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王世文
|
建 议 号:
|
160
|
标 题: |
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2020年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国务院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把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我市历来重视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培育机制建设、科普活动开展和工作成效等取得显著突破。例如,科技创新市长奖和青少年科技节等都对激励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西交大苏州附中成立特色纳米班,借助中科院纳米研究所及苏州纳米产业园科技资源,聘请院士、教授、博士担任指导老师,诸如此类很多的校内外活动在苏州已经相对普及,得到学生和家长认可好评。
尽管,我市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成效颇丰,但其影响力还与苏州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在国内重大赛事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成绩尚需提升,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氛围还需大力培育。现阶段工作组织和成果距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目标要求也尚存一定差距,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青少年科学兴趣与能力培养的需求。
为了营造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市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尚需加强以下两方面工作。
首先,完善发现和培育机制,实现青少年科学普及和个性化培养常态化。“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既需要奖励激励,也需要前置培育投入;既需要广泛的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也需要类似中学生“英才计划”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高水平活动;既需要完善科技创新市长奖和青少年科技节活动,也需要对我市“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进行系统设计,完善发现和培育机制。上海市科学种子+科学园丁+科学伙伴的三位一体体系,其中,科学种子又分“兴趣会员、实习会员、研究会员、英才会员、高级会员”进行分层培养。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主办中学生“英才计划”经过9年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都为我市“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我市应发挥“院士之乡”、逾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丰富科研院所优势,参照“英才计划”模式,完善“导师制、项目制、托举制”,加强前置培养,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借鉴上海经验完善培养体系,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链。此外,还需进一步提升“市长奖”和重大赛事的发现、激励与氛围营造功能。
其次,加强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工作的市场主体建设,完善发现与培育供给体系。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除了要发挥好政府、科协和学校的作用,还需科研机构、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主动作为,以及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中介服务机构。这方面上海和深圳也为我市提供了有益借鉴。上海青少年科学社是针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民办非企业,通过政府牵头、市场运作结合的新型运作模式,服务于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同样,作为社会公益机构,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实践促进会致力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技实践、科技创新。创客空间、加速器也应在发挥积极作用,可以借鉴麻省理工创新创业马拉松赛事模式,通过短时间训练学习,帮助拥有创新思想的青少年将概念转化成产品或服务,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实践体验。此外,探索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也是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工作的市场主体建设的重要方面。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教育局 | |
协办 |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苏州市妇女联合会;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1 10:57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见附件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