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479.关于发挥本土企业创新优势,加强市县科技创新联动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徐卫东
建 议 号:
479

标 题:

关于发挥本土企业创新优势,加强市县科技创新联动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最强地级市”,苏州市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特别是近几年,一方面将重点放在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让苏州成为唯一拥有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地级市;另一方面,持续注重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强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实验共享平台等,姑苏实验室、纳米真空互联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不断涌现,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落户苏州,如2021年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500人以上、外国高端人才900人左右,为苏州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作为苏州下辖的县级市,对于科技创新工作最大的渴望就是科技创新要在本土企业、本土产业的基础上进行,能与本土企业、本土产业相融合,即创新来自本土企业、本土产业、又能服务于本土企业、本土产业。但现实状况是科技供给无法满足县级市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期望与能力产生脱节。虽然拥有较好的工业制造基础,有着优质的民营经济支撑,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策略、资源仍处于创新体系的“中后端”,“短板”效应突出。一方面没有借助到市区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基础雄厚、资本市场健全、对外开放很高的禀赋优势,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周边大城市的资源虹吸。

  为此,建议:   1.深化合作、共建共享。依托市级优质的科研院所资源,推动县级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多点布局,共建共享,合力提升苏州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能力和体量。以张家港为例,一方面支持张家港参与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立分支机构,既可以承担符合当地特色能力的项目,也能够共享实验室的优质资源推动当地企业的科研力量;另一方面围绕特色产业给与倾斜,例如支持苏州氢能中心建设江苏省级氢能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张家港的氢能资源优势,推动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张家港进一步深化合作并探索建设张家港创新中心。   2.错位发展、分类指导。民营企业是各县级市的优势,也造就了各地不同的产业发展特色,一些大型民营企业的创新的意愿很强,但地方政府服务能力有限。以张家港为例,建议苏州指导张家港化合物半导体产业规划发展,积极推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和中科纳米张家港化合物半导体研究所的深度合作,对部分条件突出的项目,适当放宽姑苏人才申报限制条件;对行业龙头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创新联合体、专业化众创空间等载体平台给予制度和智力支持。   3.加大支持、提升帮助。用市级层面的政策、资源以及成功的经验做法在县级市推广复制。以张家港为例,建议苏州市支持张家港依托科技部人才中心建设科技创新研修院,加大政策支持,将研修院作为苏州科技体制改革的亮点推进,对于企业持续培养科技人才有很大的提升帮助,同时协助研修院在苏州大市范围内推广“人才券”,能够使参与的科技人才凭“人才券”在苏州大市范围能享受高层次的人才培训。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协办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张家港市政府;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13 10:15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第479号提案的答复

徐卫东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挥本土企业创新优势,加强市县科技创新联动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推动张家港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近年来,苏州市高度重视县级市(区)科技创新,统筹资源、创新机制,着力强化市县联动举措,有效激发县级市(区)发挥本土优势,不断推进县级市(区)科技创新取得更大成效。2021年6月,市科技局与张家港市召开“局市会商”工作会议,签署“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创新张家港’建设合作协议”,部署实施“共同推动县域体制改革、共同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共同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共同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一年来,市县联动推进张家港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2021年,张家港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占GDP比重达3.45%,全年净增高企65家、有效高企达852家,新增苏州“姑苏”人才38个、“姑苏天使”22个,新增苏州市级以上孵化载体6家,科技工作获省政府表彰为“推进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的地方”,全国首发创新驱动发展(张家港)指数,联合科技部人才中心创办全国首个科技创新研修院,企业创新积分制在59家国家级高新区试点推广,入围“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二、关于建议涉及内容的进展情况
    1、关于张家港市载体平台纳入姑苏实验室体系。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姑苏实验室建设运行提出了新要求,要统筹优势资源、集全市之力打造为全市性高端创新平台,当好科技创新发展的组织者、创新要素的整合者、推动城市创新的实践者。市科技局根据要求深入研究了姑苏实验室的投入机制和遴选机制,推动在《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推进姑苏实验室全域化多点布局建设,紧密结合创新集群确定研发方向、集聚人才团队,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研究任务,争创材料国家实验室。”在《关于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若干政策(试行)》中明确“对纳入姑苏实验室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由所在县级市(区)承担。充分调动各县级市(区)的积极性,对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平台的部分科研设施投入和部分运行经费由市财政与县级市(区)按1∶1 比例共同承担。”后续,我们将按照规定支持张家港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参与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建设。
    2、关于张家港市申报建设江苏省氢能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技术创新中心是充分依托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紧密对接企业和产业创新需求,聚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全省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全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苏州市已有江苏省特种合金、未来膜等2家技术创新中心。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积极推动张家港市围绕氢能产业,布局建设江苏省氢能技术创新中心,辅导张家港市编制了省氢能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并组织参加了省专家答辩,有望获得省立项批复建设。后续,我们将继续大力争取省科技厅的支持,指导张家港市加快建设氢能创新中心,并按《关于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若干政策(试行)》给予扶持。
    3、关于指导张家港市规划发展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半导体产业是支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目前,张家港市化合物半导体形成了相对集聚的发展态势,在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光电器件、传感器等半导体产业领域共集聚相关企业70余家,拥有华灿光电、晶台光电、矩阵光电、能华微电子、苏州赛森等骨干企业,建有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家港研究院、张家港市集成电路产业促进中心、磁传感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中科院张家港纳米产业园载体。后续,我们将持续指导张家港市加快发展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统筹资源优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引进集聚创新人才,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联合体以及专业化众创空间载体平台。
    4、关于支持张家港市科技创新研修院加快建设。探索建设全国首个科技创新研修院,是打造县域创新阵地的重要途径、服务地方创新创业的重要举措。2021年7月,省、市科技部门大力争取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支持,在张家港市设立科技创新研修院(张家港),着力导入国家级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资源,支撑和推动张家港半导体、先进制造、新材料、农业生物育种等战略新兴产业产业创新发展。后续,我们将统筹苏南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市双创中心等科技人才培训培养平台,对接支持张家港科技创新研修院建设,并根据研修院建设成效适时总结形成改革创新机制和经验做法给予推广复制。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7月6日      

联 系 人:廖希明
联系电话:65230762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