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77.关于落实长洲县城隍庙归还道教或共用,打造城隍文化“最江南”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熊建卫
建 议 号:
377

标 题:

关于落实长洲县城隍庙归还道教或共用,打造城隍文化“最江南”的建议

建议内容:
  古城苏州古称吴郡,宋元以后升格为府,一直是府治的所在地,因此其城隍也即是府城隍,城隍庙则为“郡庙”。唐天宝(742-756)年间采访使赵居贞将子城西南的城隍祠改作庙宇,明洪武三年迁徙至雍熙寺故基重建,也即现在的察院场景德路94号。   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时任吴县令的袁宏道在郡庙西侧建起了吴县城隍庙,同年“长洲神庙亦仿吴例,兴构于左”,于是郡庙居中,长、吴两县的城隍庙分踞于郡庙仪门的东西两侧,在苏州城内中心地区形成了占地三十二余亩二万多平方飞檐翘角瑰丽雄伟蔚为壮观的一大古建筑群,其规模东至雍熙寺弄,西至埃河沿,南至郡庙前景德路东段,北至范庄前,山门之外,石狮对立、旗杆分峙、四柱三楼之坊巍然居中,与南至马医科之照壁呼应,其间为神道,至今神道街犹存。1956年10月18日苏州城隍庙工字殿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像苏州城隍庙这样郡庙居中、长洲吴县左右对称分踞两侧聚首一处的格局,在全国各地几乎是绝无仅有,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苏州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显赫地位,更可谓地方长官对地方文化建设的创举,是苏州城市浓墨重彩的“最江南”。   世治庙兴、世乱庙衰,历经清末民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再加上十年浩劫宗教文化受到极大冲击,苏州城隍庙这种“一体两翼”独特完整的格局延续到二十世纪中叶就戛然而止,1951年庙产被华东税务学校租用,此后又被苧麻纺织厂占用,山门与明代牌楼被无端拆毁,1983年工字殿和寝宫毁于火,重修后归防止装饰品公司使用,两侧屋宇被他人占用改建,西侧吴县城隍庙已荡然无存,东侧长洲城隍庙大殿、仪门尚存,昔日古意盎然、巍峨宏伟的苏州一大古建筑群面目全非,只剩下满目狼藉。   改革开放给宗教界带来了新生,根据国家有关宗教政策,经苏州市人民政府[2001]下字681号意见和苏州市落实私房政策办公室苏府落[2001]3号文件,将苏州城隍庙这一历史遗存道教文物古建的部分产权和使用权于2001年11月5日归还苏州市道教协会所有,但其中不包括长洲城隍庙的产权和使用权。   长洲城隍庙是苏州市第一批控制保护建筑,其位于姑苏区雍熙寺弄8号。据《吴门表隐》记载,三国时这里曾是东吴大将周瑜的故宅。目前长洲县城隍庙仍存有仪门和大殿,大殿面阔三间12.7米,进深10.85米,内有“包袱锦”贴金彩绘梁和檩、嘉庆二十年《城隍庙碑记》等道教文物。2016年2月,原苏州图书馆观前分馆搬迁到这里,更名为苏州市图书馆察院场分馆,现为察院场社区老年人阅览室。   雨水侵蚀、年久失修,长洲县城隍庙屋面漏雨严重,白蚁等虫害更是导致木柱糟朽、腐烂严重,不但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也对不可再生、无法复制的古建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害。虽然在2021年3月5日平江街道城建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修缮工作,但是因为没有专业人士对长洲城隍庙仍保留的文物遗址进行专门妥善地文物维护与修缮,因此长洲城隍庙后续长期的古建文物的维护依然是一个非常重大且突出的问题。

