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关于进一步推进民营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工商联
|
建 议 号:
|
010
|
标 题: |
关于进一步推进民营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当前,苏州正全面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推动制造业迈向“又大又强”。苏州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坚定不移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用数字促进跨界融合。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要累计建成100家省、市级示范工厂、2000个省、市示范智能车间等目标。全市工业企业中,民营制造业企业占比90%以上,民营企业“智改数转”的进度和质量,决定了2023年11000家左右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目标的完成,对实现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苏州“智改数转”工作启动早,基础好。截止2021年底,全市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省级智能工厂和示范智能车间等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打造培育了45个市级示范智能工厂、949个市级示范智能车间,已完成“智改数转”项目1.06万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数1.79万家,有效高企数1.12万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产值均突破一万亿。此外,苏州还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从贷款贴息、免费诊断服务等方面支持企业进行“智改数转”。现有的转型基础、高存量的科技型企业、良好的产业基础、政策的配套支持,这些都为制造业“智改数转”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科技进步等原因,民营制造业企业积极探索推进“智改数转”,实现了降本增效等目标,特别是数字化转型较好的企业,重新构建了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双提升。总的来说,“智改数转”的态势是好的,但是在推进过程中,广大民营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也面临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缺乏科学全面认识。苏州传统制造业占比高,由于长期的经营思维惯性,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智改数转”的认识更多停留在设备等硬件的改造更新,对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认识不够,对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投入不足,部分企业由于转型融合的不好,未能将数据有效转化成生产力,导致“智改数转”持续投入不足。
二是资金人才问题普遍。“智改数转”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投入资金量大,民营制造业企业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智改数转”本质上是信息技术成果在工业上的集成应用,集生产管理、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于一体,需要复合型人才或企业各类专业人才结合企业实际高效协作研发,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储备、研发能力一般的问题,需要外部赋能。
三是缺少标杆企业和输出服务。行业内的“智改数转”示范企业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目前各行业内“智改数转”的标杆企业数仍然偏少,部分标杆企业因知识产权保护、行业内竞争等原因,没有较好的发挥出输出服务的作用,民营企业“智改数转”推进过程中存在有想法缺办法现象。
四是未来预期不稳定的影响。苏州市场主体多,工业用地紧张,很大一部分民营制造业企业通过租用厂房进行生产经营,鉴于厂房不自有等原因,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建设的投入普遍比较慎重。此外,产业政策变化的担忧、人才劳动力获取成本高等因素,导致中小企业未来信心不足,影响“智改数转”项目投入积极性。
针对民营制造业企业在推进“智改数转”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多措并举,进一步推动解决。
一是强服务、树典型,不断提高“智改数转”意识。“智改数转”是长期工程,各级部门要久久为功,根据不同类型、行业的企业,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免费诊断等服务,避免模式化的表面服务,对重点民营企业力争采取项目化跟进方式。要在最小半径加快培育一批综合效益显著的示范智能工厂、车间,广泛的在所在区域和行业内进行宣传和观摩,让企业看到实效,从“要我转”到“我要转”。
二是多渠道扩大“智改数转”资金来源。“智改数转”项目投入资金大,目前出台的主要是奖励性政策,从实际需求角度,要拓宽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要创新产品设计,降低项目贷款获得门槛。大力引导支持地方融资租赁公司积极参与“智改数转”,减少民营企业的一次性资金投入压力。
三是多措施解决“智改数转”人才短缺问题。要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围绕“智改数转”、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专业继续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招引建设,力争未来实现高层次人才的本地化培养。支持在苏高职院校扩大相关专业规模,通过校企共同、定向培养等方式,尽快扩大中高端人才供给。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增强比较优势,发挥政策快速引才作用。
四是打造行业标杆,扩大输出供给。通过打造供中小企业、非标产品生产为主的企业可借鉴的行业标杆,以点带面推动“智改数转”。引导鼓励各产业链头部企业转变为服务商,高效低成本的赋能链上企业“智改数转”。完善激励措施,提高“灯塔工厂”、大中型企业剥离技术服务业务成立独立法人实体的意愿,增加全国范围内“智改数转”优秀服务商、平台的引进,为企业提供更多选择。
五是加速数字产业发展,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发挥国家互联网双跨服务平台、中国工联院、中国信通院等高端平台在苏集中布局优势,依托广阔的制造业应用场景,鼓励本土大中型民营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进军数字产业,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培育出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企业,更好的抢占新赛道主赛道、补齐数字经济短板,使数字经济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更好的服务苏州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大支持企业标识解析建设和应用力度,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申报建设行业级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并与国家顶级节点进行对接,提高服务行业上下游的企业数和标识解析量。大力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本土相关企业,为苏州产业数字化赋能,更好的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倍增效应。
六是营商环境再优化。不断创新要素供给,通过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加强劳动执法、规范产业园管理、实行普惠制集宿区服务等措施,解决民营制造业企业普遍高度关注的用地、劳动力、产业政策等问题,增强苏州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针对“智改数转”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政府部门要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形成政策“组合拳”,合力推进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协办 | 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市工商联;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0 11:19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附件 |
||
010号政协提案主办意见.doc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