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236.关于改善苏州市民电动车闯红灯乱象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郭凌川
建 议 号:
236

标 题:

关于改善苏州市民电动车闯红灯乱象的建议

建议内容:
  电动车,作为一种经济便捷、低碳环保的出行工具,已成为广大市民短程出行的首选。据统计,苏州市登记在册的电动车高达200万辆。交管部门也有数据显示,苏州市近七成交通事故与其相关。

  在政府、交管部门的严查、宣教下,市民已基本做到戴头盔骑行、不逆行。然而,闯红灯的乱象还是屡见不鲜,蕴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改善苏州市民电动车闯红灯乱象,保障广大市民安全出行,贴合文明苏州建设发展需求,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1、加强交通路口,尤其是事故多发路口,电子眼抓拍,通过车牌号、人脸识别等前沿技术手段,问责到人。   2、加大惩治力度,初犯者进行安全教育,并处以相应罚款;对于累犯者,上传个人信息至公安系统,情节严重者,与其个人征信、单位考核挂钩。   3、各交通路口设置电子屏,滚动播放闯红灯造成交通惨案,给予血淋淋的教育,同时结合1中抓拍技术,放大播放闯红灯者照片。   4、非机动车道,尤其临近十字路口、人行横道处,加设减速带或其它限速装置。   5、充分利用各媒体平台,建立举报机制,发动群众开展随手拍,微博、微信举报途径,开展电动车文明行车宣传教育。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公安局
协办 苏州市委宣传部;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6 10:51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A

对外公开

 

苏州市公安局文件

2022〕公办函字第 55 号                 签发:魏杰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236号提案的答复

 

郭凌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苏州市民电动车闯红灯乱象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截至2022 6 20 日,苏州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 992.1 万辆,其中市区 386.1 万辆(含新国标 35.9 万辆,旧国标 344.7 万辆,信息牌车辆 5.5 万辆),县市 606 万辆(含新国标 67.1 万辆,旧国标 385.9 万辆,信息牌车辆 153 万辆)。近年来,市公安局在分析研判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和事故多发区域、道路的基础上,精准投放警力,对城市主次干道、国省道常态化不间断开展路面整治,并适时组织集中统一行动日,集中查处骑行电动自行车闯红灯、违法载人、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不佩戴安全头盔等重点违法行为。同时,积极完善城市主要街头路口 交通安全教育站 非机动车和行人非现场执法设备 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曝光大屏 等交通违法管理设施 三件套 建设。梳理电动自行车千人违法率、事故率排名靠前的社区,联合街道志愿者、网格员,通过广场宣传、敲门行动、播放自制事故合集短视频等方式,开展精准宣传进社区活动,开展 文明实践校园行,一盔一带 2.0” 、学校师生戴盔率检查通报等活动。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省公安厅工作部署,2021 9 月,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长效常态管理工作,通过落实属地化上牌管理机制、常态化路面严管机制、滚动化隐患整改机制、靶向化宣传警示机制、行业化安全监管机制、溯源化事故处理机制、协同化长效管理机制、责任化督导推进机制,力争实现 2021 年至 2024 年,全市涉及电动自行车(含电动两、三、四轮车及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 2019 年分别下降 15% 18% 20% 22% 以上,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总量较 2019 年年增长率每年平均下降 2% 的目标。同年 12 月,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 “3+N” 重点交通违法整治集中攻坚行动,着重针对电动自行车无牌上路、闯红灯、驾乘人员不戴安全头盔三类违法行为,同时兼顾电动自行车逆向行驶、骑行快车道、越线停车等其它违法行为(简称 “3+N” 类重点违法)开展重点攻坚,确保路面电动自行车三类重点显性违法明显减少,上牌率、戴盔率、守法率明显提高,力争 三率 均达 95% 以上。

目前,非标电动车面广量大,非标电动车源头难以管控,非标电动车执法难度较高。市公安局将进一步规范登记上牌工作,落实常态化路面严管机制,采取多部门联合协作,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持续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增强老年人、残疾人、打工族等弱势群体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文明交通意识。同时做好宣传引导,一方面利用一报两台 两微一抖 等媒体铺开宣传面,提高社会面对非标电动车治理工作的知晓度和关注度,并呼吁广大群众自觉抵制购买、使用该类车辆,争取社会舆论支持。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面向非标电动车驾驶人和销售点商户印发专门的宣传资料,以案释法讲解驾驶此类车辆的危害性,提高驾驶人和经营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一、关于加强道路交通电子监控设备抓拍等前沿技术手段问责到人的建议

