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204.关于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陈国锋
建 议 号:
204

标 题:

关于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年来我市把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强调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明显成效。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威胁持续存在的现状下,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仍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正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补齐相关短板,加速查漏补缺。

  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和沪苏同城化战略机遇,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升我市居民健康生活质量

  1.坚持顶层设计,整体提升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能力。   坚持找准定位,聚焦重点,整合资源,完善优质医疗资源布局,优化整合型医疗服务供给。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提高医疗质量,以专科医共体融入区域医疗中心融合发展为契机,推进专病医联体建设,进一步提升特色优质专科医疗资源建设(如血液科、骨科等),加强相对薄弱的专科医疗资源建设(如眼耳鼻喉口腔科等),打造“互联网+”医疗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积极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布局合理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形成错位发展新模式。   2.创新工作模式,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健康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加大健康事业投入,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公众参与意识,使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逐步多样化。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加快形成公共服务提供新机制,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真正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模式。进一步扩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面,在目前我市公立医疗资源有限,尤其是在口腔等专科医疗资源不足的现状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拓宽政府采购领域,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据项目申报、预算编报、组织采购、项目监管、绩效评价的规范化流程,择优向具备条件的民营口腔等专业医疗机构购买儿童定期口腔检查和窝沟封闭、涂氟治疗等口腔健康服务项目。   3.深化健康惠民,持续强化提升健康服务供给水平。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健康中国典范城市标准以及城市定位来一体化规划卫生事业发展,建设符合市民健康期盼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基层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完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简化就医环节。聚焦老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持续强化健康服务供给,增设与常住人口规模适应的养老托育等健康服务设施,提升对儿童保健、健康养老的支撑能力,以优质的医疗服务让群众有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协办 苏州市财政局;苏州市医疗保障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8 16:03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204号提案的答复

 

陈国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我市推出了一批医疗卫生重大建设项目,先后建成投用了7个市级、54个县区级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42.61亿元,全市医疗卫生资源体系更加均衡优化。全市新增医疗卫生机构715家,总数达3836家。苏大附一院总院、苏大附二院浒关院区、苏大附儿院园区总院、市公共医疗中心、景德路名老中医工作室、科技城医院、市第九人民医院、独墅湖医院、市卫生监督所、市体检中心等一批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投入使用。针对我市医疗卫生资源存在的空间型、功能型、发展型、基层型短板,实施了《苏州市医疗卫生资源补缺补短“123”方案》,市疾控中心迁建、市妇幼保健院和太湖新城医院新建、市立医院康复医疗中心、市儿童健康发展中心、市转化医学中心、市立医院8号楼重建、市急救中心建设、苏大附一院总院二期、市中医医院二期等一批重点基建项目加快推进。启动6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改扩建,投用15家,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1297家。

二、高标准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与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围绕全方位构建 健康苏州制度体系,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统筹机构、人才、数据、技术、平台五大资源要素,系统推进一系列重大计划的规划思路,对标对接上海,编制符合苏州特大城市定位的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和医疗卫生资源补短补缺专项规划。深入推进卫生健康沪苏同城化,签订《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苏州市人民政府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协议》,通过开展构建工作推进协调机制、促进医疗服务对接融合、加强医改体制机制共建等十大方面的深入合作,打造沪苏健康模式,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三、完善特色专科建设体系。通过升级改造,优化学科资源布局,错位发展心理卫生、眼耳鼻喉、口腔、皮肤等薄弱专科,提升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呼吸科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服务能力。引导社会办医健康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在短缺专科领域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建设紧密型的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市县联动的专科医联体建设及专科联盟建设。

四、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市民健康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符合城市发展定位,符合群众健康需求的整合型服务体系,重点关注好一老一小、妇女、青年等人群,提供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大力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持续扩大普惠托育供给,制定支持社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支持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的政策。加强老龄健康服务,规划建设市公立护理院、三级老年病医院,推动各县(市、涉农区)实现二级老年病医院全覆盖。

五、下一步打算

增强面向未来的医疗卫生核心竞争力,以建立长三角医疗名城为目标,突出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全面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核心竞争力。一是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大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大力支持辖区内市级医疗卫生机构重大项目建设,在规划、土地、经费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鼓励支持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三级三甲建设,力争实现三甲医院县区全覆盖、数量再突破、质量再提升。二是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大契机,加快推进沪苏健康同城化进程,全面落实与上海市卫健委、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南京医科大学的战略合作。鼓励支持各地通过合作共建、委托管理、团队引进、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入上海顶级医疗资源,快速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三是制定面向未来发展的医疗卫生学科重点建设名录、建设清单和技术攻关计划,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支持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学(专)科和实验室,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临床试验能力。对血液、骨科、儿科等传统优势型学科大力支持,鼓励建高峰;对急重症、普外、消化、心血管等重点基础性学科开展项目化建设,鼓励建高原;对病理、影像、检验等重要支撑性学科加快扶持,鼓励建高地;对五官、口腔、眼科、皮肤、全科等薄弱学科给予政策托举,鼓励补短板四是以全国领先为目标,建设市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和全市卫生健康云平台建设,鼓励开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等新技术与医疗卫生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支持数字医院和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快数据赋能健康的场景应用落地见效。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专此函告,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728

 

联系人:王华

联系电话: 65225224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