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13.关于建立苏州民族乐器博物馆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吴建明
建 议 号:
313

标 题:

关于建立苏州民族乐器博物馆的建议

建议内容:
  人们常说,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往往通过这座城市的建筑物和所拥有的文化名人体现出来。江南文化是苏州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也是苏州最值得珍视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文旅部门加快推进苏州百馆之城建设,一批承载着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宝库的文博场馆陆续建成并向社会公众开放。目前,苏州已建成开放博物馆(含纪念馆、陈列馆以及馆藏古代书画、古籍的美术馆)达102家,基本形成了以苏州博物馆为龙头、国有馆为主体、主题馆为特色、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各类博物馆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有力地打造了江南文化特色、打响了“江南文化”品牌。成绩固然可贺,但我们同样也应看到当前文化建设中的不足、短板。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有着上千年之久的绵长历史,史料载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盛唐时,苏州已出现“处处楼前飘管吹”的景象,苏州人张越是一代造琴高手,与四川雷文齐名(见文震享《长物志》)。到明清两代,苏州堪称民乐之都,明代,在昆曲、清朝京剧等曲艺推动下,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水平居全国之首。清代中叶,苏州已成了江、浙一带乐器的主要产地。解放前夕,苏州渐渐形成了阊门和观前两个中心,客商遍及全国各地。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经过几千年发展,凝聚了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包涵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了历史、色彩、美学等各种文化和艺术元素,结合了造型、雕刻、彩绘、镶嵌等多种工艺手法,形成了一门独特、系统的手工制作技艺。时至今日,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享誉全国,不仅是业内人士公认的中国民族乐器制作的典范,其制作技艺更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虎丘牌民族二胡更是业内公认的产品最高质量,其行业标准苏州制定。近年来,苏州民族乐器又在恢复失传的箜篌、编钟制作技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苏州民族乐器凭借雅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光亮的漆泽、优美的音色,屡次被邀亮响国家博物馆等重要国家级平台上展出,甚至作为国礼赠于外宾。然而,苏州民族乐器的保护和传承,与其在国内的影响力和业界的地位格格不入,反差明显,令人堪忧。

  一是缺少一个良好的保护和传承基地。2017年开馆的苏州民族乐器博物馆,名义上是博物馆,更准确地说是陈列馆。场馆位于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厂内的一幢二层的小楼,是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一栋水泥厂房简单修整改建而成,建筑不符合作为博物馆条件。展厅陈列比较单调,目前陈列的全部由该厂研发、制作,包括拉弦、打击、弹拨三大类在内的300余件“苏作”民族乐器,更多的精品民族乐器、文献、资料而散落在民间,不能全面反映苏州民族乐器的历史与文化。   二是政府的保护力度不够。由于上世纪90年代一轮全国性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苏州红木雕刻厂、苏州玉雕厂、苏州檀香扇厂、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等等一系列名闻遐迩的老字号传统工艺厂家纷纷改制,有的一去不复返了。目前仅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建立的苏州民族乐器博物馆苦苦支持着苏州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发扬。对于企业来说生存从来是第一位的。因此,有着辉煌历史的苏州民族乐器传统工艺,仅凭一家公司的力量难以托起发展与未来。   三是传承保护缺乏系统性。我市藏有大量的民乐文献、资料和实物。但是,这些重要的文献、资料、实行都大多保藏在民间,其中不乏一些精品、极品甚至绝品。由于这些文化资源都散落民间,缺乏规范、有效的收集保护管理,不仅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而且面临流失、损坏、损毁、消失等突出问题,这些文献、资料的命运如何,令人担忧亟需抓紧进行保护性抢救。

  习总书记说:“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建设、运营和管理民族乐器博物馆。   一是认真谋划建设棋局。建议适时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博物馆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博物馆的总体创建工作。建立博物馆的跨部门联席工作推进机制,协调推进好博物馆创建的具体工作。前期重点应做好我市博物馆的定位、主题、规划选址等工作事宜,因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可行性工作方案和具体推进措施。   二是准确定位建设思路。博物馆建设要强调制作和陈列相结合,既可静态陈列,又能体现互动;既要体现历史底蕴,充分展示苏州民族乐器制作的起源、沿革和发展的演变过程,又要挖掘新内涵,拔高博物馆,充分利用器博物馆这一平台,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外国友人展示苏州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湛的制作技艺,让世界了解苏州古老的乐器文化,不断提升传统文化艺术在世界的影响力,呼应苏州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丰富世界文化遗产之地内涵。   三是注重场馆持续发展。要处理好政策、资金的支持和关联产业发展的关系。政府要加大对博物馆项目的扶持力度,设立博物馆专项建设资金,支持主题场馆和服务用房、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博物馆初创期、成长期的运行。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将博物馆运营与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纳入产业发展、旅游发展。要盘活利用博物馆,发挥女好博物馆的社会职责,进一步推动“音乐艺术教育、群众文化娱乐、社区文化普及”的深入和提高,繁荣音乐文化市场,进一步发展乐器消费群体。组织建立大师级音乐人工作室、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开展艺术考级、音乐活动等,努力使民族乐器普及、民族音乐教育普及,传播民族音乐文化及演奏技艺,让博物馆活起来。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协办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7 20:36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313号提案的答复

