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84.关于创新癌症早诊早治工作,促进“健康苏州”高水平建设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李纲
建 议 号:
384

标 题:

关于创新癌症早诊早治工作,促进“健康苏州”高水平建设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几年,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没有下降、反而有上升趋势。我国2015年癌症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但2020年我国新增病例数为457万例、死亡病例数达300万例,而同年全球新增1929万癌症病例及996万癌症死亡病例,即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我国就占了23个。从2015年起到去年,每年苏州市户籍居民的新发恶性肿瘤超过2万例,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每年在1万3千到1万5千之间,前6位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房癌、前列腺癌。发生与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有增无减,严重危害个人、家庭和社会,并造成相关治疗费用巨大(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

  除了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学科学的发展外,癌症发病率、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以下几方面:   1.“轻预防、重治疗”的理念与生态没有转变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医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在治疗上投入不遗余力,但是预防上不予足够重视。   2.癌症早诊早治有项目、欠成效从2007年国家的“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到2012年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未见动态结果,更未在全国推广;“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管理方法笼统、缺乏执行力与权威性。   3.“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仅仅关注城市居民,而农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防癌意识相对薄弱,加上收入、医保等原因早期诊断率低、晚期放弃治疗比例高,导致农村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城市。   通过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癌症是战胜癌症的最根本手段,也是降低家庭、社会成本的明智之举;通过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提供了大数据和全社会精细化管理的宝贵经验。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有基础和有条件创新癌症防控工作,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大范围筛查高危人群   在全市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筛查工作。城镇、农村要同时开展,建议从五大高发癌症开始筛查。初次筛查要能够免费。具体技术流程按照国家癌症中心《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执行。由具有专业化诊断和治疗能力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或具有肿瘤科的三级综合医院,或者由主管部门授权的医疗单位与个人承担癌症筛查任务。具体筛查的主要方法如下:   6类癌症免费筛查的主要方法   筛查部位 主要筛查方法   肺 50岁以上胸部低剂量螺旋CT   乳腺 40-44岁者,乳腺超声检查(有可疑发现者加钼靶);45岁以上者,乳腺超声+钼靶   大肠 50岁以上普通肠镜+指示性活检病理检查   食管、胃 50岁以上普通胃镜+指示性活检病理检查   肝 40岁以上腹部超声+甲胎蛋白(AFP)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   前列腺 50岁以上前列腺特异抗原   二、利用大数据、建立全市健康信息统一平台   利用大数据,建立全市健康信息统一平台(或并入可能建立的创新平台-“苏州卫生健康云”),可挂靠在市疾控中心或市癌症中心,担负完善初筛信息、组织评估、随访、监管等职能。   对于初筛出的高危人群,应出台具体评估报告和随访计划,并且有落实措施,特别是高危人群的定期复查,要实施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即不但要及时告知,而且要通过社区、单位类似于防控新冠疫情来落实。具体平台建设和落实措施需要后续讨论、完善。   三、建立和完善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   市卫生健康委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市癌症防控年度目标和中远期规划,出台《健康苏州—癌症防治五年/十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由市卫生计生委领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癌症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调为依托”的工作模式,确定市级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管理机构和技术机构,制定市级项目工作方案和实施、考核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于每年的工作落实情况要总结、评估和通告。核心考核指标为高危人群检出率、筛查阳性率、早诊率和动作态变化(随访)情况、结果。   四、推广早诊早治适宜技术和方案   不断推广成熟的早诊早治适宜技术和方案,将具有成本效益的特定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优先纳入医保范畴。   总之,期望我市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有所创新,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在广覆盖、同质化基础上发力,以降低我市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为“健康苏州”、“人民群众高质量健康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协办 苏州市医疗保障局;苏州市财政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9 15:19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384号提案的答复

 

李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癌症早诊早治工作,促进健康苏州高水平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对健康影响逐步显现,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市居民死亡的前五位癌症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前列腺癌,癌症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我市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积极探索防治新技术,不断加大筛查力度。

一、高危人群筛查2016年,全市启动实施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制定了《苏州市肿瘤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实施方案》,开展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高危人群评估、筛查和早诊早治。2021年,我市肿瘤筛查43.61万人,发现肺癌高危1.69万人肝癌高危2.04万人、胃癌高危2.28万人、结肠癌高危1.85万人,家庭医生签约管理高危人群1.22万人。

二、重点人群筛查。2016年起,我市实施妇幼健康工程,为全市户籍35-64周岁的妇女提供三年一次的宫颈癌(含hpv检查)和乳腺癌免费检查我市结合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开展恶性肿瘤进行早期筛查。如针对消化道的粪便隐血试验,针对前列腺肿瘤和表皮癌进行初筛(前列腺特异抗原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测定),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全额保障。

三、探索试点工作。各地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支持开展高危人群免费肿瘤筛查工作。如:太仓市启动农村上消化道癌症早诊早治工作,每年筛查1000例;昆山市吴江区每两年开展大肠癌筛查,每年2000人;高新区和张家港市开展肺癌、消化道癌症的综合癌症筛查,每年4000昆山市老年人体检增加癌症指标检测,张家港市、姑苏区在社区开展高危人群问卷筛查。

信息共享平台2020我市按照数据统一采集、标准统一使用、接口统一制定、应用统一整合、资源统一管理的建设方案,投资8650万元建成了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健康数据和二三级公立医院诊疗数据的共享,将医疗健康、公共卫生的信息汇聚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建立苏州市肿瘤筛查系统,高效开展肿瘤筛查、随访、管理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一步,我委将重点推进癌症防治工作。一是建立市级癌症防治中心,建立防治网络,推广适宜防治技术和服务模式。增加健康体检中的肿瘤标志物种类,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癌症筛查能力。二是积极申报,争取纳入省级/国家级项目点加入国家癌症中心《城市早诊早治项目》。三是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将癌症免费筛查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发现的高危人群进入双向转诊环节纳入医保范畴四是开展癌症防治政策和核心信息的宣传引导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指导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接受查干预随访治疗,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营造关心支持癌症防治的良好氛围。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729

 

联系人:樊先权

联系电话:65223802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财政局、市医保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