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关于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工作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杨静漪
|
建 议 号:
|
120
|
标 题: |
关于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工作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为了保护太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水域生态环境改善,从2020年10月1日起,太湖实行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退捕。太湖全面禁捕退捕,对生态来说,是一次足够的休养生息,自然会未来可期;对渔民来说,则是一记必然的生计转型。太湖为期10年禁捕退捕,如何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措施不仅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要精准施策,用力用心用情做好渔民转产安置工作,
1、渔民群体中绝大部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薄弱、劳动技能单一,且人际交往圈子狭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都比较差。2、对渔民来说,世代临水而居、以捕鱼为业,习惯了“靠湖吃湖”,除了打鱼没干过别的。多少年来靠水吃水,生产生活方式都有了路径依赖,猛然切换难免会面临诸多不适应。3、由于退捕渔民群体特殊,相关的社会保障依据不足,社会保障措施也难以跟上,而且渔民年龄结构不一,具体实施起来较为困难。4、禁渔是拯救太湖渔业资源、促进太湖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和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抓好太湖禁捕工作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做好“水文章”,做活水经济,打好生态牌。
一、加强对渔民的引导,让他们转变观念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广大渔民的引导,使他们及时调整观念和心态,要宣传“靠湖吃湖靠水吃水”有很多新吃法,可以从“捕鱼”到“养鱼”,从“卖鱼”到“卖景”,从“打鱼”到“护渔”。因此,转产转业先转观念,观念一变天地宽,观念“上岸”后,相信越来越多渔民将成功转产。
二、加强对渔民进行就业帮扶
因此,渔民上岸后,政府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服务、就业帮扶等一系列活动,送技能、送服务、送岗位,保证就业有出路。企业安置一批,对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退捕渔民,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提供可选择的岗位,对有外出就业能力与意愿的退捕渔民,积极推送外地空缺岗位信息。同时,鼓励动员区内、镇内企业开发与退捕渔民就业技能、工作能力相适应的工作岗位。公益岗位聘用一批,对年龄偏大、转岗就业困难的退捕渔民,积极开发禁捕、护鱼、保洁等公益性岗位,重点开展家政、养老服务、保安等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产业发展一批,发展适合渔民特点的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来料加工、手工制作等产业,解决部分退捕渔民个性化就业需求。
三、制订完善渔民社会保障行动方案,做到社保兜底有保障
应统筹谋划,及时填补治理政策缝隙,制订完善渔民社会保障行动方案,做到精准帮扶、全过程动态管理,确保将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按规定全部纳入相应社会保障体系,抓好社保兜底,让上岸渔民新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四、以新业态促进人们生产生活转型。
通过生态环保升级和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大力发展好生态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业,鼓励有条件地区的退捕渔民就地就近参与到生态修复和保护中,真正让“渔区”变成“景区”,春看花,夏看水,秋看芦,冬看鸟,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以新业态促进人们生产生活转型。
太湖禁捕退捕十年,十年起时,可能有困惑,也有无奈,但十年之后,就会有更多理解,更多收获,今天的禁渔,是为了以后年年有鱼。“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十年之后,这曾经传唱的太湖之歌,定会平添新的歌词,并随着太湖美食的再度成群结队,由心唱出口。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协办 |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吴江区政府;苏州市民政局;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吴中区政府;苏州市医疗保障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6 14:20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详见附件 |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120号提案的答复.doc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