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代秋声
|
建 议 号:
|
070
|
标 题: |
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从2010年到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由8.87%增加到14.20%,增加了5.33个百分点。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7亿人,65岁及以上的为2.01亿人,预计2033年将突破2.8亿。
另外,我国2021年人口出生率为7.18‰,连续两年跌破10‰,净增长人口仅为48万人,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近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自从2011年达到峰值9.25亿后逐年下降,在2021年已经降至8.82亿,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仅为62.5%。
虽然我国早已放开生育限制,并且不断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是从世界范围的经验看,仅仅依靠促进生育的政策难以逆转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化将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
这使得我国正面临两大难题:
(1)企业用工难,人力成本增加
由于劳动力人口在持续减少,人力成本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正在不断增加。生长于富裕时代的90后、00后年轻人大多不愿意从事劳累、枯燥、重复的工作,因此许多低端制造型企业不得不面临“用工难、用工荒”等问题,企业生存艰难。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成了无法避免的趋势。
(2)老人养老难,虐待事件频发
无论是在养老院养老,还是居家养老,老人被护工虐待的事件频繁发生。究其原因,从表面看,主要是护工待遇不高导致护工素质不高。由于老人的支付能力有限,社会能够投入的资源有限,所以护工的工资普遍不高。然而,护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又是一项很脏很累的工作,每天需要帮助老人洗澡、换尿布、处理排泄物。只有自身素质不高、难于找到其它更好工作的人才会从事这项工作,这必然导致他们难于长期善待老人,甚至会因为情绪等原因而虐待老人。
从人性的角度看,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重复性的脏活累活让人厌烦,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工作很难让人心态良好地持续太长时间,所以久病床前无孝子。
简而言之,人类的本性不愿意从事重复枯燥、又脏又累的工作。因此,如果有机器人能够替代人类完成这些工作,那么必将催生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甚至超过现在的汽车产业。
当然,这个方案面临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技术上是否可行。这也是最重要的基础问题。现有机器人的种类很多,如果不考虑成本,未来应用最广、最能替代人类工作的将是类人机器人,即人形机器人,它是机器人行业的顶峰和明珠。合格的类人机器人就像一个非碳基的生命体,它可以与人类互动,替代人类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让人类从情感上接受它,从而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类人机器人的技术发展水平已经到了临界点。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的两足机器人代表了现有类人机器人的最高水平,它已经能够完成跑步、跳跃、空翻、跳舞、避障、搬运、开关门、使用工具等人类绝大部分动作,甚至比常人完成的更好。其强大的动作执行能力毋庸置疑,只是在识别和判断等认知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提高。不过,如果有人类参与,提供任务指令和任务边界,那么执行一些低难度认知的任务应该没有问题,比如护理老人,给老人端水、喂饭、翻身、按摩、清洁身体、与老人聊天等。
其次,成本上能否接受。这是类人机器人能否进入日常生活的关键。从历史数据可知,任何工业产品,只要能够进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那么成本都是可以直线下降的。特斯拉汽车的历史价格曲线就是明证。随着通用型类人机器人价格的下降,它将会取代现有的一些专用工业机器人,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促进成本降低。
从产业的角度看,类人机器人和智能手机很相似,它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制造商负责机器人的实体机身的生产,并且提供基本的软件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可以实现各种基本信息(如图像信息、声音信息、雷达信息、压力信息、温度信息等)的获取和各种基本动作的完成。目前,这方面的技术基本成熟,可以大规模生产了。
软件制造商负责机器人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他们将基于硬件供应商提供的基本功能模块,进行各种任务的编程实现。比如,如何照顾老人,如何完成生产线的操作流程,这些需要软件制造商来开发。其中,模式识别、语义解析等认知功能的实现是技术难点。目前,这方面的技术还不太成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吸引开发者们参与进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建设。由于软件的复制成本近乎为0,所以大规模的应用可将机器人的成本降到很低,形成良性循环。
苏州是我国的第一大工业城市,制造业的产业链完备。类人机器人的物理机身可以分为机械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传感系统、控制系统以及皮肤等几部分组成。我市四大产业领域中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产业正好是类人机器人物理机身的制造和生产所需要的产业基础,对于制造商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另外,苏州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2018年底,全市户籍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就达到了18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6.02%。这为类人机器人的应用推广和市场培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因此,我们建议苏州应该积极引入类人机器人产业,在苏州建设类人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具体方案如下:
(1)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土地、税收方面提供优惠,减少企业的落地成本,吸引类人机器人企业来苏落户,形成产业集群。参照特斯拉上海工厂给上海汽车产业所带来的贡献,首先考虑吸引行业龙头企业来苏落户,因此建议与波士顿动力公司接触,对其进行主动招商。
(2)对类人机器的应用方(如工厂和养老院)进行补贴,鼓励相关产品在市场中的应用,培育类人机器人市场,通过市场进一步吸引相关企业来苏落户。比如,企业采购类人机器人的可以享受一定额度的补贴;或者政府委托相关企业采购类人机器人,然后租赁给有需求的企业使用,降低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
(3)政府成立相关基金,资助类人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尽早在苏州建立类人机器人的产、学、研、用生态系统,将苏州打造成非碳基生命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基地,彻底解决因人口老龄化而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协办 | 苏州市财政局;苏州市民政局;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6 14:06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附件 |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70号提案的答复.docx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