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486.关于加大对苏州康养旅居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付丽林
建 议 号:
486

标 题:

关于加大对苏州康养旅居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

建议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老观念的改变,养老方式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老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消费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旅游大军。相比机构养老或者居家养老,康养旅居一方面具备亲近自然、宜养宜居的天然属性,另一方面,融入当地生活、追求健康养生、开阔视野,也吸引了更多的活力长者走出家门,享受康养旅居美好生活。康养旅居作为健康养老行业新兴产品,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指出要促进养老和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强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建设康养旅游基地。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健康中国”典范城市。2022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培育康养特色产业”。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城市历史悠久,文韵醇厚,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具有发展康养旅居产业的优势和基础,但苏州本地康养旅居品牌缺乏,康养旅居宜居城市宣传不突出,未能营造出属于苏州的独有康养旅居文化。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明确市级层面康养旅居发展规划和目标,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康养+旅居”为新兴业态,需联合民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政府部门统筹推进。如旅游景点加大对老年游客的优惠力度,尤其是外地游客;开发康养旅居特色线路和民俗活动;融媒体和新媒体加大对苏州康养宜居城市形象宣传;政府鼓励酒店进行适老化改造,给予补贴等。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赋能发展。康养旅居产业涉及旅游资源整合、医疗服务与酒店服务融合等,市场培育周期长,需要加大对本地康养旅居企业扶持力度,着力推动康养旅居产品创新,强化示范引领。如政府制定相关的鼓励支持优惠政策,扶持本地康养旅居公司特色品牌建设,吸纳全国优质康养旅居公司落户苏州,推动一批康养旅居创新项目,形成产业集群,助力产业提速扩量增效。   三是实现资源融合、重塑品牌。深度挖掘苏州人文历史、古城园林、古镇村落、苏工苏作以及生物医药资源等,积极开发苏式美好生活康养旅居产品,塑造具有城市温度的康养旅居特色品牌。如苏州平江路、十全街、山塘街等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的缩影,极具江南韵味;太湖周边生态环境资源优良,现有酒店资源丰富。通过医+养+酒店的业态融合,在吴文化、园林等旅游主题之外,鼓励多产业联动,利用苏州生物医学和医疗设备产业优势,从食疗、中医药疗法等方面入手,将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旅居深度结合,可形成苏州康养旅居特色,成为城市名片。   四是瞄准美丽乡村,开拓蓝海。结合苏州本地生态开发,建设美丽乡村康养旅居小镇。借势“十四五”期间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大乡镇地方政府与康养旅居企业合作力度,以市场化机制打通乡村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旅游创新发展路径,推广以“鱼文化、稻文化、蚕文化、茶文化”为主题的江南文化,打造集山水田园养生、营养膳食、养老度假、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康养旅居小镇,丰富和深化旅居的品质内涵。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民政局
协办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8 11:29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486号提案的答复

 

付丽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苏州康养旅居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截至2021年底,苏州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达188.89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74%。面对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的现实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扩大我市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坚持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医养康养相协调”的“苏式颐养”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共建有167家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数83355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52914张、社区日间照料床位30441张),护理型床位52069张。康养旅居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通过促进养老和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强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建设康养旅游基地,是一个新的工作命题。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推进:

一、推动扶持政策落地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将旅居养老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支持普惠旅居养老机构建设,结合各地区资源禀赋状况,加强跨区域对接联动,畅通全国普惠旅居养老服务。我市将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指导符合要求的项目单位积极申报,争取中央资金支持。

二、科学谋划重点板块

鼓励在太湖沿线、阳澄湖周边等生态环境优越的度假区内发展康养旅居产业。阳澄湖半岛度假区利用天然环境优势,引进康养龙头企业,打造泰康之家吴园、国寿嘉园雅境两个项目,形成集休闲养生、活力养老、精品酒店、高端康养、持续看护、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高端养生旅居片区。

深度挖掘苏州人文历史、古镇村落、中医文化等资源,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开发形式多样的康养旅居产品。常熟市古里铁琴铜剑楼文化街区引进中医药博物馆,包括中医文化参观体验、中医衍生品售卖、中医科普、中医坐诊等功能,服务周边乡伴“理想村”、红豆山庄等康养旅居客人。苏州北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望亭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吴门中医片区,重点打造承淡安纪念馆、李良济运河店等业态,传承发扬吴门中医文化,为游客提供多样化康养旅居选择。

三、积极推进农村康养旅居建设

一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五美五好”(生态美、环境美、业态美、人文美、常态美,绿色发展好、生活品质好、产村融合好、乡风治理好、长效管护好)为引领,高水平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全面推进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连片成面、有一定规划与影响力的苏州优质乡村集群和文旅产业集群,持续提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推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农村居民文明素养,为康养旅居产业的发展创造基础条件。截止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特色乡村3592个,实现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类等保留村庄全覆盖。

二要加强农文旅融合。苏州乡村物产富饶,文韵醇厚,山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具有发展康养旅居产业的优势和基础。在《关于做好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深度融合,全面启动“两湖两线”跨越示范区建设,推进村庄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和景观线路,依托农家乐、乡村绿色田园景观、农事娱乐体验等活动,满足老年人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居康养。

三要合理利用闲置资源。借本次编制2035国土空间规划的契机,通过精细化的村庄规划,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合理规划农村闲置的土地和房产资源,整合村庄发展要素,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资本参与,在尊重和充分发掘农村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牌效应的乡村康养目的地,走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乡村康养产业发展之路。

康养旅居融合发展是适应老年化社会需求的一种新产业,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而且更需要部门之间形成共识、协同推进,融入特色景观、乡村产业、休闲娱乐、医养结合等元素。下一步,我们将凭借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引入外地康养旅居品牌,培育本土康养旅居企业,丰富康养旅居产业内涵,满足游客体验地方文化、融入当地生活、追求健康养生等康养需求,实现康养旅居产业升级转型。

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苏州市民政局

                                   2022727

 

人:金凌眉

联系电话:82280270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