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关于大力提升产业链完整性和竞争力,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市九三学社
|
建 议 号:
|
002
|
标 题: |
关于大力提升产业链完整性和竞争力,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苏州市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状况白皮书总结分析,中国在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专利申请量均居世界第一,江苏位居全国前列,而苏州位居江苏前三。目前,苏州已拥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15个,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总体来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专利布局完整,在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方面都有专利布局,部分领域形成了竞争优势。
但仔细分析苏州市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及效益,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尽管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但特色并不明显,产业的覆盖面还很局限,链条上的企业并没有形成自主完善的产业结构,链条的残缺很明显。比如生物医药中很重要的血清制品、优质培养基、优秀的动物实验基地、P3实验室等缺失;在医疗器械方面,完整的自主创新的大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失。国际影响力的诊断行业缺失,诊断产品开发规模小且产品单一,而且无法提供适应临床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研究型企业尽管占比很大,但从0到1的研究未显示,原创性企业缺失,绝大部分都是效仿发达国家生物医药产品思路,被替代可能性大。因此,从现在的产业结构和内涵来看将来的发展,整体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建议:
1.政府部门宏观把控企业结构和规模。组织世界知名专家,从宏观上超前预测、精心布局和规划设计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并在每条产业链上形成优势互补。逐渐放弃低端仿制思维,大力提倡创新,重点支持原创,以引领世界生物医药的理念引进和培植企业。
2.以巨无霸企业带动整体发展。以优越的条件引进世界巨无霸龙头企业落地苏州,辐射和带动苏州生物医药的氛围和影响力。严格控制重复引进规模小、仿制的无原创企业,在引进企业时严格审查项目专利的自主创新成分和可持续发展指数。
3.注重两极多核优势发展格局。做强做大现有产业结构,尤其是两核多极的格局,保持各自优势发展,相互促进和互补。严格每个工业园区的企业招商特色和结构布局,切勿各自为政,乱打乒乓。
4.重视产学研结合,保障发展后劲和原始创新。重视在地高校和研究机构在苏州生物医药发展中的合力作用,通过制定政策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和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摒弃仿制性成果思维,合理制定科学评价体系,鼓励原创研究、鼓励科学家以国际视野静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潜心研究。
5.重视人才培养和产业孵化。充分利用在苏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资源,尤其是苏州大学,每年有8700多个专业学位研究生资源,专业导师2500名左右。苏州大学在专利申请人中实力优异,生物药、化学药的专利人在苏州均排名第一,医疗器械第二,现代中药排名第五。充分利用就地苏州大学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充足的师生研究资源,可更深入的挖掘合作潜力。比如联合苏州大学成立若干个产业研究院,高校和企业优秀人才互聘,以原创研究为起点,横贯产品研发,产业孵化,临床研究(合作建立P3/P4实验室),市场开拓,企业员工培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高质量就业等全链条深度合作,促进地方高校和地方企业的共同高速发展。
6.积极打造各种原创原研医药产品的本地化使用场景和扶持性政策。如原创研究的临床体外诊断类企业,就急需一个能将诊断试剂、检验设备以及完整的自动化信息化解决方案集成平台的本土化的真实使用场景;如在新冠疫情时期,园区工信局虽然组织了辖区内生物医药企业的遴选抗疫产品政府采购入库工作,但缺乏多部门的联合优先政策予以大力实施。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协办 | 工业园区管委会;苏州大学;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9 10:14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附件 |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02号提案的答复.doc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