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36.关于深度挖掘江南文化,助力江南文化转型升级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杨震
建 议 号:
336

标 题:

关于深度挖掘江南文化,助力江南文化转型升级的建议

建议内容:
  1、这几年我们苏州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还可以,2020年超过了1000亿,位居全省第一,但是在与GDP的比例上与杭州,成都,深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虽然苏州的旅游收入达到了2700亿元,但是传统的旅游线路相对单一,不能满足现代年轻人多样化的需求。   文旅产品中的传统苏作工艺,要么阳春白雪,高高在上,要么遍地开花,品类单一,质量一般,同质化严重。

  1、老百姓对于精神消费的动力不足。   深度挖掘江南文化不够,没有行成文化产业的苏州特色ⅠP   传统的旅游线路及文旅产品整体策划,规划不够!

  1、深度挖掘活化江南文化,加大江南文化内涵的沉浸式、熏陶式传播。我们需要一群有情怀的设计师共同来对“苏式生活"元素的提练与再创作,打造更多的像"双塔市集",“海市山塘"这样融入老百姓生活的有苏州"最江南"特色的网红打卡地,我们可以从"苏市、苏士、苏拾、苏食、苏时、苏事"六个方面出发,深入社区,贴进老百姓生活,激发大家对苏州,对江南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的积极性!   2、以“数"赋能,探索文化传播新途径,加大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表达,打造更多的像吴文化博物馆《世间乐土一吴县文物数字展》的展览,将传统的博物馆,传统的艺术,苏作,文献典藏等文化载体的内涵以数字化,短视频,等可视化互动形式进行专业的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播。以年轻人接受的方式传播文化,抓住年轻一代,倡导引领新一代苏州人了解,实践,热爱苏州的传统文化。   3、整合文旅资源,打出文化旅游1P,以文化脉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如去年因疫情流调而火出圈的"巡宋之旅",设计出如寺庙,,织造,老宅,苏作等各类有主题,有故事的旅游线路,通过打造这些精品游深度游,挖掘本地客流(尤其是当前疫情期间),吸引外地客流,向苏州人,外地人,外国人传播苏州最江南文化!   4、推动苏州江南文化走出去,让大家认识"最江南"的苏州。去年依托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出的"苏作馆"是苏州城市品牌营销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适时在全国多开几窗这样的窗口。努力把苏州的"江南文化"品牌推介出去!   5、优化文博场馆建设与运营,发挥在传播江南文化中的优质载体作用,苏州已经是百馆之城,我们是不是可以探索用博物馆"十"这个概念,将现代的生活方式与传统做对话,做融合,更好的让大家体验到最"江南的苏式生活"。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协办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7 20:40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336号提案的答复

 

杨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度挖掘江南文化,助力江南文化转型升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江南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传播江南文化,讲好苏州故事。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苏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中设专章部署构筑江南文化高地。出台《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江南文化挖掘与研究、展示与呈现、转化与发展、传播与推广,推进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十大工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苏州江南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利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一、关于让江南文化深入社区,贴近老百姓生活。近年来,我市开展江南小书场”“江南小剧场进酒店、进景区、进特色街区工程,目前已推出覆盖全市的60多个小书场,新创35部作品。实施最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培育计划,构建10分钟文化圈2.0版。2021年评选出30个公共文化特色空间。

二、关于以赋能,探索文化传播新途径。近年来,我市打造君到苏州文旅总入口,推出一站式文旅服务平台,注册用户166万人,平台销售额2300余万元。开展非遗数字化采集和整理工作,累计采集数据41.67T。非遗记录电影《天工苏作》去年在院线上映,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并于今年4月登陆央视电影频道。

三、关于以文化脉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近年来,我市每季度举行苏州旅游季发布会,发布当季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惠民措施。6月,苏州人游苏州十条线路发车,集聚十个板块精品线路,受到市民游客一致好评。

