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253.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冯文锋
建 议 号:
253

标 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建议内容:
  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十三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委陆续印发了心理健康相关的多个重要文件。十四五开局之际,《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多处提及心理健康问题。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2016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2017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委印发《关于印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8〕44号)。提出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探索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规范管理措施,争取到2021年底,试点地区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2019年6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将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列入主要任务。指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   2019年12月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同时,每一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相关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总体就诊人数的四分之一。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问题理应引起社会和家庭的足够重视。   在国家层面,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开始受到重视,2019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制定《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国卫疾控发〔2019〕63号)。力争到2022年底,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指标的阶段目标,基本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加强重点人群心理疏导,为增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重要基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提出,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越来越重视校园心理健康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017年1月苏州市教育局发布“苏教〔2017〕1号”文件《关于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19年,苏州市被定为首批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并发布《苏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其中包含“校园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其后,苏州市各区县都对心理健康服务非常重视,如2019年12月吴江区“吴政办〔2019〕147号”文件《关于印发吴江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年12月吴中区“吴政办﹝2020﹞143号”文件《关于印发吴中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均包含了“校园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相关的设想和举措。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具体见建议部分)。   

  但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持续、常态化,使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学业以及娱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疫情下的儿童青少年是最脆弱的人群之一,长时间的社交隔离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产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因疫情防控而长期上网课,纵容了孩子们沉迷电子设备的行为;缺乏适当的社交娱乐导致孩子们不知该如何缓解压力,进而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同时亲子间的相处问题也可能助长更多家庭矛盾。这对校园心理健康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针对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待改进的一些方面及(后)疫情时段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增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配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频率。苏州市一贯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较为重视,目前已经实现每校至少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室,九年一贯制学校甚至多于1名,达到两面甚至极少部分学校达到3名。但是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室承担的是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能包含接待师生来访(针对已筛选的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教育课(针对全校师生),定期心理健康评估监测。多数班级一个月难以排上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甚至有一个学期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匮乏,难以满足全校各个班级常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学校心理健康意识的不足。   第二,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职责。心理健康教育进高等教育已有较长时间,而进中小学历史不长。心理健康教育由德育处扎口负责,多个部门及学校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相融合”,本来是好的举措,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显而易见。在具体实施中,往往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交给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承担,使本来就稀缺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可能将“特教融合”等“特殊教育”的工作交给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普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是很难做好“特殊教育”的相关工作的。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应该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职责。   第三,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业务能力成长渠道。苏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为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但是实践经验相对欠缺,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业务能力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建议给予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多的业务能力成长渠道,以提高其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青少年心理健康。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教育局
协办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19 09:45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见附件
〔2022〕苏教办复第101号.doc
〔2022〕苏教办复第101号.pdf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