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096.关于加强我市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徐卫东
建 议 号:
096

标 题:

关于加强我市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建议

建议内容:
  一、苏州市农业种质资源开发和保护利用的现状   农业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一株种苗,一个种源,关系着人们生活饮食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把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2021年12月24日,习近平主席签署了105号主席令,新的《种子法》已在2022年3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   

  近几年,我市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如苏太猪、白玉枇杷、鹿苑鸡等优秀资源都得到了有益的保护。但从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全局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以及农业农村部2021年12月29日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推进种业振兴,建设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要求看,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   1、果树种业生产基地缺少稳定。   果树种源生产及地方种源保护与技术因素、自然条件和气象情况密切相关,一个新品种育成往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有些育种生产基地为了减少串杂现象还需要与同类植物隔离。因此,育种生产需要一个稳定的地理环境和制种(杂交)基地。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工业用地与种业基地的矛盾突出,往往一个育种基地基础设施刚完成就遇到拆迁,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种子生产的不稳定性。   2、有利用良种的强烈愿望但缺乏良种开发和保护的理念。   品种是农业生产链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也是基础的生产资料,品种好收成就好,这是被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认可的真理,近几十年来,在利用良种及良种推广上做了不少工作,也促使了农业连年丰收。但大部分农作物品种的知识产权都在别人手里,良种受制与人,加上地方特色品种保护不力,逐年退化,行不成产业化,无形中增加了农业成本,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良种开发和保护关键技术掌握不到位。   目前从事良种开发及保护的高技术工作人员非常短缺,一方面是由于在职技术人员忙于各类事务性工作,很少能抽出时间从事品种开发及保护工作,另一方面,高级专业育种人才严重缺乏,一个新品种的育成没有专业技术人才是不可能的。   4、缺少资金及土地政策支持。   品种生产需要经历漫长的周期,导致品种生产所产生的收益也随之延长。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种业的保护和利用,资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一旦资金匮乏,就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缺少资金及土地保障的支持,还会使人才引进受到影响。如起源于1981年的神园葡萄已经有41年历史,1999年开始葡萄的杂交育种,目前已有9个葡萄新品种已经获得品种鉴定或登记,15个正在申请品种登记,11个正在申请品种权,,其中“园芊芊指”、“园野香”被引进到以色列国家葡萄资源圃,“黑美人”葡萄被引进到日本,目前成为唯一在日本销售苗木的中国葡萄品种。神园葡萄在福前的总部基地505亩,面临着随时被征用的风险,在23年的葡萄育种史上,主要靠自我积累投入,经营压力巨大。   

  二、关于果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几点建议   1.设立苏州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发展专项资金。   设立苏州果树种质资源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建立苏州具有优势性、突破性、领先性的果树种源方面的科研投入,夯实果树产业链的头部基础——种质资源,抓住果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发自主产权的品种系列,形成“引、育、选、推、保”一体化。资金用于扶持苏州现有特色果树种质资源,组建核心果树地方品种及自主品种资源基因库。打造一批苏州果树种源的“小巨人”、“独角兽”,重点扶持优势果树如枇杷、葡萄等种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占据果树产业链的高端,引领果树全产业链的发展。   2.调动科技人员开展品种保护开发的积极性。   品种保护开发应当重视发挥基层作用,建议应充分利用基层农技队伍,调动基层科技人员在品种选育推广方面的积极性。落实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包括市镇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在内的科技人才开展育种扩繁推广方面的创新创业。加大对育种基地、保种场、繁育基地的扶持力度,在土地、财政、科技等方面给予明确保障。   3、引进及培养高级各业技术人才。   品种种业开发及保护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专业性较高的人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政府主管部门除加强本地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外,应有针对性地引进种子开发及保护的高级专业人才,并充实到育种第一线,以满足生产单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打造我市高效农业的头部资源——种业科技人才队伍。   4、稳定品种种质基地和加大种业开发保护,打造链主企业。   品种种业产业生产过程长,见效慢,需要有稳定的基地和大量资金投入。因此,一个种业基地建了几年就拆迁以及单靠育种生产者的投资很难培育出新品种,也很难保护地方特色品种。为此,政府部门应出台政策,对品种生产基地进行保护,稳定品种资源培育基地。除国家重点工作应拆迁外,一般不得随意拆迁品种生产基地。同时,政府部门应增加这方面的投资,吸引大量的专家以及更多的人才,建设成具有苏州特色的品种开发与利用队伍,在某些领域打造成全国的单打冠军,小巨人企业,种源行业上市公司。对于这类在苏州长期从事农业专业研究、生产、开发并已具有行业独特优势的企业,也可以与苏州农发公司合作,利用金融优势,国资平台,孵化培育打造苏州具有独创能力的种业上市公司,培养该农业行业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引领该行业全产业链几十亿级、百亿级的发展。   5、重视特色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国家地方层面,除了重视“米袋子”,“菜篮子”,还有“果盘子”,推动果业新时代的发展,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吸纳更多市民去往美丽的果园休闲放松,显著提升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目前苏州还有14.89万亩的果树面积,直接产值19.13亿元,平均亩产值1.29万元。通过新品种改良,高品质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新业态转换,还可以增加15个亿,大大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居民生活,拓展休闲业态功能,输出自主品种资源,带动全产业链在更高层面上发展。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协办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5 11:29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96号提案的答复

 

