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唐燚
|
建 议 号:
|
117
|
标 题: |
关于积极应对老龄化,盘活城区存量房产,多元促进老年康养事业发展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中国已进老龄社会,苏州老龄社会现象更为严重。2018年底,苏州全市户籍人口为703.55万人,其中老年人口183.0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6.02%,显然进入了深度老龄社会。太仓、姑苏、常熟均超过30%,姑苏区为31.1%,位居全市第二,每3个人中就有1位老人,深度老龄社会十分严重。
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首句即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到苏州姑苏区而言,落实中央要求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国务院五号文提出“对于空置的公租房,可探索允许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供其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老年教育等服务。市、县级政府要制定整合闲置设施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的政策措施”。姑苏区近十年来推行“退二进三”的经展战略,很多原来的企、事业单位都退出了姑苏区,留下了很多“空置”的房屋与施设,这些是完全可以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供其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老年教育等服务”的。
一.弘扬“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文化
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是新时代文化价值观的确立,《意见》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年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这个积极的“老龄观、健康老年化理念”其实就是工业化后期新时代的一个文化价值观的根本转变。为此199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独立、参入、照顾、自我实现、尊严”。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五大原则也必然成为“积极老龄观、健康老年化理念”的核心元素。但长期以来,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早期以体力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源,视老人为社会负担的“养老”观念,依然对社会意识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作为中国孝文化积淀深厚的苏州姑苏区,应当在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特色,创建与弘扬新时代的积极老龄观价值文化,以此引领多元参入老龄康养事业发展。
二. 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推动银色经济发展
积极的老龄观与消极的老龄观根本的不同就是不再将老人看作社会与家庭的包袱,而是看出社会与家庭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苏州老龄人口中60-69岁的为99.11万,占比为54.13%。70-79岁的为55.79万,占比为30.45%,两者合计为84.61%。这部分老人就是我们常称之的“活力老人”,他们身体状况、精神状况均很好,而且很多人都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学者、技术能手,智商高,情商也高,管理经验、人生阅历均很丰富,是很多企事业单位争相延聘的人才。但目前为止,他们的再就业与创业均停留在自发的层面上,缺乏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中央《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苏州与姑苏区应率先落实。
三.拓展空间,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学习与活动场所
2019年国务院五号文提出“对于空置的公租房,可探索允许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供其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老年教育等服务。市、县级政府要制定整合闲置设施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的政策措施”。姑苏区近十年来推行“退二进三”的经展战略,很多原来的企、事业单位都退出了姑苏区,留下了很多“空置”的房屋与施设,这些是完全可以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供其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老年教育等服务”的。
四.多元参入,一视同仁
积极老龄观的中国老年事业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入,尤其是要注重引导民营资本力量的参入。苏州市成立了国营康养集团,姑苏区成立了国营健康养老产业(苏州)有限公司。这充分说明市、区两级政府对养老服务的重视。国营养老机构是托底的,也是无法解决所有老人的个性化需求的,国营企业不能垄断也无法垄断市场,只能主要承担养老事业方面的需求,而康养产业的市场则需要多元的参入,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参入。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体,在资源引导方面,政认对待国营机构与民营机构应当一视同仁,平等准入,平等竞争。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民政局 | |
协办 |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7 16:14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117号提案的答复
唐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应对老龄化,盘活城区存量房产,多元促进老年康养事业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经与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住建局沟通协调研究,现答复如下: 截至2021年底,苏州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88.89万,占户籍人口的24.84%,并且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高龄等现象突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市委市政府积极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年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加大养老服务投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响应,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苏式颐养”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老有颐养,让我们未来可期。