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159.关于加快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动力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王世文
建 议 号:
159

标 题:

关于加快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动力的建议

建议内容:
  一、我市智能汽车发展的现状   首先,汽车制造产业是我市优势产业之一。从近1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看,汽车制造业都是我市工业的重要增长极。而且,汽车制造业也是创新相对活跃和能耗、水耗相对较低行业。   其次,我市智能汽车产业已形成一定市场竞争力。智能汽车是“传统工业+道路交通+数字智能”融合发展产业,发达的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特别是零部件)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吸引行业领先企业积极投资我市智能汽车产业。例如,相城区已集聚相关企业逾80家,其中,包括独角兽企业魔门塔和智加科技。上汽集团两次投资魔门塔,加强智能驾驶核心技术战略合作。中金上汽投资基金落户常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创新中心在我市投入使用。此外,华域汽车、吉利、百度、小米和麦格纳等也都投资苏州,本地多家ICT企业也积极布局智能汽车。在智能汽车运用方面,2021年《智能网联汽车城市发展指南》苏州排名第七。

  二、我市智能汽车发展的问题   随着汽车与信息通讯、人工智能、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智能汽车(也称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电子设备、软件信息、汽车制造等行业的战略布局方向,也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具潜力的应用领域之一。电子设备制造和汽车制造业分列我市规上工业生产总值第一、第五,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是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最快行业,奠定了我市智能汽车发展的良好基础。智能汽车为我市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反之,错失机遇也将构成竞争力的挑战。因此,智能汽车产业既事关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也事关优势产业特别是电子设备制造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安全。   尽管,我市智能汽车产业制造拥有良好基础,智能汽车场景运用拥有先发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挑战。第一,政策支持力度同低于市场热度和低于业内领袖企业对我市的关注度,政策特别是智能汽车制造政策供给相对不足。第二,各区市之间竞争有余、协同不足,缺少基于创新集群层次的专业发展规划。第三,本土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尚未形成,产业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智能汽车产业苏州影响力远未形成。

  三、我市智能汽车发展的建议   为发挥我市产业基础优势,增强领先竞争力,实现智能汽车、特别是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完善智能汽车测试项目支持政策,打造市场驱动创新优势;进一步完善智能汽车重大专项公关科技政策,支持智能汽车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技术驱动发展实力;出台智能汽车多层次人才引培政策,提升人力资源支撑优势。   第二,立足电子产品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优势,建立以企业为核心,包括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多元主体高效互动的智能汽车创新生态。支持联合申报重大科研专项,瞄准汽车智能化关键技术和产业高端环节,特别是突破智能汽车安全防护、漏洞挖掘、入侵检测和态势感知等安全技术,以技术自主可控打造产业发展优势。   第三,丰富出行应用场景。“基建—整车—出行”是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智能汽车集群发展,还需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支持示范应用,率先打造基建与出行发展优势。加速探索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系统的融合路径,布局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   第四,增强企业市场主体竞争力。苏州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是工业利税百强企业和上市公司,且一批行业领先企业积极投资苏州,特别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创新中心的落户,极大增强了市场活力。未来,苏州还需乘势而为,打造智能汽车发展国际一流环境,强化“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聚—产业基地”发展模式,优化“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培育”发展体系,吸引更多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人工智能企业、交通企业投资苏州,建设全球智能汽车零部件中心。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协办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苏州市科学技术局;苏州市公安局;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6 14:08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附件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159号提案的答复.docx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