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惠李
|
建 议 号:
|
378
|
标 题: |
关于加快苏州市广济医院建设研究型精神专科医院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null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苏州市居民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也成为各级领导高度关注的社会和民生问题。苏州市广济医院作为苏州市唯一的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应该重点承担精神心理疑难重症的诊疗、诊疗技术创新、精神卫生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向区县精神卫生卫生中心及社区医院培训转移新技术的服务等工作,而区县精神卫生中心重点承担一般或普通精神患者的诊疗,社区医院重点承担康复期精神患者的康复和稳定期精神患者的定期随访工作。为此,对苏州市广济医院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搭建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精神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力推进精神心理疑难重症科技攻关及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促使医院成为技术创新发源地和推广地及精神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特定的历史时刻要求广济人必须快马加鞭创建研究型精神专科医院。
当前市广济医院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层次成熟型精神卫生研究型人才引进难,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深圳、长沙等城市,苏州的发展平台缺乏吸引力,人才梯队建设出现瓶颈。例如:2019年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交大医学联合引进国家优青袁逖飞博士,2020年南京脑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联合引进杰青王菲博士,2020年杭州第七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联合引进杰青和国家千人李涛教授;
2.苏州市广济医院和苏州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缺乏融合机制,优势资源未充分整合,如在精神医学本科生培养、研究生招生指标、项目合作在苏州市政府协调下有待进一步加强;
3.经费投入有限,作为精神专科医院,以开展公益性服务为主,收入少,开支大,当前形势下,为维持医院正常运转,投入到人才、科研平台搭建和科学研究等经费有限,影响研究型医院创建和精神医学高质量发展。
1.在苏州和苏州大学“名称名校”战略及苏州市政府、苏州大学、江苏省教育厅和卫健委共建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大背景下,借鉴全国优秀经验(如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广州脑科医院),依托苏州市政府和苏州大学:
(1)联合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全球招募国家杰青、国家优青或具有该水平的后备精神疾病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2)加大研究生的培养力度,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和苏州大学苏州医院切实增加附属广济医院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术型和专业型招生指标(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和团队组建),争取设立精神医学本科教育,精神科作为紧缺专业,在医学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一直受到重视。可以通过苏州大学、市广济医院联合设立精神卫生学院,进行精神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
(3)加大财政投入,在市政府和苏州大学的支持下,由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搭桥,附属广济医院牵头,联合苏州大学附属医院精神和心理卫生相关学科,组建苏州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搭建科学研究平台,瞄准国家“脑计划”战略进行布局,为医院建成研究型精神专科医院提供强大平台支撑。
(4)加大市广济医院和苏州大学苏州医院的科研合作,设立科研创新项目基金,发挥人才和平台优势助推科技创新,在精神心理卫生和“脑科学”领域产生一批具有苏州知识产权的新诊疗技术,服务苏州广大市民。
2.需要省市卫健委的指导与支持,以加快推进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精神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不断扩充精神卫生人才队伍。
3.积极争取开展全市范围精神疾病谱系普查工作,1980年和2000年全国开展的精神疾病谱系调查中苏州仅仅作为一个采样点,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苏州市有能力也有必要牵头开展调查,需要市卫健委牵头,联合市财政、政法、公安、发改委、残联、妇联、民政等多部门协同开展,精神疾病谱系的调查结果将为弱势群体保护和民生问题解决提供重要决策,也为基础和临床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精神卫生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苏州市政府要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有利于苏州市广济医院加快建成研究型精神专科医院。而市广济医院研究型精神专科医院的建设,将按照“临床-研究-转化-临床”模式,切实解决困扰百姓的精神心理问题,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在促进苏州精神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必将为助推苏州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广济人将为建设“强福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做出特有的贡献。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协办 | 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公安局;苏州市财政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6 15:47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378号提案的答复 惠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苏州市广济医院建设研究型精神专科医院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百姓的身心健康,重视精神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市广济医院2017年新院搬迁后实际开放床位增加至931张,2019年被认定为三级甲等医院,现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4个,市级医学重点扶持学科1个,市级学科重点实验室1个,是苏州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苏州市心境障碍临床医学中心。2020年完成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质备案。医院先后引进13位博士研究生,现有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333”培养对象5人,省“六大高峰”人才2人,省科教强卫青年人才2人,姑苏卫生各层级人才15人,省级学(协)会候任主委1人、副主委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近三年,医院获批省科技厅项目7项,其他省级项目9项,市局级项目55项。另外,医院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涛教授精神医学团队和南京脑科医院姚志剑教授抑郁障碍团队来苏开展工作,提升医院医教研水平。 二、已开展工作 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落实省、市“科教强卫工程”,我市已建成一批国家、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医学重点学科等科技创新平台,为临床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的转型奠定基础。近年来,我委优化精神专科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强化精神专科及亚专科管理,市广济医院建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市级临床医学中心和学科重点实验室,为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支撑,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是提升临床试验能力。我委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临床试验机构能力,目前全市17家医院130个专业获得药物临床试验资质。成立苏州市医学伦理审查联盟,开展伦理审查结果互认工作,提高多中心研究伦理审查效率。市广济医院现有1个专业获得药物临床试验资质,有5个专业获得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资质,已开展多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 三是引育卫生人才。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市广济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医院入选“姑苏卫生人才计划”引进类人才人数10人,居市直属单位前列,各级安家补贴发放金额达840万元。我委也大力支持市广济医院参与市级招才引智品牌建设,去年以来,多次指导医院组织“校园苏州日”精神卫生引才专线,并在条件成熟时设置“名校硕博苏州卫生行-广济医院站”,打造医院品牌;实施卫生青年骨干人才“全国导师制”培训计划,培养精神科专业的青年骨干人才。 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市公安局主动加强与卫健、民政、残联、人社等部门联动协作,积极投入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通过入户走访、警情梳理、数据共享开展多维排查和数据分析,强化监测预警,加强应急处置,及时消除社会面隐患。 三、下阶段工作 一是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制订市级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引,支持市广济医院建设研究型医院,围绕国家重大“脑科学”战略和精神心理疾病“卡脖子”问题开展脑疾病的基础科学及临床关键诊疗技术的攻关研究及谱系调查研究,培养精神心理研究人才,提升精神心理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能力,积极推动苏州市精神心理疾病样本库建设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二是强化医教协同发展。市卫健委积极支持和指导市广济医院建设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精神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市教育局和市卫健委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框架下,共同引导支持苏州大学建设精神卫生类学科专业,与市广济医院加强融合,建设精神卫生研究院(所),提升精神医学科技创新及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三是全面提升临床试验能力。鼓励、支持市广济医院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生物医药企业、医疗装备企业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参与高水平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合作,建立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临床研究专业队伍,提高医院临床试验的研究和管理能力。 四是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继续实施“姑苏卫生人才计划”“卫生青年人才全国导师制”“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引进”项目,支持市广济医院引育精神疾病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级人才,同时将从开放资源、政策支持等方面,支持医院打造引才聚才品牌。 五是保障财政投入力度。市财政局继续支持市广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学科建设、团队引进和人才培养等经费,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积极推动研究型精神专科医院建设。 最后,感谢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和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关心与支持。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7月21日 联系人:吴晨 联系电话:69291981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