,在统计、金融、生物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向形成了较强的应用数学研究优势和转化能力。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向省科技厅争取,支持苏州大学建设江苏省(苏州大学)应用数学中心,辅导苏州大学编制了建设方案,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建设应用数学科研平台,围绕智能算法、金融量化、建模优化和智能制造等4个方面开展研发设计、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工程化的研究服务,围绕研发场地和计算设备提升平台硬件设施,开展具有交叉研究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围绕苏州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强化平台联合苏州的科技型企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和关键数学问题研究。2月,我们与省科技厅科研机构处进行了专题会商,争取省科技厅同意苏州大学应用数学中心申报2022年江苏省创新能力计划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4月,组织苏州大学参加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答辩,获得了答辩专家的认可,有望获得省立项支持。
    后续我们将按照苏州市《关于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若干政策(试行)》规定支持苏州大学应用数学中心建设。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7月6日      

联 系 人:廖希明
联系电话:65230762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