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421.关于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水平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陈杰
建 议 号:
421

标 题:

关于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水平的建议

建议内容:
  苏州有1275万人口,是食品消费大市。据统计苏州有食品生产企业1500家左右,餐饮、商超等食品经营企业20余万家,食品安全涉及到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虽然近年来食品安全相关监管部门通过部门合治、行业自治、专项整治、社会共治等多项治理举措全力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但我们依然会看到媒体报导消费者和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买到劣质食品食材的新闻。甚至一些知名的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企业如(举例)同样被媒体曝光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工人漠视食品安全卫生,违规操作,屡禁不止。另外,外卖食品安全的纠纷也屡见不鲜,特别疫情期间,外卖数量激增,一个小的疏忽更加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从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角度分析,我们认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利益趋动。食材经销商为了追逐暴利,把一些不符合标准甚至劣质食材以次充好混在拿到销售许可的食材中搭售,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另一方面也有食品加工商主动寻购这些劣质食材追逐暴利,形成黑色产业链。二是对从业人员约束力不强。一般监管部门查处食品安全问题,追究的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但对从业人员除非有严重的恶意行为,不然最多被企业开除了事,后续不会产生对个人的影响。一些大型食品生产企业或者连锁餐饮企业都有着极为严格的食品生产管理制度,但是如何执行依然是人的问题。三是责任追究难。如外卖配送过程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一个可能是店家造成的问题,另一个是外卖员骑手造成的问题。

  食品安全无小事,这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民意,除了需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外,还从以下几方面建议:   1.打通各监管部门数据。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如商务、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都在智慧监管上加大投入,建立一系列的监管平台。但是平台间互相独立,数据不共享,不利于形成监管合力。建议由大数据局牵头,组建食品数据仓库:1.形成食品或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或进口入关开始到流入食品生产经营环节,追遡信息的完整。2.完善并共享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加工流程监管数据。如进口食材进入海关申报的信息同时能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享,更好的做好某一批次食材进出的所有环节的监管。3、适当扩大监管数据的公开范围,提高社会共同监督参与度。   2.食品生产过程中,违规操作主体责任不管是企业还是工人,都应该加强法律约束,同时把违规企业或违规人员追加到失信企业或失信人员系统中,杜绝这些不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发挥信用监管手段,对诚实守信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的企业,应该在银行贷款利息,税收征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鼓励企业加大食品安全监管软硬件投入,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   3.压紧压实网络定餐平台监督职责。首先在目前有安全封口标签的前提下,提高菜品出店的预包装要求。另一方面应该出台政策督促外卖平台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大数字化管控智能设备投入,对于骑手本人资料的确认,送餐时间预估,大致路线做到gps精准定位,同时店家对已包装菜品留存照片,菜品送达骑手同样留存照片反馈平台,客户对照平台信息无误后反馈确认。这些大数据同样应该对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事故可以快速有效溯源追踪,同时可以更好的预防食品安全事故。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协办 市政府办公室(大数据管理局);苏州海关;苏州市商务局;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15 16:03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421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陈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水平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强监管、查隐患、重服务、促发展,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党政同责落地生根,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制定食品安全“两张清单”。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督查内容和年度重点工作,“食品安全水平”纳入苏州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

二是强化风险隐患排查,监测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食品安全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加大抽检力度,坚持以问题导向统筹部署抽检任务。2021年完成食品抽检14.4万批次,千人抽检率11.33批次/千人,合格率98.34%。开展不合格食品处置2632件,按时完成率100%基本建成苏州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吴中农副产品分中心,加强监管检测联动,全力保障全市最大“菜篮子”食品安全。

三是严格实施重点领域监管,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严格督促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自查率、自查报告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考覆盖率、合格率均达到100%。持续推进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创成省级“名特优”小作坊30家。制定《苏州市食品销售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指南》,食品销售者风险分级动态管理覆盖率100%。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规范实施小餐饮备案,加强小餐饮事中事后监管。开展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行动,研究制定《集中交易市场快检工作规范》省级地方标准。

四是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紧盯食品违法案件高发的领域,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两超一非”添加等违法行为,2021年全市查处食品违法案件总量全省第一,罚没款3706.93万元。多部门联合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查办违法案件24件。开展食品经营环节禁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整治,查处违法案件68件,罚没款40.98万元,1件案例入选省市场监管局长江禁渔工作十大典型案例。

五是持续推动示范引领,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多措并举,推动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履职尽责,生产经营企业依法经营、承担主责,消费者主动参与、自我负责。全市9个县级市(区)创成“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建立餐饮服务集中区食品安全工作站63家,累计建成省级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10条、示范店605家。“苏小检在行动”累计开展活动150场,网络点击量超过1020万次。成立外卖配送行业党委,以党建引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食品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更清醒的看到,当前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正如您的建议中指出的,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大,业态多,食品安全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和潜在的隐患。比如:智慧监管赋能不足,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还需深化,外卖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工作落实,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是持续推进信息化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及时归集和综合运用相关数据,提高监管效能和水平。建设以食品安全从业人员信息码、管理人员履责卡、生产经营单位状况图为主要内容的“苏食安”平台,以科技赋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全落实”。通过对主体责任落实、食品抽检、行政处罚、监督检查、投诉举报等多维度数据的全面归集、科学分析,形成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精准画像的“食安指数”体系,综合研判食品安全状况,公布“食安指数”结果,提升企业自律、部门监管、风险预警和社会共治能力。

二是加强食品生产信用监管机制建设,及时归集食品生产信用信息,建立健全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档案。完善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分类评定,构建信用分级机制,实施分类监管。建立食品生产严重违法失信者评定和联合惩戒工作机制,明确评定食品生产严重违法失信者工作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开展食品生产严重违法失信者评定工作,对食品生产严重违法失信者强化重点监管,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食品生产信用监管格局。依法及时公开公示食品生产信用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强化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治理,制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食品安全自查指南》,建立第三方平台自查报告机制。督促第三方平台进一步加强入网食品经营单位的登记审查和线上信息公示管理,加强与第三方平台政企合作,实现入网餐饮单位审核信息、许可信息、食品安全社会评价与投诉信息数据共享。加强线上监测和线下核查,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和举报奖励力度。推进“外卖共治”平台应用和网络餐饮服务集中区治理,加大“食安封签”“互联网+明厨亮灶”推广应用力度。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关注食品安全,为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713

 

 

 

联 系 人:贺 吉

联系电话:69821107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发展和改革委员、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苏州海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