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李云飞
|
建 议 号:
|
448
|
标 题: |
关于推进苏州智慧停车“一张网”建设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智慧停车政策背景
交通,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也是人与现实连接的基础底座。而交通的数字化、智能化衍变,已经成为“数字中国”持续演进的典型范例。
自“十四五”规划及交通强国战略发布以来,我国智慧交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期。伴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力量的注入,“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已经被国务院纳入2021-2035年国家级重点规划。这是一场围绕着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新基建”缩影,同时也是一场产业互联网加速、数实融合的现实变革。这些年,我们国家在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发展过程中掣肘依旧、问题频出。安全、效率、绿色、服务均成为交通行业亟待解决的痛点。
为此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为了更好地推动交通行业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用以强调在新基建的统揽规划下,智能汽车、智慧出行和智慧交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5〕1788号),文件要求各地加快对城市停车资源状况摸底调查,建立停车基础数据库并加强不同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要求将停车产业化纳入国家层面,推动停车智能化、信息化,打造城市停车一张网从而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寻找停车泊位诱发的交通需求。此后,住建部、国土部等多个部门陆续下发了智慧停车规划指导指南。
江苏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优化停车信息管理。推进全省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强化停车设施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停车综合管理与运营服务平台,有效实现信息共享。鼓励多元主体合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完善和更新停车数据信息,有序开放停车数据,促进停车信息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停车信息管理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深度融合。
一直以来,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停车建设管理整治工作。2018年市政府民生工作例会上提出将建设智慧停车信息管理平台。2021年3月12日,苏州市召开2021年度停车管理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为期三年的全市“加强停车治理提升交通秩序”专项行动。会上指出,苏州计划构建以市级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为主体,各市、区停车管理平台为辅助,各类停车场为信息来源的停车数据供给体系。同时也将完善市民停车服务应用场景,提供停车场查询、停车诱导、P+R换乘、停车共享、聚合支付等服务功能,建成覆盖广泛、实用性强的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体系。通过制定“三年(2021-2023)行动计划”,力争到2023年实现停车动态数据达到5000个停车场、100万个停车泊位信息量。
苏州智慧停车“一张网”建设 一、苏州智慧停车现状及行业痛点
为进一步提升停车管理工作水平,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苏州近年来不断积极探索,以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为抓手,开展了停车普查、泊位增建、智慧创新、提升服务等一系列工作,搭建了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苏州市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停车出行热力图、大数据分析等功能模块,借助“苏州停车”APP提供服务,致力打造停车出行“一张图”,努力提供“覆盖全、数据准、服务优”的“智慧停车”服务,切实解决市民出行“一位难求”的问题。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掣肘问题依旧存在、瓶颈仍然待解。
1、产权、运营权分离,停车资源各自为政,难以整合。
不同停车场产权、运营权的分离及经营的复杂,造成停车场管理分散、管理手段简单,管理效率低下、难整合和调控。
2、行业门槛“真空”,“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智慧停车APP最大和突出的问题是系统不兼容,导致信息共享遇到技术与资本壁垒,违背了智慧停车盘活存量市场的初衷,形成人为的信息孤岛。
因没有统一的停车行业标准,导致停车系统接口标准不统一、应用管理标准不统一、配套功能不统一、服务标准不统一、收费标准执行状况不统一,造成停车场信息不开放,业务和资源无法共享,形成信息孤岛。
3、智慧停车不“智慧”。
如今不少市场主体还圈定在“互联网+停车”的概念中,停留在信息收集和共享的阶段,尚不能对停车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恰当的城市级停车解决方案。
而对于智慧停车产业来说,不仅要解决特定车主的停车难题,而且要解决整个城市的停车难题,甚至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问题。
4、资源分布不均衡。
各个区域停车设施建设不均衡性较大,城市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有些区域无法建设停车场,使得停车场建设步伐和停车需求增长不同步。截至2021年底,苏州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78万量,而停车位,而全市停车泊位数不足300万个(不含乡镇)。停车位短缺依旧是智慧停车难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一张网”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近两年政府出台的政策细节,可以推知智慧交通未来发展的具体指向:例如在2019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要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从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整个过程中“数据链”将成为发展主线,这也是“数据”被首次提升至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在今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则强调了推动城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构建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张网”,并基于此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的特殊性。如此种种,均充分说明,智慧交通的转型升级将是一个覆盖人民需求、数字化建设、技术攻坚、业态共生的创新过程。
