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24.关于整合各方力量,推动苏州织造署打造“江南织造”文化品牌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吴建华
建 议 号:
324

标 题:

关于整合各方力量,推动苏州织造署打造“江南织造”文化品牌的建议

建议内容:
  丝绸是中国古文明之一,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苏州不仅是一座园林之城,也是一座丝绸之府,在历史上被称为中国四大绸都的苏州、杭州、湖州、盛泽中,苏州就占有两席。作为丝绸的故乡,至今仍留存很多与丝绸相关的各个时期的历史遗址。   从元代起朝廷就在苏州设立织造局,原苏州织造署规模宏敞,厅堂、园池、机房、吏舍齐备,占地甚广,以织造生产的各式丝绸锦缎等产品闻名于世,与江宁、杭州织造署并称“江南三织造”。根据康熙、乾隆的原始起居实录记载,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来到苏州,六次都住在苏州织造署;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到苏州,五次住在苏州织造署。苏州织造署第一任织造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红楼梦》中的多处描写与苏州织造署相关,因此苏州织造署与红学、曹学就有了深深的关联,这又赋予了苏州织造署一抹文学色彩。   2013年3月,苏州织造署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坐落在苏州古城区东南带城桥下塘,现在的苏州市第十中学内,遗址中目前保存的较为完整的有织造署的旧衙门和行宫后花园(十中西花园),在校方的保护下,成为了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但目前封闭孤立式的保护模式导致苏州乃至整个中华丝绸文化的推广、展示受到了局限。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根据曹路宝书记关于把苏州丝绸保护好、传承好、展示好、利用好的批示精神,保护利用丝绸文化遗产,加强苏州城市文化载体建设正逢其时。   近年来,在多方努力下,苏州丝绸产业发展了有一定的起色,但与丝绸地位一直和苏州旗鼓相当的杭州相比,苏州丝绸产业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地位逐渐削弱,与其历史地位不相称,“江南三织造”之一的苏州织造署仍处于封闭孤立式的保护模式,苏州丝绸文化的推广、展示缺乏一个文化核心和中心。提案建议以苏州织造署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为契机和抓手,整合各方力量,振兴苏州丝绸文化和产业,提升苏州丝绸地位。

  1.由苏州丝绸博物馆、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等单位牵头成立织造署文化研究领导和工作小组,系统梳理和研究整理苏州织造署历史、文化,为打造“江南织造”品牌打下历史和文化基础。   2.由市文旅局(或文旅集团)等单位牵头,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如社会资本、文博专家学者、媒体策划等,共同打造、运作“江南织造”文化品牌。   3.建议设立“江南织造”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以项目带动系列整合工程。设立项目的好处是有了抓手,有了可以操作的内容。   4.建议将位于第十中学内的苏州织造署作为“江南织造”文化品牌打造的核心和中心,以点带面,推动苏州丝绸、江南织造的发展。

承办单位:
联办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协办 苏州市档案局(馆);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市教育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7 20:38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324号提案的答复

 

吴建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整合各方力量,推动苏州织造署打造江南织造文化品牌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苏州是中国四大绸都之一,自古丝织业发达,为中国丝织中心之一,被誉为丝绸之府。苏州织造署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使用管理,是凝聚传统丝绸文化精髓的文物遗存,织造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一、苏州织造署文化底蕴深厚,开发价值极高

1.开发织造署建筑文化,有利于丰富文物遗存价值。苏州织造署旧址是江南三织造中保存最为完好、遗迹最多的一处,凝结历代人类智慧结晶,体现历史进步标志,对文物遗存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旅游开发具有极高的再现基础,能够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2.开发织造署丝绸文化,有利于传承苏作经典工艺。苏州手工业门类齐全,其中丝绸是最具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最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织造署的设立充分体现近代以来苏作工艺水平。丝绸文化与旅游休闲融合,极大满足游客丝绸工艺体验和精神文化需求。