截止目前,全市建有养老机构168家、53832张床位,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床位28.5张;建有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2个、日间照料中心2170个、助餐点2228个,每个县市区都建有社会化运营的虚拟养老院,基本构建好“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虽然我们在养老服务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一些成绩得到国家、省的肯定,但距离上级要求、老人期求和社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多元促进全市老年康养事业发展,我们将结合办理您的提案,今后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加大宣传,将积极老龄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积极组织各地各级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省及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有关规划,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年化理念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今年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杂志2022年第6期以《做好养老服务“四则运算” 用心用情用力打造“苏式颐养”新标杆》为题,推介苏州市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做法。从6月底开始,苏州电视台已推出5辑“苏式颐养·美好共享”系列电视栏目报道我市“苏式颐养”养老服务品牌。下一步,我们将协调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电台广播、报刊杂志、网络媒介宣传积极老龄观及我市养老服务相关政策,让社会各界各人关注关心养老服务,积极支持养老服务发展,使我们每年人今后养老未来可期。 二、协同推进,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作用继续贡献社会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需要老年人积极参与,特别是身体健康、精神较好,又有专业特长、经验丰富的老年专家、学者、技术能手。我市在苏州养老数据资源中心里已搭建了老年人口库,已基本收集各老年人相关信息。下一步,我们将统计分析老年人口库相关信息,在充分了解、理解老年人过往职业生涯发展基础上,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化特征及其发展选择,以职业指导专业化手段帮助、引导其准确评估、认知自身以及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衔接的现实可能性,并可以通过职业介绍、创业导师团等公益社会力量,辅助其实现再次就业或创业,充分发挥有专长、特长老年人作用。同时,市各相关部门或机构也为有就业和创业需求的老年人群免费开放,如“苏州市职业技能在线学习平台”开设54个专业(工种)、600多个课时的技能培训视频课程,有培训意愿的老年人可以免费注册登录,并按照自身需求在线观看学习视频,提升技能水平;又如市人社局持续开办的“苏州市创业大课堂”,每月会邀请沪苏两地创业专家通过直播的方式介绍各类创业相关咨询,探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领域问题等,用户只要关注“苏州人社”官方微信的动态发布,就可掌握直播咨询,在线听课,方便快捷。 三、拓展空间,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服务便捷性 我市在镇(街道)布局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村)建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使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更便捷、更符合均等化要求。“十四五”期间,要使每个镇(街道)都建好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并在社区(村)实施“1+N”计划,即在一个社区(村)建1个功能多、面积大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村)内其它住宅小区建小型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或老年人活动室。在政府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同时,积极引进社会力量盘活存量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服务。2017年,我市根据国家、省文件要求,出台《于贯彻落实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操作办法》(苏政民发〔2017〕6号),通过部门联席会议形式为社会力量利用闲置资源建设和发展了14个项目。2020年年底,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资源规划局《关于促进存量建筑盘活利用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益的指导意见》(苏府办〔2020〕319号),进一步对各类社会主体盘活存量资源发展养老服务明确了相关实施操作方案。如姑苏区的莫邪路上原市气象站、竹辉路上原友谊宾馆、人民路上原阀门厂等一批空置公房用于建设养老机构,各街道或社区的物业用房、公房等用于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让社会力量轻资产进入,发展养老服务。目前,姑苏区辖区现建了29个养老机构、16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98个日间照料中心、103个助餐点等养老服务设施,较好地满足了全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老年教育等养老服务。 四、多元参与,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建设与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尤其是专业的社会力量。为做大做强健康养老服务业和产业,2021年市成立国资康养集团,姑苏区在2019年就成立了区属国资健康养老公司,常熟市、昆山市也有相应国资公司拓展业务做养老。“十四五”期间,我们目标要求各市(区)都成立国资养老公司,在各地老年福利机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资国有属性做好养老事业、养老服务业甚至养老产业。同时,通过建设补贴、运营补贴、队伍激励奖励、保险支持等政策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的建设和发展,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目前,全市共有民建或民营养老机构143个、床位41378张,机构个数和床位张数分别占总数的85.1%、76.9%;共有91.7%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4%助餐点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下一步,我们将把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用活用足,让市场配置资源,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和发展,打造连锁化、专业化养老服务业或养老产业品牌企业,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多元化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养老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高标准打造好我市“苏式颐养”服务品牌。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关注。
(此页无正文)
苏州市民政局 2022年7月27日
联 系 人:罗林 联系电话:82280271/15862460499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住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