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程剑新
|
建 议 号:
|
203
|
标 题: |
关于关心帮助台胞困难弱势人群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众所周知,苏州已经是祖国大陆台商投资企业最密集、投资额最高的城市。目前已成为两岸多领域交流与合作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两岸一家亲”的观念深入人心,促成了多个两岸精神家园共建的典范。
然而值得关注和不容忽视的是,在两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过程中,在广大台胞中已然形成了一个特定困难弱势群体,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前期在我们对市台协、市政协台商特约人士走访过程中,对这一问题多有反映。据了解,目前留滞在大陆的台胞困难弱势群体大多集中在广东、福建、上海、江苏等台资密集地区,坊间还有传闻,东莞市厚街镇甚至还有一个“台流村”。根据台湾《商业周刊》杂志的定义:“台流”泛指在大陆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台湾人。
根据工作生活的不同状况,一般而言,在大陆的台湾人分为台商、台干以及所谓的“台流”。由于台商和台干在大陆的工作生活并非都一帆风顺,因此,由于生意失败以及个人原因,一些台商和台干逐渐沦为“台流”。作为特定困难弱势群体,他们有些是早期到大陆打拼的台商,生意失败后无颜返台,长时间滞留大陆;有些是早期来大陆帮台湾老板打拼的台干,由于技术和管理知识方面的落伍,被大量涌入的两岸青年才俊所替代,在被老板淘汰解雇后,也一直在大陆蛰伏,以期寻觅其他的工作机会;有些是不务正业,以致沉迷酒色千金散尽难以自拔的台商;有些是在台湾欠债而逃到大陆的避债者;但在其中也有不在少数是因病因事故致贫的台胞。如何给台湾同胞在大陆工作生活提供一个健康有保障的环境,如何让在大陆的台湾人向岛内传递大陆信息时更加客观和真实,是我们当前对台工作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并还指出,“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只要能做到的都要尽力去做”。习总书记这些暖心的话语不仅饱含对台湾同胞的温情与关切,而且也为我们做好困难台胞弱势群体帮扶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吁请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对这部分困难台胞弱势群体给予必要的关注关心关爱,并根据中央颁布的系列惠台政策中的相关条款,结合我市的具体实际,由相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方案。
为此,我们建议:
1、提高站位正视问题更加关切困难台胞弱势群体
在工作中应正视困难台胞弱势群体业已存在这一既成事实。鉴于目前台胞在职业资格互认、用人制度、薪酬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异和障碍,如教师等行业虽开放台胞职业资格考试、部分教育岗位招聘考试,但由于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上的差异,实际上台胞很难通过。对此,我们要从不断放大惠台政策效应的目标出发,深入分析问题成因,探索消除障碍、化解矛盾的有效办法。不能被现阶段本地就业依然有压力、公共服务资源总体偏紧、法规政策缺乏依据等眼前利益、普遍矛盾限制思路、束缚手脚。全市各级党组织、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到,苏州作为台资台企聚集地、国家惠台政策的高地,在两岸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使命担当。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去关注两岸融合发展,顺应发展大势,回应台胞关切,正视现实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不忘台商台企为苏州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充分体谅台湾居民目前在岛内发展的压力和背井离乡的难处,关注关心关爱,让广大台胞充分感受到大陆社会的温暖。
2、建立机制平台了解掌握实情
鉴于台籍人员90%就职于台资企业,基本上都是作为台湾公司外派到苏州机构的台干、技术人员,近年来,由于部分台企转移、收缩,以及控制用人成本等原因,致其就业人数和稳定性有所下降。有鉴于此,建议由市对台部门牵头,建立困难台胞弱势群体登记平台,一方面将人员信息统一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由个人登记上传,通过这一举措用以了解人员名单、现状以及存在的具体困难,彻底改变以往对这部分特定人群无从把握、难以确认的被动情形。
3、综合施策积极探寻纾困解难的方法路径
根据台胞困难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存在的具体困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发挥好政府资源引领作用,鼓励广大台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按需录用符合岗位要求的台胞,同时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帮助和扩大再就业。对目前因户籍受限、无法享受大陆相应社会保障政策的台胞,建议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向上反应沟通并争取政策突破。在现有政策尚未突破之前,通过宣讲政策、发布操作指南、提供向导志愿服务等措施让广大台胞充分享受现行政策,并积极运用商业保险、慈善公益等资源进行自助和帮扶纾困。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 |
协办 |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苏州市民政局;苏州市公安局;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8-12 14:34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203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程剑新委员: 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苏州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的提案《关于关心帮助台胞困难弱势人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做好台胞服务工作,特别是困难台胞帮扶工作,是在对台工作中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重要体现,对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目前,苏州常住台胞约14万人,是大陆台胞工作生活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近三年来,我市各级台办受理的台胞、台商在投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求助平均每年120起左右,约占全省的35%。多年来,我市诉求的回复率始终保持100%,结案率在95%以上,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初,我办通过各地台办、台协会对全市生活困难台胞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少数特殊困难台胞主要在昆山市、姑苏区和相城区,致困难原因主要是年龄较大、体弱多病、无固定收入和生活来源。目前,主要各地各级台办、台协会都在积极协调资助,帮助解决具体生活困难。 二、具体工作举措 根据有关工作要求,联合相关部门支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困难台胞帮扶合力。由我办牵头,联合市中级法院、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36家成员单位,成立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暨苏州市涉台事务协调小组办公室。明确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协同配合、联动救助,明确任务分工、完善救助帮扶困难弱势台胞工作流程,及时稳妥处置紧急情况。定期召开会议,梳理困难台胞情况,研究提出救助办法。 (二)认真摸排底数,加强工作针对性。一是建立现有 困难台胞弱势群体数据库,由各版块及相关部门动态汇总更新,便于我办及时掌握现有台胞困难弱势群体数量和具体人员信息。二是为更好的服务在苏台胞台企,我办创建了“苏台通智慧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网页端及内嵌到“苏周到”APP,台胞可以通过“协调服务”模块,上传求助信息,利于我办及时了解困难弱势台胞求助事项,更好的开展相关帮困解难服务。 (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确保困难台胞应帮尽帮。商请市 卫健委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应救尽救、守住底线”思路,推进疾病应急救助工作,及时为重病台胞提供医疗救助服务。对突发急危重病的困难台胞,参照苏州市疾病应急救助政策,先救治再救助。对无力支付费用或者因紧急救治无法支付的台胞患者,医疗机构按照“先诊疗后付费”的原则进行救治。依托苏州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明基友达基金会等在苏相关社会慈善团体和各地台协妇慈会等多方力量,开展扶贫济困,确保困难台胞得到妥善安置和温情帮助。 中共苏州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2022年8月12日 抄送:市委办,市政协提案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