作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首批停车场试点示范城市,苏州市责无旁贷,通过停车“一张网”工程,优化停车资源配置,打通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园林与山岭之间、古迹与江湖之间的全景式一体化智停中枢,打造智慧停车“一张网”模范城市。
通过“一张网”,打通苏州各个区域之间的数据壁垒,更好地统筹规划全网布局,以海量数据反哺城市市域治理建设。从城市级智慧停车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以实时车位数据为基础,通过信息整合、数据分析、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搭建城市级全域停车智慧停车系统,为市民的日常出行停车提供快速引导停车、实时停车场信息服务,改善局部交通微循环、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更优更好的停车服务于城市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
通过“一张网”模式,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系统全面实现城市道路泊位与停车场的信息整合与统一发布,停车收费的费率管理、车位管理、收费结算、经营人员管理、统一支付管理,保证政府通知的稳定传播与信息及时性,广而告之,减少市民在停车费上的争端,并利用整合的停车收费数据,提供停车监管、数据分析、费用结算、诱导服务等功能,提高城市停车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水平,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停车满意度。
构筑人民美好幸福生活,“让人民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成果”。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 | |
协办 | 苏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市公安局;市政府办公室(大数据管理局);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18 10:03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李云飞 委员 : 您提出的 关于推进苏州智慧停车“一张网”建设建议 的提案 收悉。现答复如下 : 随着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截至2021年底,苏州全市汽车保有量为472万辆,位居全国第四位。停车管理作为综合交通“一张网”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我局近年来在“智慧停车”建设方面积极探索、持续推进,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 统筹全市停车管理平台建设。 苏州市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按照“1+10”总体架构,完成全市十个板块停车平台数据对接,起到了数据汇聚、分析与发布的作用,致力打造全市“一张图”。平台于2020年建设完成并开始接入数据,目前,已累计接入停车泊位306万个。接下来将继续推进平台建设,完善和提升平台功能,特别是聚焦停车共享、预约、支付等便民功能,打造统一、高效、便捷的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推动与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苏周到”等平台的深度融合,优化停车服务应用,实现信息查询、车位导航、停车共享等功能集成,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覆盖全、数据准、服务优”的“智慧停车”服务。 2. 逐步推动停车资源规范管理。 通过2021年开展的公共停车收费专项整治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市公共停车资源底数,其中确实存在政府、街道、国企等多头管理的现象。而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和吴江区由企业统一运营管理公共资源停车场,实行停车场集中管理,管理效率高,为公共停车资源整合树立典型样板。要加快摸清全市停车设施底数,建成停车设施实体数据库,探索建立停车设施信息动态更新和发布机制。通过科学谋划停车产业化发展模式创新工作,加大停车政策优惠支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逐步推动公共停车资源统一管理,社会停车资源规范管理。 3. 持续推动动态停车数据接入。 截至2021年底,市级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已接入动态停车泊位约35万个。各地每周对动态停车数据进行校准,保证数据接入质量。根据《关于印发<关于推进苏州市“智慧停车”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城委办〔2021〕21号)要求,到 2022年动态停车泊位数据接入市级平台达到70万个,2023年达到100万个,该工作已列入停车管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积极拓展停车数据应用渠道,截至2021年底,已向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和“苏周到”推送动态数据停车场1000个,后续我局将配合市大数据局探索推进全市停车统一支付,并在部分板块先行先试,形成出行、停车、支付“一张网”,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停车服务。 4. 积极完善停车相关标准建设。 统一全市停车数据接入标准和普查标准,完成与全市十个板块停车数据对接。2021年开展《苏州市停车场数据接入标准评估》项目,通过调研、评估和分析,修订完善动态停车数据接入标准,推出多种数据接入方式,指导各地提高停车场动态数据接入质与量。为畅通备案联网流程,规范停车场管理模式,研究制定经营性停车场备案与信息联网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停车场数据联网工作。同时启动公共停车标识设置标准研究,统一公共停车标识,提升公共停车场形象和使用效率。 5. 深入推进停车新技术应用。 积极推动各地通过科技赋能、技术创新,试点应用停车管理新技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例如姑苏区采用智能地锁和高位视频技术对28条道路1213个泊位进行智能化改造,道路停车泊位周转率从原来的日均3.4次提高到7.4次,提高泊位使用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市民停车体验。吴江区利用ETC、智能AI识别等新技术对全区58段路内泊位分12条巡检路线分段管理,实现“先离场后付费”,人均管理泊位数由人工收费的30个提高至300个,实现了停车管理的降本增效。 我局将对照“安全美观、整洁有序、群众满意”工作目标,打造“苏州好停车”服务品牌,提升市民停车体验和动静态交通秩序,做好停车“一张网”建设。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2 年7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