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吴洪钢
|
建 议 号:
|
193
|
标 题: |
关于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智慧化水平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苏州作为国内大型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成为衡量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也与老百姓的出行便利和安全息息相关。通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与改造,苏州道路交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贯穿的内环高架、中环及外环为城市交通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人口的增长,道路拥堵和通勤效率低已成为严重影响苏州城市发展的问题。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12748262人;另据今年1月份政府数据显示:苏州机动车保有量为4789494辆。近年来持续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市区主要道路834个路口已全面覆盖信号灯“倒计时”,累计设置绿波带562条,83处可变车道;
1.道路的设计、路况维护、划线和路口衔接等问题。高架道路的匝道口与主要道路十字路口重叠,事故频发,极大降低了通行效率。部分道路划线不规范,不对应,路面机动车导向车道被不规则地安排在不同车道内,给行车带来困惑和误认。
2.信号灯的设置不科学。部分路口的红绿灯控制完全不同步,是导致交通堵塞的原因之一。且固化设置等候时间不符合道路通勤实际,客观导致等候拥堵,也危及行人过街安全。
3.城市路段道路标识标牌不完善、不规范,不能发挥有效指引作用。
4.斑马线设置不科学,人行道的建设维护不利于老人和儿童。过多斑马线的设置严重降低车辆流速。部分人行道存在建设维护不规范,人行道盲道无法使用等问题。
1.完善城市智慧交通建设。以城市为整体,系统化梳理各主次干道流量、流速和路口情况。以信息化系统和数据交互为依托,整体改善全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完善动态的交通引导和指挥;保障道路交通畅通。
2.对道路拥堵节点进行智能化改造,运行智慧信号灯系统和行人过街延时自助操作系统。初步实现按照路面机动车流量、过街行人数量动态调整通行时间和红灯等候时间。
3.完善道路机动车行驶标识和行车、停车指引系统。更好的发挥提前指引和提示、预警的功能,更好疏导拥堵路段和节点车流。
4.规范斑马线的设置和人行道建设管理。对存量斑马线进行研判治理,减少斑马线区域行人、非机动车混杂交织对行车效率和安全的影响;优先完善古城区和居民住宅集中区域的人行道,保障人行道安全和盲道通畅;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公安局 | |
协办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6 10:46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A 对外公开 苏州市公安局文件 〔2022〕公办函字第50号 签发:魏杰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193号提案的答复 吴洪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智慧化水平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公安局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在市区逐步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先后制定了《苏州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十三五规划》、《苏州市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规范》、《苏州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规范》、《苏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标准》等一系列标准规范,指导全市统一、有序开展各类智能交通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市公安局建设交管数据赋能中心,整合汇聚智能设备感知数据、信息系统业务数据以及政务部门、互联网和社会面等多方数据,开展数据治理工作,搭建交管业务算法模型,赋能信号控制、交通组织、出行服务等智慧交通建设应用,为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提档升级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信号智能控制方面,市公安局不断进行老旧信号机改造、信号灯具标准化改造、交通采集设备配套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工程建设,夯实苏州信号控制智能化发展的硬件基础。同时,大力开展“互联网+”信号优化,运用高德、滴滴等互联网数据,融合公安交警自身的卡口、微波、线圈等多源交通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打造了雁阵式信号优化系统、明镜系统、苏州市道路交通仿真平台等工具,实现交通运行态势实时动态监测,并能根据流量、速度等交通流变化特征,智能自动生成交通优化方案,支撑开展“点、线、面”多维度的信号优化工作,并对优化效果进行持续跟踪,实现信号方案快速迭代,大大提高了信号优化工作效率和科学性。 出行服务方面,在交通诱导发布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与地图公司合作,融合出租车、浮动车、手机信令等数据和公安交警微波、卡口数据,自动生成路况并以地图、简图、文字等形式实时推送给广大交通参与者,引导车辆合理通行;在节假日、重大活动、交通管制等前期,订制相关出行指南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为市民出行提供科学指导。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完善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市公安局制定了城市交通“苏畅工程”实施方案及11项攻坚子方案。对于您在提案中建议的对道路拥堵节点进行智能化改造,完善道路机动车行驶标识及行车、停车指引,也是“苏畅工程”中保障道路“疏畅”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公安局将从工程改造、组织优化、科技建设等方面重点突破,聚力开展攻坚。 道路拥堵节点改造方面,对需通过工程改造“大手术”进行治理的堵点,市公安局将联合多部门“会诊”会办,按照“一路一方案”的要求和遵循“破点、通线、疏面”的原则进行治理;同时,结合市政府《快推进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快推进高架瓶颈节点疏通改造、中心城区断头路建设;此外,不断从交通组织、信号配时等小切口入手,通过精细化设置调优,实现道路交通疏堵保畅。 完善道路机动车标识标线指引系统打造精致交通方面,市公安局将制定出台《苏州市建设项目出入口设置及交通组织导则》,明确建筑出入口道闸后退,建造港湾式缓冲区,实行右进右出交通组织,减少主干道通行干扰;排查整改路口不匹配、导流不连续、车行不顺畅、标志标线不连贯、绿化立杆遮挡、标志标牌信息过载等隐患问题,推进交通设施的多杆合一和箱体美化,推广应用主动发光标志标线,提升交通设施品质;在有条件的路口路段,应用可变车道、潮汐车道、合乘车道等精细交通管理手段,实现路口方案灵活控制。 规范斑马线设置提升行人慢行交通方面,将针对儿童、老人等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出行特征和多样化出行需求,完善学校、社区、口袋公园等主要活动场所周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优化人行过街设施和信号配时,同时持续摸排设置不合理非机动车道、人行横道、停车泊位等,采取机非物理隔离、行人二次过街、停车泊位清理等措施,加强慢行环境综合治理。 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苏州市公安局 2022年7月26日 联 系 人:沈霏 联系电话:69371109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