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225.关于打通平台网络,推进全市治理数字化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葛宇红
建 议 号:
225

标 题:

关于打通平台网络,推进全市治理数字化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年来,相城区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契机,积极推进治理数字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推动平台互联互通。按照区级调度,镇级实战的理念,在区级和镇级同步建成集成指挥中心和平台,集成指挥平台融合84个系统平台、数据,系统整合“12345”便民、数字城管等32个工单来源渠道,初步集成平台系统。   二是推动数据汇聚集成。数据中台全面整合“一标三实”“三库一平台”“三类五库”等基础数据库,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管理要素库,“智慧安监”“雪亮工程”等17000余路社会面、20000余路主要交通干道视频资源库,建设全领域融合“数据池”。   三是推动信息共治共享。公安“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资源实现监控点位精准落图,为场景应用夯实视频资源基础;集成指挥平台新增现场点调、移动端信息互通、视频连线等功能,指令传达更快速。

  调研中发现,虽然数字化建设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平台互通不够顺畅。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化程度不高,平台间的数据壁垒影响“一网通办”效率。特别是当前开展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没有充分体现集成指挥优势。主要原因在于系统集成涉及多个条线部门,由于建设思路、架构和建设团队不同,在兼容上存在困难;部分条线平台为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平台,受管理权限限制,系统未完全打通,无法进行对接。   二是数据整合不够充分。未建立明确、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汇聚梳理的数据不够完整、全面、有效。安全生产、治安稳定等重要领域、重点热点方面的数据不多、质量不高;部分部门数据收集汇聚意识不强,且鉴于数据保密性、安全性等需求,在数据共享过程中需有所保留;由于物联设备建设不足,物联感知基础不够,物联实时数据整合不多。   三是数据应用不够有效。由于实时数据的整合和归集还不够充分,难以多维度、全方位地掌握各领域运行、发展动态和趋势数据,导致全局性视野不够,综合性、集成性分析不足,不足以为科学决策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撑和为部门、板块提供信息反哺服务。此外,以数据为支撑的智能化场景应用尝试还不多,社会治理数据应用的智能化、预见性不足。   四是指挥调度不够有力。集成指挥大屏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差距,在疫情防控、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等突发事件中,缺乏应急响应状态下的指挥调度。缺少匹配的移动通信指挥资源,且未将语音调度、视频调度、移动电台和视频、GIS地图等融合集成,导致指挥调度模式落后、信息与指挥融合度不高、系统平台支撑不足。

  一是加强平台对接。加强顶层设计,围绕“数字政府”建设,完善“一网统管”规划与设计,   围绕系统数据集成化,夯实集成系统基础。市级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同时积极向国家级、省级层面争取,加大集成平台与各系统对接,针对各条线建设的已有平台,加快打通使用管理权限,推进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真正实现系统融合、数据融合。   二是夯实数据基础。全面整合城市各类感知数据、政府部门数据、行业数据、网络空间数据、基层治理反馈数据,构建涵盖“采集、归集、治理、应用、运营、安全”等多维度的数据标准体系,形成“一网统管”数据资源库;建立坐标系统一转换标准,叠加“一标多实”、视频监控、网格基础数据和各类城市运行管理数据,形成“一网统管”一张图;以加强数据交换共享为导向,制定数据标准规范、共享服务规范,加强对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的研究,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一体化应用。   三是赋能场景应用。强化数据资源价值挖掘,系统梳理各条线业务实际和发展需要,明确场景应用建设需求,科学进行各类数据建模,提升平台数据智能化研判水平。建设社会治理平台,汇总各部门关于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生态环境、治安稳定、城市管理、信访、阶段性重点工作等社会治理重点方面,特别是当下疫情防控相关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推动实现数据共享、精准研判,实时掌握外来人员、车辆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四是建立健全指挥调度系统。整合利用各部门的执法调度资源,扩展指挥手段。适当增强网格员前端通讯装备,融合语音调度、视频调度、移动电台和视频、GIS地图等资源,完善硬件支撑。做实应急联动体系,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多方联动、平战结合的指挥联动管理体系。

承办单位:
主办 市政府办公室(大数据管理局)
协办 苏州市行政审批局;苏州市交通运输局;苏州市公安局;苏州市城市管理局;苏州市应急管理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19 15:59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详见附件。
225号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pdf
关于市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第 225 号提案的答复.pdf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