3.开发织造署红学文化,有利于弘扬苏州历史底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舅祖李煦曾先后担任苏州织造之职,并在织造署内多次恭迎康熙皇帝,《红楼梦》开篇就从苏州写起,文中有不少地方提及苏州人文风物,对红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开发红学+旅游,在弥补苏州红学旅游缺失的同时,充分体现文化为魂、旅游为媒发展理念,更是以《红楼梦》为指引,激发对苏州历史文化的探究和挖掘。

4.开发织造署玉石文化,有利于充实太湖遗存内涵。遗址现存江南太湖石奇峰——瑞云峰,与玉玲珑(上海豫园)、绉云峰(杭州西湖)成为江南三大名石,为宋徽宗花石纲遗物,有妍巧甲于江南之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太湖石堆叠装饰工艺是苏州园林极为重要的造园手法,体现自然与智慧的叠加效应。如今,观石、赏石已经成为群众性日常文化活动,让游客一睹奇石,形成触摸艺术、感知历史的美好享受。

二、围绕苏州织造署,打造江南织造文化课程基地

1.围绕三馆一坊一园,打造一个教育场江南织造文化课程基地以学校西花园为中心,利用原织造署遗迹(含织造署大门-太炎楼-多祉轩-瑞云峰-长达图书馆-己巳亭-西花厅所在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区域),辐射全校各处所,分阶段改造完成织造文化课程体验中心系列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基地课程物型和隐性教学环境。

2.围绕三类十个系列课程,构建基地课程体系。织造文化课程由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研究类课程三大类组成,分为苏州织造文化系列”“传统文化坐标系中的丝绸文化”“织造明清小说”“织造丝绸设计”“织造天地人景”“织造大学慕课”“近代苏州民族企业(丝绸行业)的兴衰”“丝绸与乡土文化”“丝绸之路”“织造·志愿服务等十个系列。

3.开发综合课程资源,搭建线上线下互动平台。搭建织造文化交流平台,联合中国丝绸档案馆、苏州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绣娘丝织集团、苏州市文明办等社会企事业机构,走出去、请进来,定期举办师生讲座、沙龙、文化大讲堂,举行交流与研讨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创建江南织造文化课程专题网站,开辟织署春秋、苏作精品、红楼真梦、雅乐正音、文化翘楚、名校风流、校园文创等专栏。建设数字资源、互动平台,利用优秀APP(如故宫博物馆,皇帝服饰、丝绸博物馆视频、先修课程资料)建立云资源库,推进线上学习。

三、进一步开发设想

目前,苏州织造署旧址位于苏州市第十中学内,后期待时机成熟后,可再进行如下开发:

1.开发织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将苏州织造署纳入旅游产品和城市微旅行推荐范畴,结合周边的旅游特色、休闲场所和古镇街巷,串联苏州刺绣研究所、苏州宋锦文化园、太湖雪蚕桑文化园等丝绸工业旅游企业,设计多类游览线路供游客选择,增强参与感和体验感。

2.打造十全街文化旅游片区。苏州织造署位于十全街、凤凰街片区,附近街巷林立、美食云集,拥有网师园、定慧寺、双塔菜市场等网红旅游打卡地,可重点联合网师园等周边景区,形成集文物、园林、休闲、住宿于一体的旅游亮点区域。

3.打造织造文旅体验综合体。整体开发以织造文化为主题,以博物馆为主、酒店体验为辅,邀请名家进行进行历史考证,开展文物征集,恢复遗址建筑,建立苏州织造博物馆,开设织造研究所、开辟太湖石峰研究基地,全方位多角度向民众展示苏州织造、丝绸非遗的文化。同时,择取部分区域引进主题式精品酒店,设立织造研修基地,丝绸、苏绣、宋锦、缂丝技艺传承与文创体验所,把遗产用起来,让文物活起来,呈现苏纺绝技和匠心技艺传承,让游客24小时沉浸式体验苏州织造。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2718

 

人:何佳丽

联系电话:69823050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档案局(馆),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