四、关于推动苏州江南文化走出去。近年来,我市举办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共吸引61个国内城市、31个国家驻华机构参展参会。举办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第八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近400万人次观看。制定《苏州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加速推进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五、关于优化文博场馆建设与运营。近年来,我市苏州博物馆西馆、吴中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涌现一批网红民办博物馆。苏州考古博物馆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市重点博物馆逐步走出馆舍空间,培育夜游品牌、博物馆专题小剧场等创新业态和产品。全市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近1100种,销售额达2.1亿元。

下一步,我局将根据您的提案建议,进一步深入挖掘江南文化内涵,以数字化赋能推动传播形式创新,创新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加强百馆之城建设,让江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走出苏州,走向全国,做好江南文化这篇大文章。

一是营造苏式生活场景。建好江南小剧场、江南小书场、公益小剧场,充分利用古典园林、古建老宅、历史街区等独特场景创新开发演艺产品。继续打造一批具有江南特色、文化品质、审美品位、公共品格的特色文化空间,如期完成2021—2023年建设百个特色文化空间的目标任务,织密“10分钟文化圈。推动重点区域中街巷、菜场、社区、街心花园、广场的旅游化改造,通过IP赋能、网红打卡点位、特色小店经营等,打造一批集文化体验、展览、休闲、购物于一体的风情化、主题化特色生活街区街巷。开展苏州角落市集计划,围绕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社区生活、现代产业等,打造全区域、全业态、全类型的苏式城市角落。开展好文艺惠民大舞台、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高校、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活动。

二是推进数字文旅建设。对具有苏州特色的文物、古籍、非遗等不可再生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真正让优秀文化遗产活起来。搭建昆曲、评弹、苏剧数字化展示平台,建立戏曲影音数据资料库,运用数字化传播方式,扩大地方剧种影响力。深化数字博物馆建设,充分运用VRAR等新技术,组织线上展览展示。建好建强君到苏州平台,提高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享水平,拓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传输渠道。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在内容创作中融入江南文化元素,创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非遗题材、江南文化进行跨媒体艺术二次创作,推出符合年轻人接受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文化产品。

三是推出深度旅游线路。完成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初步建立特品级文旅资源名录。重点推动主题旅游,以文化为内涵,突出文旅融合,积极推动文化元素旅游化,打造更多体验性、互动性强的主题旅游线路。挖掘江南农耕、水乡、生活方式等乡村文化和生态元素,打造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丰富乡村旅游形态。加快红色旅游开发建设步伐,将红色资源与城市微旅行、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相融合,推出一批精品红色研学旅行线路、沉浸互动体验式红色旅游产品。依托现有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联通运河和古城水系,通过构建完善的水上交通体系,贯通环古城游船线路和运河文化游船线路。

四是加大文旅营销力度。深化文化和旅游消费推广营销,以客分三类、时分四季总体思路,策划面向本地游客的苏州人游苏州活动、面向国内游客的来苏州旅游都挺好活动、面向国外游客的来中国,游苏州活动,按照春夏秋冬规划苏州文旅时间轴线,全方位、立体式策划主题内容。积极发挥新媒体和国际社交媒体在旅游营销中的作用,通过旅游推广扩大江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与外事外贸机构、国际文旅协会等交流合作,吸引国际组织在苏州设立办事机构,不断提升苏州文旅影响力。依托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展示苏州江南文化魅力。鼓励本地文旅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旅游市场营销。

五是提升博物馆城建设品质。探索启动古城无边界博物馆项目,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率先完成无边界博物馆化提升。推进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苏州考古博物馆、沙洲优黄文化园、昆山中国戏曲博物馆等一批重点博物馆项目建设。拓展博物馆集群云端体验方式,开设网络云展览,通过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有机结合的方式,增强云端展览表现力和感染力,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叙事生动、制作精良的展陈精品。推进博物馆集市和博物馆奇妙夜活动。深度挖掘博物馆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更多具有苏州文化特色、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吸引头部文旅企业和文博品牌开发博物馆酒店、文博创意中心等文旅新业态,提升文博旅游产品品质。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2718

 

人:何佳丽

联系电话:69823050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