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492.关于厚植航空科技因子,重塑江南文化品牌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周奇峰
建 议 号:
492

标 题:

关于厚植航空科技因子,重塑江南文化品牌的建议

建议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地处江南水乡、鱼米之乡,苏州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传承,当前,苏州将“江南文化”作为苏州的闪亮名片,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创意实践等工作中,苏州也成为文化领域“最江南”的典型代表。   (一)苏州“江南文化”有广博精深的文化传承   说起苏州和苏州文化,是传统的,2500多年建城史,一直坐落在春秋阖闾大城原址之上。经历泰伯奔吴、吴越争霸、晋室南渡以及唐宋元明清的发展与变迁,创造出灿若星辰的古典文明和文化瑰宝。山温水软、精致典雅、文蕴醇厚的吴地文化,滋养了江南文化的繁花满枝:古城、古镇、古典园林……经典江南文化遗存;昆曲、评弹、苏剧、苏绣……绝世江南文化瑰宝,乌鹊桥、丁香巷、桃花坞、采香泾……唐诗宋词里裁下的江南美称,苏州就 是一座从唯美画卷里拓印下来的古城,装满了江南文化最丰富的意象元素和最饱满的情感世界。苏州也是现代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使苏州拥有了完整的产业链、牢固的供应链和有效的创新立链,着眼全球配置资源、布局产业,世界500强企业云集,本土企业林立,产业基础有保障、持续发展有韧劲,近年来,苏州面向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的形势任务,利用地方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向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发力,不断在苏州传统文化基因中,注入科技因素,也因此,在苏州能够遇见千姿百态的江南。   (二)苏州发展重塑“江南文化”有强劲的政策支持   文化是最有传播力、最有引领力的发展因素,与经济社会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苏州,古韵今风,文化之美和景色之美的交融,经济繁盛和文化繁荣的互动,自然物产和人文创造的兼具,这成就了苏州文化“最江南”的名头。江南文化历经几千年传承,成为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江南文化的特性看,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开放包容,敢为人先。江南人的敢为人先,是善于谋划在先,敢于革故鼎新,志在引领潮流。二是崇文重教,精益求精。江南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浓郁风气,崇尚“诗礼传家”“耕读传家”。三是尚德务实,义利并举。江南文化自古便有尚德务实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家国情怀。在这种文化特性和心理特质影响下,苏州不断壮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善治之城。作为成功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的成功代表,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江南文化发展,特别是2021年1月12日,苏州召开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了《“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下文简称“计划”),计划显示苏州市将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推动苏州率先建成文化强市,这是。   (三)苏州“江南文化”有厚植科技因素的良好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作为经济强市大市,苏州在航空航天产业方面也做出了系列布局和推进,2021年4月26日,苏州召开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大会,会上正式发布《苏州市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和《苏州市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标志着苏州正全面发力航空航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上海市全国大飞机研制基地,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发展活力和实力的城市之一,苏州也必然要发展航空航天产业,要积极主动融入上海大飞机产业生态圈,举全市之力、汇各方之智,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做出苏州的贡献。   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航空航天产业背后沉淀的是先进文化力,最鲜明文化映射和符号的就是科技、创新、爱国、强国等,是爱国主义的集大成。苏州重塑“江南文化”品牌就要进一步厚植这些多元科技因素和创新因子,进一步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当前全市《“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和《苏州市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三年行动计划》,让文化主动占位,主动发声,将航空科技的所代表的文化纳入“江南文化”品牌塑造行动,一方面将扩大“江南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更加全面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在文化发展方面带来的变迁,增强文化发展动力和后劲;另一方面能够为苏州的“江南文化”插上航空科技的因子,让文化圈子更大、传播更广、影响更深,让苏州文化名城建设更有时代感、科技感。   (四)苏州“江南文化”有厚植科技因子的人文环境   先进典型人物是展现文化的形象和代言。苏州从来不缺科技领域的文化名人,如作为最高端科技人才的两院院士,根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苏州籍两院院士总数达139人,全国排名第二,这是苏州经济发展在科技创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数字经济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反映,其中,顾诵芬院士、陆军院士就是航空科技领域的两院院士代表人物,这些两院院士可以说是苏州科技实力和能力的显现,也是苏州科技文化形象之一。在苏州的名人馆有部分人员和事迹展示,2019年,苏州美术馆、苏州市名人馆推出“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展,为顾诵芬院士九十耄耋祝寿。当时,展览吸引了万余名市民和游客前来。步入新时代,在“十四五”发展期间,要让文化引领发展,让文化凝聚力量,就要让文化名人发声,让这些两院院士成为大家追捧的“星”、成为学习的榜样。