 

吴建民委员:

您提出《关于建立苏州民族乐器博物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博物馆建设情况

一直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和人大、政协领导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近期,曹书记、吴市长、金部长就博物馆建设多次作出批示,强调“要将博物馆建设作为重要文化建设任务”。前阶段,查颖冬副市长专门就“博物馆之城”建设和民办博物馆建设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相关政策,计划出台具体意见。政协曹后灵副主席专门对博物馆建设进行现场调研,就提案议案件进行督察。市委常委会于2012年,审议通过《十大文化工程方案》,提出“博物馆城建设推进工程”。201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文化繁荣兴盛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用三年时间使全市博物馆总量达到100家左右”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博物馆103家,其中备案博物馆45家(一级馆2家,二级馆6家,三级馆1家),馆藏珍贵文物总量1.4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326/套、二级文物1741/套、三级文物12596/套)。20211月,市政府召开百馆之城发布会,率先打响一城百馆、博物苏州城市品牌。全市博物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国有建设运营为主。据博物馆建设运营主体分类,全市国有馆75家,占比73.5%,非国有馆27家,占比26.5%。行业主管部门办馆踊跃,32家博物馆隶属各级政府部门,其中直属市文广旅局4家,市教育局2家,市党史办2家,市园林局、市体育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住建局各1家。二是馆陈主题类型丰富。根据展陈内容分类,全市综合类博物馆8家,占比7.8%,特色专题类博物馆94家,占比92.2%,包括吴文化、昆曲、丝绸、状元、碑刻、砖雕、苏扇、红色文化等一系列特色专题,形成错位发展、百花齐放的格局。三是办馆策展水平持续提升。2019年,全国95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中,苏州博物馆排名第三,是唯一跻身“优秀”等次的地级市博物馆,并获得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博物馆”称号。“十三五”以来,全市博物馆接待观众3624万人次,举办各类展览1.2万场次,策划各类文化教育活动8000余场次。

二、当前全市博物馆工作重点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市委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丰富“百馆之城”内涵,提升整体品质,打响独特品牌,切实将博物馆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全面推动苏州市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近期,我局正在认真起草《关于鼓励和促进苏州市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动苏州“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经研究通过后,将全力推进、狠抓落实。一是在“博物馆之城”建设方面:注重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确立发展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其中重点强调包括国有博物馆推动发展和各类主题馆、特色馆的高品质建设。二是在民办博物馆发展方面:着重强调围绕弘扬苏州特色地方文化,收集整理和挖掘利用苏扇、珍珠、刺绣、玉器、砖雕、核雕、红木家具等苏工苏作非遗文化资源,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并明确提出,将民办博物馆纳入苏州“百馆之城”名录的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享受备案博物馆市级扶持政策,致力于建设富有苏州文化特色的民办博物馆体系,激发和释放社会办馆的信心与热情。

三、积极主动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博物馆建设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综合类博物馆都以政府建设为主,主题馆或专一博物馆大多依托各方力量,我市园林博物馆、教育博物馆、城建博物馆、警察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均由主管部门或机构企业出资建设,并负责博物馆日常维护和运营工作。近年来,我市也涌现出南社纪念馆、砖雕博物馆、六悦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均由收藏家本人或相关社会资本筹集建设。作为博物馆主管业务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动“百馆之城”建设,一方面,积极谋划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民办博物馆扶持实施细则,引导社会资本和多方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另一方面,根依据《博物馆条例》和工作职能,市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对博物馆建设负责技术指导、行业管理和评审评定等,根据行业管理部门或社会组织及学校、企业、个人的意愿,对所有新建博物馆都将积极配合建设主体做好相应工作,并在注册申报、陈列布展、人员培训、藏品管理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指导。再者,就苏州民族乐器博物馆建设,局也将结合平时工作,主动推荐给有意向的办馆主体,鼓励社会各方共同推进,并在政策扶持方面优先保障。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26月15日

 

人:李青

联系电话:69813129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