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189.关于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就业,加速推进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杨春雨
建 议 号:
189

标 题:

关于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就业,加速推进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建议

建议内容:
  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生活质量、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支撑。然而残疾人受生理、心理各方面的限制,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加之企业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或偏见,导致残疾人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近年来,苏州市政府及苏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出台了多项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政策,并一再鼓励和要求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的就业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许多残疾人已成功创业就业,让苏州市的残疾人就业事业迈上一个高峰。然而,残疾人群体数量庞大,仍有许多残疾人面临无法正常就业的困境,本着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会就业的目标与宗旨,希望能够持续扩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和就业形式。

  (一)对于残疾人就业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   在苏州市审计局公布的《苏州市审计局关于苏州市区2017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计结果的公告》中可以看出,2017年苏州市区残保金共计支出7667.75万,而其中用于残疾人就业宣传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支出仅为188.16万元,占比不足2.5%。超过51%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被用于残疾人生活补贴或救助,这与残疾人保障金的设立初衷有所偏离。   (二)企业接纳残疾人就业意愿低。   由于缺乏对残疾人求职者的正确认知,企业对残疾人的接纳程度较低,尤其是视力、听力、精神等类型的残疾人,几乎不具备自主就业能力,企业很少提供适合这几类人群的岗位。在苏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就业岗位中,多以保安、保洁、缝纫工为主,显然在企业的认知中,残疾人只能参与此类工种,极大限制了残疾人的就业形式。   (三)残疾人就业渠道与形式单一。   目前,残疾人想要找工作或者企业需要残疾人员工只能通过残疾人就管中心的平台或个人推荐,但是平台关注较低,招聘信息没有针对性,就业形式以工厂就业为主,就管人员精力有限,无法做到专人专项服务,导致就业渠道狭窄,就业形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残疾人的需要,残疾人通过平台成功就业的几率较低。   (四)残疾人就业社会化程度较低。   残疾人就业原本应是由社会各界相互支撑方能达成的工作,然而残疾人就业服务的社会化程度却非常低,甚少有参与专项残疾人推介的人力资源公司或助力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企业。社会化代表着竞争,有竞争才促使进步。残疾人就业服务的非社会化也是残疾人就业工作停滞不前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增大残疾人就业宣传支持力度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使用应向残疾人就业保障方向倾斜,提高残疾人就业保障的支持力度和财政支出,加大对企业、残疾人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与鼓励,一方面带动企业接纳残疾人就业,宣传残疾人用工优待政策;另一方面动员残疾人参与劳动技能培训,激发残疾人就业热情,对成功就业的残疾人按比例进行一定激励,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就业的积极性。   (二)鼓励残疾人居家就业产业的形成   许多残疾人由于自身原因无法外出就业,应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居家就业,如残疾人居家客服、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等,将残疾人就业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扩宽残疾人就业的形式和渠道,利用新兴产业与互联网科技,打造“0出行”就业模式,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实现就业。   (三)助残企业政策保障。   进一步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化,通过社会力量搭建残疾人就业平台,扩大残疾人就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促进残疾人就业服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对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的个人、企业提供资源、政策、管理方面的多元支持。   (四)残疾人补贴的渐退实施   由于残疾人就业后会影响其享受低保、救助等政策补贴,导致残疾人的就业积极性被消减。为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就业,创造劳动价值,应采取“救助渐退”政策,为残疾人提供平稳的心理适应期和过渡期,增强残疾人就业意愿。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协办 苏州市民政局;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5 16:33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尊敬的杨春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就业,加速推进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会接到您提出的(市政协第189号提案)后,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开会研究,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就业是残疾人改变现状、参与社会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近年来,苏州市残联紧紧围绕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通过落实各项就创业政策、强化就创业服务、搭建岗位供需对接平台等举措,为残疾人就创业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就创业环境,帮助残疾人扩大就业渠道,实现就业增收。

一、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强担当促落实,优化残疾人就业环境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5部委《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文件精神,开展残工委成员单位录用残疾人就业信息调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提供合适岗位率先招录和安置残疾人,发挥政府部门表率作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积极走访市邮政局、市烟草局、市轨道交通集团等国有企业,探索多形式、多渠道推进残疾人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启用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系统,并在苏商通门户网站上线,残疾人用工单位办理网上年审渠道更广泛,更高效、更便捷。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2992家,按比例安排就业12678人。联合税务局、信用办、人社局建立市(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信用管理机制,修订《苏州市市区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信用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A级信用等级单位的申报工作,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

