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黄敏
|
建 议 号:
|
488
|
标 题: |
关于在苏州环太湖乡镇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打造“零碳社区”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美丽乡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中国作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承诺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碳排放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危害极大,会导致气候异常,破坏生态环境。
建筑的碳排放,体现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上,从建筑材料与设备生产和运输阶段到建筑施工运营阶段,都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因此,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中,减少建筑碳排放、是不可忽视的一项环节,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合理利用都有重大的意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
绿色低碳建筑是指低碳排放的建筑物,可以做到独立于电网运作,依靠太阳能或风能运作。通过在生产、施工、运营、拆除等阶段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建筑科技含量的升级,甚至可以实现零碳,即全年能耗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而由这种绿色低碳建筑组成的社区则可以被称之为“零碳社区”。
实现“建筑低碳化,打造零碳社区”,必须要促进建筑部门深度电气化,推动场地内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利用,通过高质量建设延长建筑使用寿命,采用绿色建材降低建筑的隐含能耗。
近年来,苏州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重点在各个乡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了一批特色精品乡村和示范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农村”的思想。可以看到,美丽乡村建设在吴中区东山镇杨湾村、相城区阳澄湖镇清水村、吴江区七都镇光荣村等地都有了显著成果。这证明了苏州不仅致力于发展为国家化大都市,也注重辖区内农村乡镇的整体面貌。
目前的乡镇人居环境改造大多数集中在整治交通和疏浚河道等基础设施改造上,居民建筑还是以传统建筑为主,未考虑到“碳中和”背景下节能减排的需求。以环太湖乡镇地区为例(镇湖街道,东渚街道,通安镇),建筑主要还是采用传统建材非绿色低碳建筑,在生产、施工、运营、拆除等阶段都存在着大量建材的浪费,大大增加了当地的碳排放量,破坏了生态环境。此外,与城镇住宅相比,一些乡村住宅还存在建筑寿命短,后期维护困难的问题,对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这也说明绿色低碳建筑的推广在这些地区有很大的前景和空间。
从政府的角度,第一,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打造“零碳社区”有助于地区碳排放的减少,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大意义,有望推动“碳中和”在中国农村地区的率先实现。第二,乡镇政府通过建成公共示范项目,和老百姓共享发电效益,将多余的电力输送到城市。并可通过基于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对乡镇能源实现集约化管理和智能控制,提高区域新能源利用率,并统计每户人家产生的碳足迹。此外,科技含量高、与建筑同寿命的绿色低碳建材可建造成为与当地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在苏州,绿色低碳建筑建材可采用江南水乡“白墙黛瓦”式设计,体现当地特色人文建筑与科技和谐融为一体的韵味。有助于打造环太湖地区、苏州、中国、乃至世界的“绿色低碳创新示范社区”。
从老百姓的角度,通过应用绿色低碳建筑,居民有望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通过储能技术储存多余电力,满足家用电器和汽车的用电需求,并通过公共并网实现和乡镇电网的互通互联,产生卖电收入。乡镇居民通过绿色低碳建筑设施获得经济收益,这也是“乡村振兴”的目的。因此,将绿色低碳的建筑材料运用于苏州环太湖带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零碳社区”十分重要。
1.推广绿色低碳建筑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牵头,住建部门和环保部门重点参与,加大对绿色低碳建筑的政策支持,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体系。采用政府国企和民营企业合作的形式,支持绿色低碳建筑科研和投资项目,推动绿色低碳建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形成与之相应的市场环境。
2.深度调研苏州市环太湖一带乡镇的建筑特点和能耗问题,健全和完善绿色建材的环保标准、安全标准。计算建筑能耗,宏观统计出现有建筑的碳排放数据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美丽乡村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关注老百姓的民生福祉,因此,在以上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需政府在环太湖地区乡镇地区扶持绿色低碳建筑项目,建成公共示范项目,将政府机关建筑,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率先通过引入绿色低碳建筑理念,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并对有绿色低碳建筑建造需求的居民提供相应补贴,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将具有苏州特色风格的绿色建材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4.加大低碳相关产业人才的引进优惠政策力度,吸引更多相关专业人才加入绿色低碳建筑项目的建设中。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协办 |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8-22 16:27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不公开〕
(2022)苏住建复字第65号 签发:王晓东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488号提案的答复
黄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苏州环太湖乡镇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打造‘零碳’社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落实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苏州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大力推动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持续、低碳发展。苏州市绿色建筑发展渐次深入,从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到高品质绿色建筑,从节约型城乡建设到绿色低碳城区实践,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进,走出了一条不断探索创新的发展之路。截止2021年底,苏州市累计取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数达1748项,总建筑面积超1.49亿平方米,已成功创建省级绿色低碳城区14个。苏州市绿色建筑的标识项目数量、面积在全省保持第一并在全国领先。 您的建议对推进我市生态宜居的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打造绿色乡镇,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为此,市住建局将认真履行部门职责,与相关部门一起积极推动苏州的绿色建筑发展。 一、制定推进绿色建筑高品质建设、规模化发展的相关措施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苏州实际正在制定《苏州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方案》、《苏州市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根据上述两个方案的具体内容,草拟了“关于大力推进全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针对高品质绿色建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BIPV)扶持引导、推进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居住建筑分布式太阳能光伏设施建设、绿色建材认证及推广应用以及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方式开展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等政策措施。同时加大绿色建筑领域的技术研究,为高品质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二、重点打造太湖生态岛等地区绿色建筑低碳示范区 通过将太湖生态岛、环太湖乡镇地区纳入“苏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2022-2035)”重点示范片区,积极推动太湖生态岛、“水乡客厅”等“低碳”“零碳”示范建设。区域内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优先采用BIPV技术;推进建筑分布式光伏设施开发建设。持续推进深化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省级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和市级低碳试点示范建设相关工作,积极探索低碳发展先进模式,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特点,组织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区创建,努力将太湖生态岛、环太湖乡镇地区打造成市级乃至省级绿色低碳示范区。 三、结合太湖生态岛建设,推动绿色农房建设示范 结合太湖生态岛建设政策,引导环太湖区域居民绿色农房建设示范,通过开展相关地区乡镇建筑建造特点和能耗现状调研,推动提高环太湖周边农房设计和建造水平,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鼓励选用绿色建材,在环太湖乡镇开展适宜节能技术试点,开展太阳能光伏、光热等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引导和支持设计师下乡,在农房绿色设计、绿色改造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科学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减碳降碳。
(此页无正文)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7月16日
联系人姓名:袁遵义 联 系 电 话:65111960
农村局
共印:4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