目前,非现场执法受法律规定限制仅限于机动车交通违法。为强化电动自行车管理,提升违法曝光震慑作用,市公安局在人民路-景德路、干将西路 - 桐泾北路、人民路 - 道前街等路口试点建设了 32 套非机动车违法抓拍设备,对非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进行抓拍,日均抓拍非机动车违法行为 1900 余起,每套设备日均抓拍 62 起。依托抓拍和曝光系统,一方面辅助民警现场执法取证,另一方面通过警示曝光降低违法和事故发生率。

二、关于加大惩治力度,对于累犯者,上传个人信息至公安系统,情节严重者,与其个人征信挂钩等方面的建议

《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自2022 1 1 日起施行,条例系统构建了我省社会信用的基本规则,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是我省规范社会信用的一部综合性、基础性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社会信用管理,规范社会信用服务,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提高社会诚信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家出台社会信用法提供了参考。

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失信行为,由省、设区的市有关行业领域信用管理部门会同社会信用综合管理部门制定认定标准。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民文明交通素质,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江苏省交警总队正在草拟《江苏省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办法》,对可能达到轻微、一般失信等级的交通参与人的数量进行摸底统计,拟将非机动车、行人多次严重交通违法信息纳入个人征信。

三、关于各交通路口设置电子屏,滚动播放闯红灯造成交通违法案例等方面的建议

在各交通路口等公共场所设置电子屏,滚动播放交通违法案例需要属地交警部门上门与设置户外电子屏的企业沟通,得到相应支持后才可以插播公益性广告,目前因没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难度较大。根据上级公安机关的工作部署要求,目前市公安局通过设置交通安全教育站的方式,开展交通违法全宣传教育。目前苏州全市范围有55个教育站,市区有 26 个教育站。设置于市区的交通安全教育站,主要针对城市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当发现交通违法行为,民警在对违法行为人进行现场处罚后,将其带进服务站观看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视频集锦,对其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目前,市区重点路口如人民路 - 景德路、干将西路 - 桐泾北路、人民路 - 道前街,均启用了交通安全教育站,切实提升交通参与者文明意识与守法意识。

四、关于非机动车道,尤其临近十字路口、人行横道处,加设减速带或其它限速装置方面的建议

市公安局曾在个别地区试点安装过非机动车道减速带,让骑电动车的市民放慢车速。但有不少市民反映,骑车经过减速带时,突如其来的颠簸让人不适,甚至有的市民为了躲避减速带,在机动车道行驶,从而引发了电动车与机动车的交通事故。因此,近年来不再要求在非机动车道内设置减速带。

五、关于充分利用各媒体平台,建立举报机制,开展电动车文明行车宣传教育方面的建议

近年来,苏州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积极致力于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多措并举引导市民骑乘电动自行车时遵守交通规则和文明守则。 一是 构筑法律保障,《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已于5 1 日起正式施行,其中第十四条正面列举了道路交通安全文明行为规范,包括 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指示和交通警察指挥通行 ,同时在第二十五条以反面列举的形式规定了七类不文明行为,以地方性法规形式为电动自行车闯红灯乱象的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 结合《苏州市民手册》推出您这样,才可爱 系列文明引导,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画面,从个人言行、文明礼让、文明餐桌等方面进一步倡导各类文明行为,其中专门设置了 各行其道不硬闯 ”“ 开车礼让不加塞 ”“ 停车规范不任性 3 条文明交通相关规范。最新版《苏州市民手册》于 2021 9 月发布,依托邮政公司共投递入户 100 万册,全面加强公共文明引导。 三是 开展文明曝光台 不文明交通行为专题曝光。 2021 6 月,由市文明办牵头,市公安局会同苏州日报、广电总台共同确定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向骑行、在机动车道行驶等作为重点选题。苏州日报、广电总台以 小切口 大文明 的报道手法进行采访,现场生动记录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查纠过程,依托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引力播 App 、新闻夜班车节目等多元载体刊播曝光,多点开花增强宣传效果。开播至今, 文明曝光台 针对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内容已累计播出超 20 期,陆续曝光了包括电动自行车闯红灯、开上机动车道等不文明及违法行为。此外,进一步加大新媒体平台依托力度,在苏州交警微信公众号以专栏的形式对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曝光,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等,加强震慑效果。通过以上举措,交通安全法规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普及,文明守法出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广大市民群众更加自觉主动地维护我市安全、文明、有礼的交通秩序和畅通、舒适、高效的出行环境。

下一步, 我们将继续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 依托《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系列公共文明宣传活动,倡树文明交通新风,引导市民行车守法、走路守规,共同维护城市交通秩序。 二是 依托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工作专班,定期针对主次干道交通秩序开展专项暗访督查,围绕电动自行车闯红灯等各类不文明现象下发整改督办单,压实板块、部门责任,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苏州市公安局

                           2022 7 26

 

 

 

 

 

                             

人: 沈霏

联系电话:69371109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委宣传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