  苏州是德善之城,而道教的核心教义就是遵道贵德、积德行善,城隍庙作为道教宫观,大多都处于各个城市的中心,是一座城市经济最繁华的地方,其传承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习俗,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民风,苏州城隍庙与苏州城市的历史文化早已融为一体。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因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2022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苏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苏州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也是中国首个加入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的城市,在40年的实践中苏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率先在规划中提出“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城市。   当下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苏州需要直面的时代课题,我们要从文化自信的高度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在此其中,苏州城隍庙可以说是苏州历史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座城市有其不同的文化空间布局,而各异的城市规划体现的是这座城市对文化、习俗、历史、民风的倾向,就苏州而言古城是整个城市的“心脏”,苏州城隍庙自明清以来一直居于苏州“心脏”的中心。   明初是城隍信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洪武三年朱元璋为了“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诏封天下城隍,让各级别的城隍神共同拥有“鉴察司民”的社会职能,城隍神在对百姓惩恶扬善的同时,也督察官员清正廉洁,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府、州、县官员莅任,必先到城隍庙祭拜,让城隍神监督他在任期间不贪赃枉法,否则将会受到城隍神的惩戒。   之所以城隍庙具有如此独特的地位,是因为城隍神是“功德成神”,“功施于民则祀之,能御灾捍患则祀之”,有功德于民者,死后成为当地城隍为百姓“消灾集福”,能够被尊崇为城隍神的,很多都是生前对地方作出贡献的地方官员、忠臣良相,他们品行正直、行善为民,为当地的建设、当地的黎民实实在在地做好事、谋福祉、御灾捍患、教化民风,当地人敬奉的是他们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护城保民的大才大能、惩恶扬善的持正之力、清正廉洁的德行操守。   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而将他们祀奉为城隍神,而这些被民众尊奉的城隍神,都为当地城市的道德导向、文化传承、稳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都可以说是古代城市精神的倡导者。而他们良好的品行和优秀的能力,为维系社会价值起到了积极地作用。通过这些品格高尚的人所映射出的城隍神格引导城市的民众有了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对治理城市起到了稳定的作用,而且也对城市精神形成内向的合力。   就城隍信仰而言可以说其最具城市精神,它既满足了人们对于城市和政治安定和谐的需要,起到了维系社会价值、传承文化的作用,并且其弘扬真善美惩治假恶丑即惩恶扬善不但促进了道德教化,对城市也起到了稳定的作用,与城市精神互相交融,另外,城隍信仰在人们的精神安慰和信心增强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苏州城隍庙自古就与苏州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   城市精神呈现出每座城市从古代延续到现代的“灵魂”,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而苏州城隍神格则是形成了苏州城市精神的内涵,展现苏州传统文化积淀的窗口,苏州城隍庙可以说是苏州城市的象征,城隍神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内在精神,是城市功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挖掘、经济重塑、社会活力重塑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落实长洲县城隍庙归还道教或共用,打造城隍文化“最江南”,提出如下建议:   1、长洲城隍庙归还道教或共用正是响应苏州市政府“活化利用”古建保护的政策,可以因地制宜对文物建筑进行专向保护,不再占用平江街道的政府资金对其古建文物进行修缮,而是赋予长洲城隍庙“自我造血”的功能,在合理利用中重获新生,让长洲城隍庙在保留历史原味的基础上活出自我“新故事”。   2、长洲城隍庙归还道教或共用后将作为苏州城隍庙与平江街道共同打造的“善道平江”慈善公益品牌中的子项即弘扬传统文化的基地,在全国率先成立城隍文化研究会,建造城隍微型博物馆,对传统的道教音乐、道教文化、城隍文化、城隍民俗系列活动等予以介绍和展示,配合苏州城市打造城市活力“最江南”,赓续历史讲好苏州故事,让长洲城隍庙成为“活的遗存”。   3、2021年初,苏州出台了《“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江南文化研究、江南文化遗存保护、江南文化弘扬创新等十大工程,乘此春风,建议将长洲县城隍庙打造城隍文化“最江南”列入苏州市“最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项目。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协办 姑苏区政府;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8-05 10:08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详见附件。

11号.doc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