  “江南文化”历经千年沉淀和传承,有其传统的固有内容和内在的文化特性,在精神实质上有着古今相通之处,也有着今天的守正创新,苏州的江南文化,善于别开生面,制造百物无不精巧,具有浓烈的品牌意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典型的地域特点。   结合目前苏州“江南文化”推进情况,以及“十四五”时期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就“江南文化”厚植航空科技因子,赋予苏州“江南文化”的航空特色,重塑“江南文化”苏州品牌,打造文化与航空产业发展融合的样板,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提升的方面:   一是在“江南文化”中体现的航空科技、高端智造、现代工业文明、新时代创新发展等方面理念还不够。从传统上看,苏州文化具备尤为深厚的“文”的底蕴,“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特性明显;在多数人日常感官感受中,“江南文化”很难让人瞬间联想到现代工业文明、航空科技等方面。   二是在苏州“江南文化”中体现航空航天科技的文化符号还不够鲜明。建设航空强国的征程中,航空强国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军用航空还是民用航空,都代表着先进制造能力和水平,发展航空事业,背后蕴含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是报国强国的志向,在我国航空产业中,“苏州制造”的品牌影响力还不够高,文化品牌效应还不够强。如谈到上海有“大飞机”的文化符号,谈到成都有“歼击机”的文化符号,谈到南昌、酒泉有“卫星发射中心”的文化符号,谈到景德镇,除了传统的“瓷器”文化符号,还有“直升机”的文化符号,等等。   三是在一些民众的认知中,还一定程度的存在苏州“江南文化”一定程度表现在昆曲评弹、刺绣园林、修古学史等方面的深刻印象和广泛认知,着眼改革发展新的时代新要求,在引导、传播制造强市、创新强市、发展强市等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将苏州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在文化领域的印证还不够充分,苏州“江南文化”发声还不充分,文化与产业协同推进还有待加强。   四是航空产业发展的公益性文化阵地不够。受限于一些航空企业属于国家武器装备制造类企业,对外信息披漏和传播受限。在地方面向大众开展航空事业传播、航空国防教育的阵地远远不够支撑产业发展宣传需要,当前已有的文化教育传播阵地力量不够,如航空航天馆地理位置位于社区公园内,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有个苏州市航空国防科普教育基地,位于企业内部,对外广泛开展公开公益性文化传播受到一定的影响,航空装备“苏州制造”的品牌影响力不够,许多苏州老百姓也不清楚苏州还是一座航空大市,更说不清楚苏州航空产业、航空制造发展情况。

  针对当前苏州“江南文化”存在的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建议苏州市文化管理部门,在“十四五”期间,特别是结合推进《“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拓展思路、打破惯例,在“江南文化”中厚植航空科技因子,成就苏州品牌。具体建议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为早日建成航空强国而奋斗”指示精神,对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切合加快打造航空产业集群、积极主动融入上海大飞机产业生态圈规划布局,加强文化引领、思想保证,在加快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征程中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国家站位。“江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航空是大国强国的标志,是国家改革发展的战略支撑,要高举旗帜,胸怀大局,把握大势,与时俱进,推进文化与产业互融互促,让文化底蕴中的爱国主义更加深厚。   坚持发展为先。《“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是以文化产业发展为目的,让“最江南”成为苏州“最”靓品牌,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让文化辐射更广、文化拓展更深、文化引领更实。   坚持开放创新。传承借鉴江南文化优秀成果,吸收航空文化先进要素,为苏州“江南文化”品牌打开新思路,探索新路径,激发新动能,用创新推进文化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新成效。   (三)举措建议   一是打造“最江南?最飞翔”文化主题。结合人类飞天梦想,推进“最飞翔”主题,提到苏州、提到江南自带浪漫和自由的气息,将航空飞翔与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新时代“爱飞客”群体,拓展苏式旅游的新空间、新形式。   二是强化“最苏州?最名人”文化影响。苏州的历史名人多,各种名人旧居也非常多,但顾诵芬院士却是作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当之无愧的名人代表,必须加快修缮完善顾诵芬院士旧居。顾诵芬院士作为苏州籍航空专家,是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引领者、我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航空工业第一位航空报国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21年11月3日,顾诵芬院士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科技届的最高荣誉,是党和国家对他在航空科技领域卓越贡献的褒奖,也是党和国家对一代代航空人忠诚奉献的褒奖,也是苏州的一张“航空”名片。以顾诵芬旧居为场地,以顾诵芬事迹为内容,宣传苏州航空人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举办顾诵芬院士主题展览,以顾诵芬成长经历、型号研究、科研成果为牵引,展现顾院士与新中国航空事业同风雨、共成长的光辉事迹和卓越成就,形成苏州科技文化名人新影响。   三是加强“最爱国?最航空”基地建设。航空科普教育是最能融入爱国教育的形式,注意整合苏州现有航空馆、基地、阵地,如苏州有苏州长风航空国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加大政策引导、资源投入和工作指导,以航空科普教育基地为抓手,深入开展航空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开展青少年航空绘画大赛,展示展览航空高新技术发展成就,铺设参观学习通路,建设宣传和展示“航空装备苏州造”的品牌阵地。   四是实施“最未来?最科技”公益传播。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社区等,组织开展航空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三进”活动,推广航空科技常识,形成社会科技文化共识。开展“蓝天织就航空锦”公益宣传,结合国家重大阅兵、大飞机重大节点,形成由飞行编队、航空飞行等航空素材的苏绣、苏锦等。   著名作家王蒙说:江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表征着我们民族的历史。不论对于民族,还是对于今天的改革发展,文化是最能体现和最能展示发展方向和发展成果的,在苏州成为“最江南”典型方面,“最航空”将在未来成为最有代表性和方向性的因素,重塑苏州“江南文化”品牌新形象,拓展文化产业新格局,为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贡献力量。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协办 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苏州市教育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6 14:12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附件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492号提案的答复.docx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