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58.关于在科技创新基地布局中创建我市中医药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徐俊华
建 议 号:
358

标 题:

关于在科技创新基地布局中创建我市中医药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议

建议内容: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列为重点任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30年建成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关键要素完备、运行协调高效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苏州是吴门医派发源地。吴门医派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医学的代表,具有了“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的三大特点,是中医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流派。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苏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一是全市有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13家,三级甲等中医医疗机构3家;二是有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7个,省中管局重点学科3个,重点专科11个;三是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基金项目20项,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

  目前苏州市在中医理论、疾病机理与针灸等中医药重点研究领域还没有市级重点实验室布局,这是我市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心中的痛。市级中医药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空白,与苏州社会经济文化地位极不相称,不仅极大制约了苏州吴门医派传承发展的步伐和影响力,也不利于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与服务“健康苏州”建设等战略。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围绕解决临床问题不断创新的历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应该立足临床,要搭建关键技术平台,构建多学科合作、梯队合理的人才队伍,建立适合于中医药特点和中医临床需求的科研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多位一体的统筹发展。传承与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两条主线,而真正做到传承与创新协调发展,必须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才能实现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走向融合,才能将中医药原创思维转化为创新成果。

  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对中医药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力度,做好全市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统筹和顶层设计,改革市重点实验室评价评审体系,建设苏州市级中医药学科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的布局应该有中医药学科的一席之地。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协办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19 16:38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358号提案的答复

徐俊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科技创新基地布局中创建我市中医药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做法
    1、强化中医药创新顶层设计。近年来,苏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43号)及《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发〔2020〕23号)决策部署,积极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委发〔2022〕5号),明确苏州市将加快打造中医药发展高地,高水平建设中医药强市,合力擦亮吴门医派金字招牌。
    2、着力建设中医药创新载体。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高标准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着力在苏州建设一所中医药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借力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附属西苑医院全力争创第一批国家医学中心(中医心血管)的机遇,整合集聚我市医疗、医学、医院及生物医药产业优势,突破地级市思维,集中优势资源,全力争创争取国家医学中心(中医心血管)落户苏州。
    3、加快推进中医药科研创新。建立科技主管部门与中医药主管部门协同联动的中医药科研规划和管理机制,支持苏州市中医医院、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太仓市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等中医亿元加强科研创新。2011年以来,市科技计划在医学应用研究、医疗机构临床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科技示范工程等方向合计立项支持250余个项目(其中苏州市中医医院项目超过50%),有力支持中医药科研创新。
    4、大力传承发展吴门医派特色。2017年制定出台了《苏州市传承发展吴门医派特色实施方案》, 依托吴门医派研究院,对吴门医派经方、中药制剂、名老中医经验方等,按照辨证论治和吴门医派特色理论,通过科研课题立项,开展集中攻关,着力建设吴门医派传承科研平台。2019年起设立吴门医派传承发展专项经费,每年安排经费1000万元。
    二、下阶段工作举措
    下阶段,市科技局将会同市卫健委,积极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列为重点任务,努力推进构建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关键要素完备、运行协调高效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针对目前苏州市在中医理论、疾病机理与针灸等中医药重点研究领域缺乏市级重点实验室问题,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采取有力举措加大对中医药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力度。一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市科技局深入结合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中医药长期发展规划、政策措施,促进吴门医派传承与发展的切实需求,会同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推进中医药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二是改革市重点实验室评价评审体系。以国家重点实验重组为契机,对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江苏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条件,改革完善市重点实验室评价评审体系,引导市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明确使命定位、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人才团队建设、运行机制和科研组织模式等。 三是优化医疗领域重点实验室评审方式。综合书面材料评审和现场论证评审方式,全面考虑中西医科技项目评审专家组成,与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医疗领域重点实验室项目评审,保障评审质量,确保市级重点实验室的布局中有中医药学科的一席之地。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7月13日      

联 系 人:廖希明
联系电话:65230762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