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38.关于加大苏绣文化保护,促进苏绣产业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沈德龙
建 议 号:
338

标 题:

关于加大苏绣文化保护,促进苏绣产业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苏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近年来,苏绣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然而,随着工业信息、人工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苏绣这个传统产业将面临很大的“危机”,苏绣的发展和传承令人担忧。

  危机之一是:近几年绣娘急剧减少,而且有越来越猛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日新月异,造就了很多就业机会;社会的进步,使得大部分年轻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即便是上不了大学的,也能在各类职业学校得到很好的职业培训,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就不是难事。而传统工艺行业,特别是苏绣产业,技术难度大,工作精度高,特别考验人的耐力与持久力,没有三到五年的刻苦钻研,是入不了行的,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大都是独生子女,大都娇生惯养,都不愿意选择刺绣这个行当;   危机之二是: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处于三角洲腹地的苏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投资环境更胜一筹,苏州成了全世界更多企业家眼中的投资天堂,于是,劳动力成本水涨船高,本行业的劳动报酬也必然相应提升,造成绣品的成本增加,使得本就不景气的行业雪上加霜;   危机之三是:苏绣行业之间没有统一的合作战线,现在是家庭生产作坊+公司,不是共同手拉手,而是各自为战。

  建议一:要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入手,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帮助苏绣文化保护与传承走上常规化、法制化道路。制定符合地方文化发展的保护对策和办法,为苏绣文化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其次是加强对组织机构的保护。积极鼓励来自于社会的力量,依靠社会组织、团体个人,壮大保护队伍。   建议二:要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长效发展机制。首先,加强对传承群体的保护。对于现如今正在从事刺绣的从业人员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对“绣娘”这一职业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爱上刺绣这个职业。其次,政府出台对刺绣厂及职业绣工每年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增强企业做好苏绣传承的信心,增加绣娘的收入,从而激励更多的年轻女子加入绣娘的行列。同时,地方高校可以设置苏绣学习的专业,培养传承与保护苏绣文化的专项人才,为苏绣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建议三、坚持打造苏绣“品牌+大师”特色,并融入经济大循环,是苏绣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首先要畅开市场大门,让热衷于“机绣”、“宝应绣”、“朝鲜绣”等等的投资人来苏州投资发展,培育做大传统产业市场,形成统一战线;其次要抓住“机遇”,打造好每一个苏绣的“大师+品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现有苏绣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同时要对培养传承力度大、又有明显成效的刺绣大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协办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财政局;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7 20:41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338号提案的答复

 

沈德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苏绣文化保护,促进苏绣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苏绣历史悠久,可追溯至2500年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它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20065月,苏绣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对于继承和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推进苏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目前,苏绣项目有市级及以上非遗保护单位3家,市级及以上代表性传承人20位,主要从事生产、创作、传承等保护工作。我局作为文化主管部门,支持加大苏绣文化保护,促进苏绣产业发展,具体工作举措有:

一、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近年来,我局相继出台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性保护工程实施管理办法》《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定与管理办法》《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示范基地命名与管理办法》《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办法》《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促进办法》《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构建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使包括苏绣在内的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更加规范。

二、壮大苏绣保护队伍

我局于2021年开展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示范基地申报与评审工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申报,苏州市卢福英刺绣培训学校、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苏州市天翱特种织绣有限公司、苏州绣娘丝绸有限公司(江南丝绸文化艺术中心)等4家苏绣相关单位被认定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通过这次申报,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苏绣保护传承的积极性。

市人社局积极组织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创建工作。苏州姚惠芬艺术刺绣研究所、苏州市卢福英刺绣培训学校成功获评传承示范基地,大师示范工作室5家中,姚琴华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为苏绣工作室。此外,每年评选认定20家左右的市级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对新认定的市级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给予5万元成果奖励。对考核优秀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1-5万元奖励。截至目前共建成市级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147家,其中苏绣相关17家。

三、加强对传承群体的扶持和培养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每年都有一部分用于非遗传承人资助,其中对年满65周岁退休或退养,有稳定收入的苏绣代表性传承人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的补助。

我局按照《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第十条规定,每两年开展对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的评估工作。截至目前,已开展了3次传承人和2次保护单位的评估,督促包括苏绣在内的非遗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

20213月,根据《苏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姑苏乡土人才培养集聚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市人社局制定出台《姑苏乡土人才培养集聚行动计划(能工巧匠类)实施细则》,力争用三年时间,培养集聚能工巧匠人才150名,基本形成一支德才兼备、技艺精湛、创新创富的高素质能工巧匠人才队伍。培养周期内,按照项目化的方式,分别给予第一、二、三层次培养对象最高10万元、6万元、3万元的培养资助经费。同时参照技能大师工作室模式,每年从第一、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中遴选领办能工巧匠工作室,给予发文挂牌。2021年评出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0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2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6名,其中苏绣人才共计9名。遴选出姑苏乡土人才能工巧匠工作室挂牌共10家,其中刺绣工作室1家。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5年来,苏绣项目已获得国家、省和市非遗专项资金超过139万元,主要用于支持作品创作、传承人培养和数据库建设等。今后我局将在对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的评估和扶持资金的给付中,适当增加对苏绣的考量权重,促进苏绣产业的繁荣发展。

另外,根据《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及《关于落实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扶持政策》的部署要求,市财政支持江南传统工艺传承振兴工程,符合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扶持政策的苏绣企业也可申报文化产业专项资金。

五、加大宣传力度

我局非遗办推出的非一般系列活动,近年来多次围绕苏绣开展专场宣传推广活动。2021年我局与苏州广电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全国公映,其中苏绣是影片中很重要的章节。今年6月底该片还正式登陆北美主流影院,首轮在洛杉矶、纽约、多伦多、温哥华等城市上映。我局与市人社局、工信局、总工会、团市委联合组织的首届青年手工艺人才选拔赛也在推进中,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大赛再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技艺和传播人才。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2718

 

联系人姓名:王雅芸

联系 :  65110047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财政局、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