徐卫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苏州市地方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丰富,据统计,截至202112月底,全市果园面积14.89万亩,主要果树有枇杷、杨梅、桃、梨、葡萄、柑橘等品种,分布在吴中区、张家港、吴江、昆山、常熟等地。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将枇杷、杨梅、柑橘纳入市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采用原位保护和异地保存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圃,对三个果树品种的种质资源进行集中保护。截至2022年,市级财政已累计补助三个果树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资金524万元。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地方果树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和保护。2021年我市开展地方果树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完成了23个树种、443份果树资源的调查工作,发现野生资源19个。截至2021年底,我市已建成杨梅种质资源圃38亩,集中收集保存杨梅种质资源32个、100株,与农户合作就地保护杨梅果树资源16个;建成柑橘种质资源圃10亩,集中收集保存柑橘种质资源46个、135株,与农户合作就地保护柑橘果树资源29个;建成枇杷种质资源圃10亩,集中收集保存枇杷种质资源11个、196株。

2.实施果树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分析评价。为提高资源鉴定的准确性,充分利用分子标记等现代手段对资源进行鉴定,以苏州特色地产果品枇杷为例,共采集枇杷资源58个,到南京农业大学开展地方枇杷资源指纹图谱绘制;另选送了30个地方枇杷资源到上海农科院进行基因组测序,从基因(组)角度保留遗传信息。2019年以来,每年安排10%左右的市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市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市级农业种质资源基因组全测序和分析评价。杨梅作为项目实施的首批资源,2019年开展了叶绿体基因组全测序和分析评价,今年还将对柑橘资源开展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评价。

3.加强果树种质资源新品种开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开发利用好苏州市地方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借助苏州市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的实施,同步开展枇杷、杨梅、柑橘等地方特色果树种质资源新品种开发利用。苏州市果树研究所先后选育出小叶细蒂、洞庭细蒂、紫晶3个杨梅新品种,筛选出洞庭7号、洞庭9号杨梅和本早2号、温柑3号等10多个杨梅和柑橘新品种(系)。积极推广地方优良品种,特别是枇杷近几年推广种植面积快速增长,2021年枇杷种植面积为4.44万亩,较2019年增长26.5%2021年全市建成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面积约为820亩。

4.完善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政策支持体系。2020年以来我局先后出台《苏州市现代种业发展方案》和《苏州市现代种业提升工作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县级种质资源保护机构,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并将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应的地方特色农业资源品种纳入种质资源保护范围。今年我局印发了《关于组织申报苏州市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的通知》,张家港凤凰水蜜桃、昆山张浦黄桃等地标果树农产品均参与了申报。

5.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调优果树产业结构。近年来我市不断调优果树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努力实现各品种合理搭配,以期达到更高的综合效益。在继续推广苏翠1号梨、红美人柑橘、金霞蟠桃等优质品种基础上,去年引种柑橘黄美人、草莓隋珠’‘宁玉’‘白雪公主’‘大分四号及特早柑等果树新品种10多个;推广枇杷、草莓等高效益果树品种2000多亩,葡萄夏黑等老品种不断调改阳光玫瑰等优良品种,为我市不断丰富果树种质资源,选育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果树新品种,从而不断调优果树产业结构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在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做了些工作,但还存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不健全、自研品种研发推广力度不高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拓展种质资源保护范围和支持力度。通过市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的实施,继续开展对枇杷、杨梅、柑橘等地方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建设提升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圃的设施条件,保护开发利用好地方特色优势果树品种,不断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拓宽种质资源保护范围,支持各地将地方特色果树资源、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应的果树资源(如张家港凤凰水蜜桃、张浦黄桃、树山杨梅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树资源(如张家港神园葡萄获批的自研品种等)纳入农业种质资源保护范围,加大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支持自主创新选育形成新的品种资源。同时适当引进新品种,以进一步丰富我市果树种质资源,调优产业结构,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是加大特色优势种苗中心(企业)培育。加强省市级特色优势种苗中心(企业)培育和扶持,特别是支持苏州市枇杷、杨梅等优质地方特色果树品种和葡萄、水蜜桃、黄桃等地方优势果树品种的种苗中心(繁育基地)做强做精做优,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品种优势,在保护的同时进行开发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同时继续加强对种苗中心(企业)和种苗繁育基地等生产经营主体规范发展的指导,提高种苗生产经营与服务水平。

三是持续开展本地果树种质资源调查与鉴定。今年是苏州地区果树种质资源调查与鉴定工作的扫尾年,我市将完成苏州地区果树种质资源名录和数据库录入,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本地果树种质资源调查与鉴定成果,挖掘果树种质资源调查成果的可应用性,充分利用资源名录和数据库来分析研究苏州地区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价值,推进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高产优质果树新品种,为苏州市果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种质资源。

四是加快自主育种新品种推广应用。支持本地果树育种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将自主育成的果树新品种尽早转化为生产力,丰富市场果品供应,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积极扶持果树种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成立果树品种创制研究院或研究中心,打造一批果树行业自主育种创新的行业小巨人;加强新品种推广普及和宣传引导,深化本地科研院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业企业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联系,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市的推广力度,优先纳入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目录,多措并举推进农业技能人才引育,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全方位打造过硬乡土人才和高素质农民队伍,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的引领者

最后,感谢您对苏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722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人姓名:顾豫蓉、王珍、仇烈

电话:65614067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