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关于加快苏州市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李艺
|
建 议 号:
|
210
|
标 题: |
关于加快苏州市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为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1年秋季开学后,中小学实行课后延时服务,全面推行5+2模式,解决家长上班时间和孩子放学时间冲突,无法按时接孩子放学的问题。按照教育部相关《通知》要求,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个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这样既能确保孩子的安全,也解决了家长的一大麻烦。课后延时服务一般是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以聘用已经退休的教师或者具备资质的社会相关人员或者志愿者来进行课后延时服务,并且在课后延时服务期间,不得讲新课。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又开始推进“双增”政策,一方面是增加学生参加体育、艺术、运动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增加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学习时间,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好休息时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许多学校在延时班开设了特色课程,涉及音乐、体育、美术、科技、语言等多个领域,供学生自主选择。
当下的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政策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意义:一、便利家长接送孩子,二、降低家庭教育负担,三、促进实现教育公平,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一、这个政策加重了部分老师的教学负担,使得教师在政策施行时参与度不足,从而影响实施效果。二、家长下班的时间各有差异,统一化的时间并不能满足所有家长的需求,变相延长老师的在校时间;同时,老师也是家长,同样存在接孩子放学的问题。三、课后服务既要符合学生减负的要求,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课后延时服务期间规定不得讲新课,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面临学习“吃不饱”的难题。四、部分学校缺乏开设特色课程的充足师资和经费支持,而社会相关专业人员往往收费较高,变相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
大专院校师生一直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学校在对学生和老师的考核体系中,社会服务参与度也是重要一栏。许多教师作为家长,也积极参与了子女班级的各项活动,但是缺乏系统性的组织参与;而大学生除帮困帮扶等义务服务外,家教收入也是部分学生支撑学业的重要帮助,而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大学生家教面临被取缔的困境。
目前,聚焦“双减”政策后基础教育学校在提供课后服务中遇到的新课题,各级地方政府及教育界已开始探索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上海杨浦区与复旦大学区校联动,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和杨浦区教育学院合作成立项目组,启动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双方共同研制的《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发布,复旦大学已派出17位教师深入杨浦区中小学课堂,开设《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中小学生体验式情绪管理训练》《聚焦学习能力的家长教育系列讲座》等课程,形成1.0版课后资源服务包,为今后上海中小学校提供更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探新路。
在长三角一体化格局下,苏州在教育领域也要提高与上海对接的程度与水平。苏州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丰富的大学师生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全有能力建设苏州市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议如下:
一、政府与大学(涵盖在苏所有大专院校)对接,将中小学课后服务引入大学生的社会服务工作中。一方面,政府组织中学提供需求目录,包括课后(含延时班和周末班)服务的地点和时间段、服务内容、服务人数要求、特色课程要求。同时,政府、中学提供适当的经济支持,家长缴纳合理的服务费(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另一方面,大学根据目录设立学生义务服务和勤工助学岗,征求志愿者,组织学生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活动,承认学生的社会服务时长,颁发社会服务证书。同时满足大学生了社会服务和勤工俭学的需求。
二、大学教师可以在中小学课后班时间段提供特色教学服务,包括:1)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开设大学专业类先修课程(例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普通物理等),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展视野,提升知识层次;2)开设科普类兴趣课程及普法类教育课程(例如先进制造、心理教育、医疗急救、法律基础等);3)开设美术、音乐、体育类特色辅导课程。大学根据中小学需求组织、征集授课目录,打造课后资源服务包,编排授课时间,招募授课教师。同时,大学在教师考核时,将该项服务承认为社会服务。这项服务丰富了课后班的内容,能够因材施教,也大大减轻了家长请“私教”的经济负担。
三、政府出面,打造苏州市大中小学社会服务联动“云平台”。将各中小学所需社会服务内容及大专院校能够提供的社会服务项目在网络发布,社会志愿者实名注册认证。中小学校与大专院校通过平台直接对接,有资质的社会相关人员也可以参与服务,让社会机构的参与规范化,也能解决部分教培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同时,平台还可以开展线上课堂,组织大专院校各个学科的专家及各类人才在线讲座,让苏州的孩子们足不出户可以与大师们“零距离”接触,了解最先进尖端的科技发展,体验最优美灿烂的中华文化。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教育局 | |
协办 | 苏州市财政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7 14:19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见附件 | ||
〔2022〕苏教办复第129号.pdf | |||
〔2022〕苏教办复第129号.doc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