(二)求精准重成效,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

开展2022年就业援助月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对就业困难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建立服务对象花名册,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帮助登记失业残疾人实现就业50人。2022年举办了就业援助月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春季专场线上招聘会、阳光助残 放飞爱心助残月专场招聘会等共4场专场招聘会,累计达成意向就业数62人。依托残联微信公众号就业招聘小程序,及时发布、更新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打造“24小时不打烊求职平台,截止目前全市职介推荐人数322人,144人就业。加强残疾人创业指导,开展创客秀·创客沙龙、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今年累计为230余人提供创业服务,完成2个残疾人的创业项目公司注册。精细化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比赛,为残疾人就业赋能提质。2022年全市计划开设含农村实用技术类、服务类、岗位实训类等七大类17项,共计61班次的培训班。会同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联合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选拔残疾人优秀技能人才。2021年,我市选手黄瑞获得全国网络信息安全项目比赛第一名。

(三)多举措扩渠道,拓展多元化就业形式

积极探索居家就业项目,联合工信局出台《关于推进残疾人居家客服培育计划的通知》,在全省率先开展信息化助残就业新模式,帮助无法出门的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联合人社局共同开展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就业服务,2021年全市共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308个,安置残疾人就业29人,市人社局向安置就业的残疾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9.78万元,发放残疾人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9.84万元,充分发挥了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作用。加强农村残疾人就创业帮扶,结合农村残疾人就业需求和产业特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农村电商等技能培训,广泛结合乡村振兴、农业旅游,探索农副产品网店、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残疾人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强化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做好残疾人公务员、事业单位定向招录的配套服务和宣传工作,2017年至今,已有5名残疾人通过定向招录,进入公务员队伍。

二、今后工作设想

虽然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标先进地区,对照残疾人需求,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如残疾人事业宣传还不够广泛,居家就业项目还不够丰富,助残企业政策服务还不够全面等。市残联将扎实提升残疾人就创业服务,推动残疾人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加速推进全社会共同富裕。下一步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残疾人就业宣传支持力度

今年是残疾人就业宣传年,也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实施的第一年,市残联将紧紧围绕就业优先,平等共享主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残疾人就创业法规政策、残疾人就创业先进典型、扶残就业先进事迹。开展十大就创业之星十大技术之星十大安置残疾人就业爱心单位评选活动。联合人社部门在官网、官微开辟残疾人就业宣传年活动专栏,汇总推介扶残助残经验做法、典型案例和相关活动信息。通过一系列宣传,促进用人单位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鼓励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融入社会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提高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就业能力和就业潜力的认知,营造促进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多种形式的残疾人居家就业模式

继续依托客服行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共同优势,发展残疾人居家客服就业,不断优化设施设备,拓宽业务渠道,加大培训力度,让盲人、重度肢体等就业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也能参与到居家客服中。通过互联网+”平台创新居家就业形式,开发电商直播、人工智能、非遗文创、农村文旅等新职业、新业态居家就业项目,通过人才培养、资源链接、服务保障,打造残疾人“0出行就业模式,足不出户实现就业。加强辅助性就业项目调配中心建设,以辅助性就业项目调配中心为基础,以标准化、多样性、强匹配为原则,根据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及其他类别残疾人不同特点,开发匹配适合居家操作的辅助性就业项目。

(三)提高助残企业政策服务

落实好省发改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保障金制度 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通知》精神,设置残保金差别化征收比例,减轻大中型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负担,支持我市实体经济发展。贯彻《省政府关于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补贴和超比例奖励政策宣传,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达比例补贴和超比例奖励申报、审核和发放工作,规范工作流程,精简办理材料,力争实现一次性办理。联合税务、人社等相关部门开展问需送服务 稳岗促就业活动,宣传企业安置残疾人优惠政策,指导帮助企业各项政策办理,做到企业优惠政策应享尽享。为残疾人用工企业提供用工指导,按照用工单位需求,开展有针对性、订单式岗前、岗中培训,帮助企业节约成本,稳定岗位。进一步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化,加强与人力资源机构的合作,实现残疾人招聘常态化,探索开发残疾人就业服务项目,丰富残疾人就业渠道。

(四)加强残疾人就业兜底保障

利用残联大数据平台,整合人社、民政、公安等部门数据信息,对全市就业年龄段各类型残疾人开展全方位调查,摸清残疾人就业底数,确保各项服务和政策落实到位。对享受低保、救助政策补贴且具备一定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加大辅助性就业收入不计入家庭总收入政策的宣传,鼓励参加辅助性就业创收增收。

 

 

                 苏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2725

联系人姓名:毛小燕

电话:0512-65104237

     送:市委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