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王伟峰
|
建 议 号:
|
371
|
标 题: |
加快我市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2021年,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全球能源危机拉响警报。去年9月份肇始于欧洲的能源危机,如今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蔓延至更多国家。我国部分省份也出现一波“拉闸限电”,开始经历清洁能源转型的第一次大的能源危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进程中,未来能源危机或成“常态”。
政府的“工具箱”虽解一时之急,但能源结构调整已到关键时刻。预计从2021年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将从16.5%增长到36%,增量主要由光伏风电贡献。这表明,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既要保持苏州市加快工业发展,又要全面提升农村用能质量,成为当务之急。作为新能源的主力军之一,加快探索中国特色的“光伏+”之路,实现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增产增收的双重效益,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
1、脱碳之路提高对非化石能源、大力提升光伏发电规模的需求。
煤炭发电行业产生的碳排放约占总体碳排放的37.6%,是最大的排放来源,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实现碳中和需要使用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完全替代火电。2060年,需要用清洁能源完全替代火力发电,其中,光伏和风电的新能源潜力最大。
2021年12月29日,由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和乡村振兴局三部委共同发布《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指出:农村地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明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到整县推进光伏试点,再到金融机构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十四五”期间明确主张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并举的发展模式,国家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以上表明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光伏发电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2、能源生产方面,光伏风电平价时代已经开启。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1-11月国内光伏累计装机34.8GW,同比增长34%,其中户用年度累计规模为16.49GW,同比增长64%,预计国内光伏全年装机将达50GW以上。光伏将成为未来增量电力需求的主要提供者。
以苏州为例,2021年光伏发电平均度电成本¥0.29/KWh,煤炭发电平均度电成本已经超过¥0.7/KWh,相比传统煤电,光伏发电已经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
我国光伏发电发展仅不足20年,到目前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曲折发展—平稳增长阶段。伴随着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降低以及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开展,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将持续提升。
从整个能源结构来看,光伏占比逐渐提升。从新增来看,2020年光伏新增装机48.2GW,占新增装机总量的比例为26%。从2021年到2030年,预测我国年均用电量增长4.5~5%,约为4500亿千瓦时,达到12.3万亿千瓦时,如果换算为清洁能源(光伏&风电),装机量为每年增加300GW,光伏占比60%,为每年180GW。2030年后,将逐步开始替代存量能源需求,
3、在不改变原有土地性质的前提下,推广“光伏+现代农业”成为破解光伏产业用地瓶颈的有效途径。
光伏发电为绿色电力,在减碳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数据表明,每使用1度光伏绿电,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66克,节约标准煤355克。从对土地的综合利用角度来看,光伏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可以减少农业用地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收益和土地税收,以1GW“光伏+现代农业”项目为例,25年生命周期内,光伏发电收益平均每年4.2亿元,平均每年可增加税收4200万元。
以砼水泥桩+高强度铝合金作为光伏底座支架,将高度抬到4米、桩距扩大到10米宽度,采用高效光伏组件、以特定角度、单板安装等技术,实现了光伏下面的农作物达到70%以上的有效太阳光照射,满足了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有效探索以光伏为代表的能源建设,与农业生产机械化协作,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村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推进光伏+现代农业融合的新业态,实现一地多“能”,加快推进低碳节能、逐步替代传统能源,推进乡村振兴、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是我们多年来的攻关重点;推进光伏+现代农业更有利于加快“乡村振兴”提高农村、农民收益。目前:农民的收益结构,是以种粮食、农副业种植和水产等养殖为主,村级经济收益结构,主要来源就是以收取土地租金为主。
建设光伏+现代农业,实现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发展,由企业向政府缴纳了土地租金建设光伏+现代农业项目,将建设光伏后的原有土地免费提供村里,由村统一安排农民种植、养殖,同时企业把光伏发电项目的运维承包给农民。此模式,可提高农民每亩土地上增收1000元左右。或由企业与镇、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共同实施现代农业的种植、养殖,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以一个村投资建设5MW光伏+农业项目为例:使用土地100亩,投资1700万元。按苏州市光照、上网电价、项目全额贷款计算:年发电量600万度以上、0.4元/度,每年收益240万元。贷款(8+7)15年、利率4%,平均每年还本120万元、付息40万元、税费10万元,预计村里净收益(前15年)平均每年70万、(后10年)平均每年200万以上。
1、放大“光伏+现代农业”的价值,推动苏州市新能源产业、实施乡村振兴、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率先实现“双碳”目标新的增长极。
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纷纷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抢占未来新能源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光伏发电已逐步成为促进能源多样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
中国多地将“光伏+现代农业”列入乡村振兴规划。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提出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绿色生产方式,积极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实施农业光伏专项工程,结合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湖南省等八省市先后发布省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将光伏写入其中。
