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471.关于扎实推进国家智慧农业试点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孙彤
建 议 号:
471

标 题:

关于扎实推进国家智慧农业试点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

建议内容:
  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安徽的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包产到户,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村经济活力,解决了温饱问题,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了今天辉煌的经济成就。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要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农业农村要从给工业化输入劳动力和资源,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市民和农民共同富裕的全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全面开启,向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迈进,向数字化,科技创新转变,向实现民族复兴冲刺。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苏州市政府启动了《苏州市智慧农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2022年市政府工作规划里面,也明确设立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明确推动国家级智慧农业试点,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72%,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   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当下中国非常重要。习总书记说了,民族要复习,乡村必振兴,这表明了我党的决心。智慧农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抓手,因此国家级智慧农业试点,意义非凡,其试点成果也必将载入史册,如当年小岗村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一样重要。这样重要的一个新时期改革试点,应该以结果为导向,以提高新时期农业生产效率为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主要目标,扎实推进。   

  1、以结果为导向,明确项目建设的输出。当前农业信息化,数字化领域,鱼龙混杂,很多信息化系统开发后,使用率不高,数据滞后,迭代升级慢,成为僵尸系统,更无法指导农民生产,帮助主管部门准确决策,何谈“智慧农业”的智慧二字。国家级智慧农业试点,应当明确帮助农民解决什么问题,通过带动农产品上行,通过品牌化,增加了多少收入,通过市场化运营结果来检验试点效果,农民愿不愿意用,使用的频次是多少,系统能不能保障顺利运营十年以上,作为成果验收标准。   2、引入全国乃至全球最顶尖的团队,采用赛马制,把先进的智慧农业技术带到苏州,参与试点。目前在智慧农业领域,都还在探索,很多大公司都是从软件开发工作,转型参与到智慧农业。参与是一件好事,还有很多高科技年轻的创业队伍,加入到这样行业的探索,对于行业发展,也是好事。国家级智慧农业试点,应该选用国家级、世界级的团队,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智慧,赛马,才能知道哪个是千里马,才能把真正适合,能落地的技术选出来。智慧农业,是一年非常难的事情,乡村振兴也不容易,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更是任务艰巨。以开放的心态,不负重托,勇担重任,成为新时期农业农村改革的先锋。   3、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智慧农业,但智慧农业的核心是农业产业数字化。当前我国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推动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而农业领域也有非常多卡脖子的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加强产业链关键技术的研究,推进农业产业大脑的创建,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   我们生活在数字化的新时代,农业农村迎来了发展的大机遇。四十年前的农业农村改革看安徽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十年后的农业农村改革看苏州国家级智慧农业试点,以及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城市,以及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的经济强市,有能力,有信心,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实现市民和农民的共同富裕。通过国家智慧农业试点,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承办单位:
联办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协办 苏州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9 10:58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471号提案的答复

 

孙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扎实推进国家智慧农业试点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数字乡村工作开展情况

2020年,张家港市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全省共4家),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区入选江苏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2021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印发《苏州市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实施乡村新基建提升行动、智慧农业赋能行动、乡村数字治理提档行动、信息技术惠民便民行动、城乡数字融合行动,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2022年,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苏州市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方案》和《2022年苏州市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要点》。统筹协调机制由市委网信办和市农业农村局牵头,37个单位参加,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研究数字乡村发展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研究促进数字乡村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等。

智慧农业作为数字乡村中的一项行动。2020年以来,我市以智慧农业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一是建立生产经营体系,加快推进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在苏州率先落地试用,打造智慧农场、智慧渔场、智慧牧场、智慧蔬菜、智慧园艺的示范生产场景22个,认定智慧农业品牌20个。二是建立管理决策体系,聚焦三农数据集成共享,建成苏州市农业农村云平台和农业农村基础数据中心,制定涵盖苏州特色产业的农业农村数据资源标准,汇聚全市各类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三是建立服务应用体系,持续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市建设运营益农信息社779个。鼓励行政村(涉农社区)围绕治理精准化、服务均等化、产业特色化等方面开展数字化转型,打造集成+特色智慧农村示范村41个。四是建立产业发展体系,以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升级为抓手,将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进智慧农业的先行区。2021年,苏州市委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苏州)合作协议,长三角智慧农业研究院、华东中心设施园艺智能装备研究院先后落地。

二、下一步打算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加快构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农业数字化标准体系,持续制定、修订、完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与评价》系列标准,以标准引领农业数字化建设,打造10个数字化创新引领的智慧园区、20个智能化水平先进的智慧农场(大田、菜园、果园、花园、茶园、渔场、牧场等)、200智慧农村示范村。适时举办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会,加大宣传力度,分享农业数字化建设成果和经验。一是坚持结果导向。进一步提升苏州市农业农村云平台的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三农政策、技术等信息服务。完善市智慧农村示范村评价标准,强化村民知晓率、满意度评价,引导行政村(涉农社区)以群众满意为结果导向建设智慧农村。二是坚持需求导向。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建设集智慧农村、共享农庄、惠农政策、农机购置补贴等惠民便民应用为一体的服务总入口,通过数字化手段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三是坚持创新导向。联合农机生产企业、智能导航生产厂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技术团队,制定苏州市无人化农场建设标准,建成昆山市陆家未来智慧田园A+温室工场和巴城葡萄产业园等无人农场科研示范基地。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数字乡村工作给予支持。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中共苏州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委员会办公室

                                                                                                                                        2022727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人姓名:任志强

电话:0512-65617537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