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关于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市致公党
|
建 议 号:
|
033
|
标 题: |
关于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生物医药是苏州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产业发展质态和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并逐渐集聚成“东药西械”两个核心发展区域。根植本土的苏州医疗器械企业进入科技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后,区域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对苏州医疗器械企业的不断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注入活动,也进一步促进苏州成为长三角经济带上科技创新强劲活跃的增长极。为此,致公党苏州市委围绕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苏州医疗器械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医药行业政策变化快,企业创新转型应对难。近些年,从“两票制”到“带量采购”,以中小规模为主的医疗器械企业在层出不穷的行业政策中寻求转型。为中标抢占市场,大多数企业被迫降到“地板价”,企业得不到一定的利润,严重影响了其后续升级产品、创新研发其它相关产品的资金支持和研发动力;同时,未中标企业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一旦拓展其他市场的能力跟不上,也就意味着直接出局。但目前这些中小规模医疗器械企业正是创新最为活跃的企业,如果企业在政策中艰难求生存,创新发展则无法迅速跟上,不利于国产品牌崛起。
2.苏州医疗器械产业链尚不成熟,“抱团”发展融合度低。一款医疗器械产品从研发到量产,投入大周期长,所以医疗器械企业不仅需要寻找质优价廉的上游供应商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依托精准渠道和平台对产品宣传推广,更倚赖强有力的经销商/代理商销售进院。虽然苏州是全国老牌制造业基地,与医疗器械行业配套的供应商却较少,很多医疗器械企业往往需要赴浙江、广东等地挖掘资源;同时初创型医疗器械企业因为自身规模和实力问题,参加国际或全国性的医疗器械展都很困难,一个展位难求,品牌和产品曝光度低导致无法迅速拓展市场,错失销售商机。
3.产学研结合紧密度不足,“卡脖子”问题突破周期长。医疗器械产业是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一方面需要具备较强工程学和必要医学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需要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横向合作促进技术迭代革新。但目前苏州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仍在探索阶段,企业引才、留才难度较大;另外,虽然苏州已有两大“中字头”科研院所,但往往因为其门槛高、沟通渠道少、费用高昂等问题,使得苏州医疗器械企业在寻求外部力量突破“卡脖子”问题时求助无门或需要较长磨合周期,无法与企业初衷相匹配。
4.企业资金流转壁垒连联,长三角区域发展参差不齐。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回款难”却导致医疗器械企业长期面临现金流不畅,科技创新不断受阻。同时,一些企业在寻求外部资本融资过程中,往往因为规模小、销售额难以测算等原因被金融机构拒之门外。待企业希望通过设立员工持股平台来筹资和激励团队时,又碰到金融监管部门对平台设立设置了前置审批流程,地方税务部门对于员工持股平台减持所取得款项税率未给予明确认定等种种问题。而长三角区域其他多个城市却为企业回款、融资、设立员工持股平台提供了种种帮扶政策和优惠税率,营商环境更胜一筹。
二、促进苏州医疗器械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政府主管部门尽快出台医疗器械带量采购和集中采购目标中长期“路线图”。通过明确的政策和指引减少企业在开发投入中期阶段因集采导致市场重大变化,陷入进退两难局面。在竞争原则上,不设置区域内原有销售、销售额、年产值等障碍,保证所有参与集采的合规企业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在采购形式上,建议对同类型产品进行限价,接受限价的合规企业均可入围,这样既能保证医疗费用的降低又可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在采购数量上,确保相关医院报量真实,保证数量可实现,建议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确定采购量,高比例的以量换价让企业更有积极性参与带量采购工作。
2.支持苏州医疗器械企业走出去参展的同时,打造苏州本土医疗器械展会或合作论坛。以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参展为例,一方面可由苏州地方政府/产业园征集区域内医疗器械企业需求后主动采购部分展位,再以联合展览的形式由多个企业分担展位费,或者以补贴形式给予参展医疗器械企业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利用苏州资源优势,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牵头主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医疗器械展会或合作论坛,着力吸引长三角周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代理商参会,鼓励产业基金、科研院所和在苏大学、职业院校参加专题讨论,促成医疗器械企业与其洽谈各类合作,对在展会和合作论坛现场达成的签约意向,由政府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促进产学研政金的相互融合,从而打造良好的医疗器械生态圈。
3.加强体制改革并引入各类金融工具,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回款老大难问题。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医保发【2019】18号)中早已明确要求落实医保基金预付政策,并要求医疗机构按照合同规定与企业及时结算,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所以,医保经办或采购机构与企业直接结算或预付款项为大势所趋,苏州地区亦应加强区域医疗系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医疗器械采购管理配套政策措施。同时,可在采购环节即引入银行作为第三方在采购平台提供流动性融资(如30-60天免息信用贷款),并对企业在销售完成后形成的应收账款由银行或商业保理机构提供质押或保理等业务支持。
4.苏州地方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打破区域壁垒,促进长三角地区良好内循环。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和市场监督部门应尽快取消对以有限合伙形式设立员工持股平台的前置审批流程,统一市级和区级持股平台设立标准,按照员工持股平台的类型、资金性质和设立地址等,实行属地管理,切实为企业谋便利。另一方面,招商部门和税务部门应研究并引入长三角区域其他先行城市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参照对创投基金的特别待遇及已施行的相关文件,为有限合伙方式的员工持股平台制定类似文件明确税率。通过此举,不仅可避免税源和人才的流失,更能彰显苏州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势,让企业更有归属感。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协办 | 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苏州市税务局;苏州市行政审批局;苏州市商务局;苏州市医疗保障局;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29 10:15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附件 |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33号提案的答复.doc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