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史亮
|
建 议 号:
|
359
|
标 题: |
关于数字经济视野下古城与文旅消费协同发展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成为新常态;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此背景下,文旅产业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疫情及防控政策影响了线下客流,经济下行压力也使居民文旅消费能力和意愿下滑;另一方面,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机遇则更加凸显,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收39623亿,占文化企业营收33.3%,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显著高于文化企业8.9%的平均水平。数字化技术正日益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增长点和坚实支撑。今年也是苏州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启动之年,推出了“六方面二十条举措”,对构建苏州高水平创新集群,建立持续性创新优势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苏州古城保护更新也进入新篇章,古城区到了从外在风貌至产业结构、以及便民宜居程度整体提升的历史性阶段,文旅场景与消费体验升级将是古城更新的重点。作为一名长期工作生活在姑苏的委员,我认为古城的发展需要也应该更深层次地结合数字经济,做到真正优先以创新型技术打造新文旅和消费场景,以技术促产业,实现古城与文旅消费产业的协同发展,带动古城全面更新。
提议:政府大力支持古城区数字文旅行业创新发展,出台有关政策,支撑多方主体共同打造古城数字化文旅场景。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
协办 | 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7 20:43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359号提案的答复
史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数字经济视野下古城与文旅消费协同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古城数字文旅行业创新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机遇更加凸显,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更多文旅消费的新业态、新场景和新体验。姑苏区文旅资源丰富,文旅吸引物众多,古典园林、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建筑、文化场馆、综合商圈等星罗棋布,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以创新型技术打造古城新文旅和新消费,进而以新文旅和新消费带动城市全面更新显得尤为必要。 一是完善数字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及扶持政策,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聚焦动漫游戏、影视、网络文化等细分行业,拓展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旅融合、数字文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姑苏区配套出台《姑苏区高质量发展产业扶持政策实施意见》,针对“文商旅产业、数字产业、都市科技创新产业、金融产业”的四大重点产业予以扶持。制定《文体旅产业链(生态)图谱和优质企业名录》,进一步确认文旅消费、数字文化、创意设计、IP经济等适合姑苏区发展的业态,推动政策有效落实。 二是建设数字“孪生古城项目”。以32号街坊保护更新工作为试点,聚焦14.2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全景复刻为建设目标,立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实际,依托空间地理信息手段,通过数字“孪生古城”项目建设,助力古城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工作。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建成并启用姑苏区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并配套设置10处线下游客终端,全面整合辖区旅游要素资源,游客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务,管理端实现对全区旅游总体态势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 三是创新发展文旅融合产品。以引进喜马拉雅为契机,大力推进有声街区、“24小时城市书房”、“苏州丝绸博物馆有声展示”等项目。一批数字文化消费产品受到市场好评,景天成文化旅游公司与苏州拙政园合作打造“拙政问雅”声光电夜秀项目,《天龙八部手游》玩家嘉年华在姑苏区盘门景区拉开帷幕,双遗联袂精品剧目沧浪亭昆曲《浮生六记》4.0版本推出,“江南丝竹会客厅”以“精品化+市场化”持续扩大姑苏非遗文化影响力。 四是持续深化文旅消费品牌建设。围绕“姑苏八点半”夜经济品牌,从“夜show、夜食、夜购、夜娱、夜游、夜宿”着手,全新推出小公园、新艺广场、碧凤坊美食广场夜间文旅消费热点,配合“青春少年联盟”萌娃演出、“青春中国”海选赛、咖啡创意展示、盛世观前文创市集等活动,持续做强苏州夜经济品牌。编制“宝藏姑苏”网红打卡地图,对姑苏核心旅游景点进行整合推荐,一张图带领游客打卡姑苏“宝藏地”。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数字文化产业,立足姑苏区深厚的文脉底蕴和资源优势,持续推动数字经济赋能文旅行业,打造一批最具江南文化特色、千年古城内涵的文旅项目,加强文旅龙头企业培育、文旅产业集聚区和文旅消费新地标建设,致力于打造古城“品牌化、全域化、特色化、国际化”数字化文旅场景。 一是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新型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构建高水平数字创意产业创新集群。强化重点项目支撑,持续推进苏州华贸文创中心、桃花坞项目、胥江小岛文旅项目、大运河江南制造府等在建文旅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剧游沉浸式娱乐产业基地、“君到苏州”文化旅游线下总入口项目、平江元宇宙—姑苏文旅非遗沉浸式空间项目、七武会影视动漫集团、蚂蚁链-江南文化文昌星平台等项目落地建设。 二是发展数字化文旅消费场景。推动“大屏”“小屏”跨屏互动,提升高新视听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促进网络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发展。打造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推进数字人民币文旅场景应用。依托古城丰富的场景资源,聚焦文旅新业态,引进文旅复合消费空间、高端精品酒店等多元化文旅产品。加快24小时城市书房和社区图书馆有声阅读系统全覆盖,进一步讲好“姑苏故事”。挖掘古城苏工苏作、老字号、非遗等特色资源,引进蚂蚁链IP创建和交易平台,增强传统文化资源的版权转化和传统文化焕新。 三是营造云生活新消费生态。结合“江南文化”“大运河文化”,充分挖掘古城文化旅游资源,强化数字赋能,开发非遗体验、园林演艺、城市微旅行、研学旅行、红色革命等沉浸式文旅消费产品。做精“水韵江南、风雅姑苏”古城全域旅游品牌,利用山塘街、平江路等资源,通过品牌整合、系列策划、整体打造等形式,丰富旅游节庆内容,活跃古城旅游氛围,聚集旅游人气。结合区块链、“5G+AR”等数字化技术,推出数字藏品、虚拟实景演出、云端诗会、云展演等新消费业态,推动传统商圈升级,全面促进文旅消费升级,营造良好消费生态。
2022年6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