实现低碳目标,乡村振兴,苏州市要走在前面,企业要成为创新探索的主力军,抓住光伏能源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推动以光伏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成为苏州市乡村振兴新的增长极。把“光伏+现代农业”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苏州地区光伏安装场地的瓶颈问题,提升苏州市光伏绿电发电比例,构建苏州市新型能源体系;同时,提高农业产出及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2、在全市率先做推广性试验,加快建设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试点。
现在农村存在大量的耕地被挪作水产养殖、蔬菜瓜果等其他农业,也有部分存在耕地撂荒,无人种植,建议将这一类型的耕地通过规模化的改造,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规模化的粮食种植和农业生产。在实现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通过土地的综合利用,实现了光伏发电的工业增加值,实现税收。
建设1000兆瓦,年节约标准煤炭约4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3.2万吨。苏州市太阳能资源较丰富,是中国东部地区光照条件比较丰富的地级市之一,属于中国太阳能资源第III类可利用区域。良好的经济基础与光照条件为常熟市规模化发展光伏农业提供了条件。通过构建成套农田生态监控系统,对农业板块进行智能化管理,创制“智慧、高效、绿色、低成本”的技术模式,为项目所在地提供充沛的清洁能源动力,让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补充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建议市委、市政府在2022年加快推进“光伏+现代农业”新能源项目,既能保粮食稳产增产,又能保持工业继续加快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加快新能源发电逐步替代传统能源,有助苏州市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阶段性目标,保持我市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 |
协办 |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2 17:18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371号提案的答复 王伟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 “加快我市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碳达峰、碳中和和乡村振兴的目标,加快光伏发电开发利用,强化“光伏+”农业典型培育,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加快光伏发电开发利用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绿色低碳作为能源发展重要导向,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发展,优先布局工业园区、商业集聚区和公共设施区等用电负荷集中、用电量大、用电价格高的区域,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因地制宜探索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多种光伏发电开发利用模式。截至2022年5月,全市光伏发电装机207.34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8.3%,有力助推我市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一是积极出台光伏开发扶持政策。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文件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市产业基础和能源发展实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光伏发电开发利用的工作意见(试行)》。在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的前提下,用好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开发利用,提出了推动我市光伏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的工作目标和举措。 二是启动全市集中式光伏资源摸排。今年4月,我市印发《集中式光伏储备项目库管理实施、滚动调整办法》,全面启动全市集中式光伏资源摸排,由各县级市(区)发改部门负责总牵头,会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建设、水务、农业农村等有关单位及属地开发区、镇、街道,对区域内可开发集中式光伏资源进行摸排,按照“储备一批,成熟一批,开发一批”的发展思路,分批推进、分步实施,推动我市光伏发电平稳有序发展。 三是稳步推进新能源领域试点项目。积极推进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苏州工业园区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建设。依托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按月调度机制,对试点地区各类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开工、建设和并网情况等进行全过程监测。统筹协调解决试点项目推进中的问题,为新能源开发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吴江区分布式光伏规划规模位居全省第一。 二、强化“光伏+”农业典型培育 我市常熟市沙家浜镇万农光伏农业示范基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土壤结构、不改变土地基本耕作方式”的条件下,推动农业用地的综合利用,扩大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空间,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收益,助力农民收入提高。基地目前分为水稻种植区、立体水产养殖区、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区、家禽养殖示范区、水培蔬菜种植示范区5个区域,充分考虑苏南地区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等)、花卉、中草药和蔬菜生长需要,提供立体解决方案,结构方案采用单块太阳能电池板排布,经过科学测算确定太阳能组件的高度以及光伏组件安装方式,充分保证地面作物光照需要,实现“发电、农耕两不误”,有力推动了沙家浜镇旅游产业从红色观光游向绿色生态游、休闲体验游、科普教育游延伸,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综合发展、转型发展,对推进苏南地区“富民强镇”具有探索和借鉴意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王委员,您提出的建议对于实现苏州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意见和建议,加大《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光伏发电开发利用工作意见(试行)》政策宣传力度,加快全市集中式光伏资源摸排进度,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参与光伏开发工作,以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为抓手,充分挖掘畜禽养殖场等光伏发电资源,加快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推动全市光伏装机容量大幅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引领鼓励企业投资与光伏相结合的农业项目,协调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可利用土地配置和规划力度,力争为“光伏+农业”提供空间,推动建设“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特色项目,为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消费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农业领域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人姓名:顾豫蓉、朱倩 联 系 电话:0512-65610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