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惠李
|
建 议 号:
|
257
|
标 题: |
关于推动后疫情时代我市居民精神心理健康普查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传统上,精神障碍根据有无所谓的器质性因素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炎、慢性脏器衰竭所致的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后者又分为重性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症、孤独症和儿童多动症和强迫症等)和轻型精神障碍(如焦虑症、睡眠障碍、应激所致的精神障碍等)。全球疾病负担(globalburdenofdisease,GBD)研究显示,在过去30年里,由精神障碍所造成的健康寿命年的损失(yearlivedwithdisability,YLDs)占总数的14%以上。在造成健康寿命年损失的主要原因里,重症抑郁排在第二位,精神分裂症排在第十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排在第十七位。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急性感染期后,新冠肺炎仍对患者健康带来广泛影响。圣路易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15万名新冠肺炎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一年内,新冠肺炎治愈者出现抑郁症状或难以入睡的几率加了40%,滥用药物的几率增加了20%,他们患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自杀念头和恐慌发作的风险也略高于其他未患新冠肺炎的人群,而在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增加了243%。根据美国54个医疗机构(总计6980万患者)的电子医疗记录数据分析发现,相比较于未感染新冠病毒的研究对象,新冠肺炎幸存者病后14至90天内出现精神后遗症的风险增加了2.1倍。此外,据来自于1392个英国全科医师门诊的456002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数据显示,入院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与接受社区治疗患者在康复后,新冠肺炎相关后遗症存在差异,其中社区治疗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风险较高。这些数据表明,新冠肺炎对人们的精神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然而,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试点城市,苏州市居民在后疫情时代的精神心理障碍患病率现状和疾病谱还不是很清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苏州市居民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新冠肺炎的流行已经持续2年多,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精神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此外,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区域处于封控区和管控区,对广大居民的日常工作和业余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社会心理和精神健康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针对精神心理障碍的筛查、干预和治疗手段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苏州市还没有心理精神障碍有关的筛查政策和队列数据,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居民的心理健康卫生问题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苏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这是一项既关系民生又是需抢占科学高地的领域,建议苏州市政府财政投入,由苏州市卫健委牵头组织实施,这将推动苏州成为国内精神心理障碍科学研究、筛查、科普宣传等方面领先的城市。
1.开展心理精神健康的筛查研究,了解后疫情时代苏州市居民心理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构建苏州市居民心理精神障碍的疾病谱,并及早查出具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患者,以确保及时实施干预措施。
2.加大心理精神健康队列建设的投入,探索后疫情时代苏州市居民心理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构建适合苏州市居民的心理精神障碍预测模型,并发现新的可干预靶点,实现精准预防,促进干预的科学、有效开展。
3.开展心理精神健康的科普宣传,向全社会普及此方面的知识。使更多的居民能够早知道、早诊断、早干预;使全社会能够接纳、宽容对待具有心理和精神方面问题的患者。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协办 | 苏州市财政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9 15:16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257号提案的答复 惠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后疫情时代苏州市居民精神心理健康普查的建议我委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新冠肺炎对人们的精神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委高度重视关注居民在后疫情时代的精神心理健康。在疫情期间,我委为保障苏州市居民心理健康,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成立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工作组。制订本市防疫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对“新冠肺炎疫情”群众心理状况和危机干预需求进行专业评估,制定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景下,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和规范。二是下发《苏州市集中隔离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规范》、《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集中隔离场所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各地为在集中隔离点隔离的人员提供疫情认知、健康指导和心理情绪疏导,评估心理危机,开展家庭支持及转接等心理健康服务。重点关注儿童、老人、残障人士、有原发疾病等特殊需要的人员。减轻被隔离人员因认知不足、环境不适所致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三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工作。2021年省卫健委下发了《关于印发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基线调查方案的通知》,市卫健委组织专家制订了《苏州市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基线调查方案》,在省随机抽取我市的三个区、县(市),根据随机抽样原则,每个区县抽取2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抽取3个村(居)委员会,每个村(居)委员会抽取56户,每户家庭随机抽取1-2名18岁以上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全市共抽取6个街道(乡镇)、18个村(居)委员会、1008户。其中,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每个居(村)委会入户调查40户;抑郁症、焦虑障碍、失眠每个居(村)委员会入户调查56户;在抽中的居(村)委会,对老年人进行调查,每个居(村)委会入户调查30名。其中,抑郁症、焦虑障碍、失眠1008户;65岁以上老年人老年痴呆调查540名。对筛查出有异常的人群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服务工作。 下一步,我委将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进一步做好后疫情时代我市居民心理健康工作,推进常见心理健康和精神障碍筛查工作,继续发挥市广济医院专科优势,探索后疫情时代全市居民心理健康和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积极构建全市居民心理健康和精神障碍疾病谱,形成“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的疾病综合预防干预模式。加大心理健康和精神障碍宣贯工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心理健康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大众对心理问题的偏见,进一步提升全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助力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身心同健康”的理念。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7月29日 联系人:戴航 联系电话:0512-68830139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财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