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154.关于完善古城河道建设,丰蕴江南水乡魅力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束富强
建 议 号:
154

标 题:

关于完善古城河道建设,丰蕴江南水乡魅力的建议

建议内容:
  2021年,“江南文化”正式成为苏州着力打造的文化品牌。全市提出构建“水韵古城”和“水乡古镇”两大子品牌。围绕“水”,书写华丽篇章,将是古城文化产业建设重要一环。   目前,古城中心区域,水系干道较一百年前已经有明显缺失。较周边城市,“水乡”特色不具有明显优势。传统的“双棋盘格局”存于一隅。历史上“三横四直两环”河道已变成“三纵三横一环”。“第二直河”到河沿街南端截断。“第三直河”到临顿路南端被截断。很多与“河”有关的地名已经“名不副实”。许多著名桥梁名字已经湮没。构建“水韵古城”,恢复古城河道势在必行。

  纵观百年苏州城市历史,河道的减少,主要来自于以下原因。人口数量膨胀。上世纪三十年代,人口达35万余人,五十年代末达60万,“七普”时达92万。人多地少,只能向河道要“地”。城建需要。古城区作为苏州的政治、教育、文化、旅游中心,在“两翼”建设之前,过多承载了许许多多的社会功能。商业生活文化设施等必须占有许多土地资源。河道消失也是必然结果。决策方面影响尤甚。“大跃进”年代“除四害”,填塞河道20多条,如牛角浜、十梓街等河道。六十年代“深挖洞”时期,一批河道变成“防空洞”。有玉带河东段、第三横河东段等。

  2016年,包含有平江河、护城河5条运河故道以及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等7个相关点段的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获得通过。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需要来看,恢复古城水道有着重要的意义。   1.提前规划,科学布局。目前苏州城内河道干支流缺失。要根据历史原貌,结合当今的城市布局、市政条件等,尽可能的规划恢复历史上四纵三横的大河道体系。打通断头的河浜,将所有的河道端点尽可能地延伸到护城河,保证丰沛的水量。具体可以参照《新测苏州城厢明细全图》。   2.疏浚窄道,做足亮色。经历千年进程,有些水道似乎已经成为了一条“大沟”。从景观上还是从泄洪角度来看,与城市风貌不相适应。如阊门下塘靠河沿街一段。最宽处也只有三四米;阊门横街东面里水关桥水道,最窄处只有一米半。可能的话,应该进行相应的河道疏浚。另外,加强部分开阔水面的景观建设,成为古城街角亮点。如胡厢使巷东面一块水域,临顿路和西北街交汇处的西南角水域,带城桥路银杏桥东面开阔水域。   3.锻造版块,打造名片。着力打造平江河水系南苑水系和阊门支流。平江水系已经有恢复中张家巷河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做好规划恢复钮家巷河道、大儒巷河道、菉葭巷河道的前期工作;将悬桥巷南侧临河的房子拔稀,让经悬桥巷进入平江路的游客无障碍欣赏河景。阊门支流可以结合泰伯庙、五峰园、西中市民国建筑群、唐寅故居等名胜,串联起水上旅游线。南苑水系,红杏子桥往西至相王桥,甚至到杨家村桥的整个水域四周,加以规划整治,将是古城区南片的明珠。   4.活化利用,外溢影响。古城河道将是景观河的角色。建议在河畔、亭桥边举办实景舞台剧,剧本取材苏州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如《浮生六记》(已经在沧浪亭上演)、《桃花扇》(钱谦益和柳如是剧本)、《孽海花》(洪钧和“赛金花”故事)等;或者邀请影视剧公司到苏州取景,如《都挺好》,扩大城市知名度;或者举办有影响力的运动会(内城河举办龙舟、皮划艇比赛等),尽可能将苏州水城品牌宣传出去。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水务局
协办 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姑苏区政府;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07 14:21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束富强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完善古城河道建设,丰蕴江南水乡魅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意见如下:

一、基本概况

水是苏州城市的灵魂、水陆双棋盘格局是苏州独特的风貌,苏州古城区更河网密布、纵横交错,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历史资料显示,古城内河道长度,宋朝时期约82公里,明朝时期约86公里,清朝时期减少至57公里,民国时期缩减至约47公里,1958年开始,河道长度锐减至25公里,1986年后,逐步恢复古城河道,目前总长度约38公里。从数据可知,姑苏区河道长度总体呈现出不断减少逐步提升的过程,最终经苏州市委市政多次恢复古城河道,形成如今三横三直的主干河网构架。

具体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提前谋划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城河道水网的恢复,强力推进古城河道恢复工作2021819日正式由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总体方案其中《苏州历史文化名城河道水网工作方案》是专项方案之一方案中提出的工作原则是到2035年,基本恢复三横四直的历史主干河网架构,延续水陆双棋盘的千年水系格局,并明确启动第二直河恢复工程的任务,将古城内河道长度增至约40公里。市资规局持续性开展古城河道水系的规划研究工作,陆续启动并完成了《苏州古城河道水网规划》、《环古城-古城内河道-上塘河-胥江水上旅游贯通项目预可研》、《苏州市姑苏区水上交通组织研究》等规划文本,开展了前期研究工作,特别是对于古城河道水网资源、贯通条件和规划建设存在的挑战,再从近远期的水系贯通、恢复,风貌环境提升优化,水资源活化利用策略,水陆景点联动行动策划等一揽子方案进行了提前谋划。2021年,市资规姑苏分局已对平江水系、蒹葭巷、悬桥巷等内容开展系统研究,目前正在开展《临顿路—齐门路沿线综合整治及更新规划》,计划结合临顿路地铁6号线施工恢复改造推动相关水系水上旅游线路的开通,贯通相关景区景点,并结合用地更新对水系沿线景观、驳岸、建筑立面开展综合改造在提升。市水务局在《苏州市河网水系专项规划(2021~2035)》中,进一步强化了《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规划》中要求恢复古城河道部分内容,重点研究王天井巷河(第二直河)、白塔东路河、巷河、卫道观前河、钮家巷河恢复方案;市水务局在202111月份编制的《苏州市水务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进一步延续古城河道恢复部分内容,夯实了恢复河道规划条件基础。

二是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多年来苏州古城区河道恢复持续开展,有序推进,不断完成标志性工程具体统计已完成多条河道恢复结合现状条件按照“系统修复,延续古城河网框架;重点突出,集中展示水城魅力;先易后难,注重可实施性”的原则,历经15年,于2020年完成中张家巷河恢复工程,长度607米,沟通了平江河和护城河。2021年启动两个河道恢复工程,列入桃花坞历史片区综合整治中,一是校场桥河东段和西段恢复工程,总长450米,其中中段280米已完成开挖,剩余校场桥河前期在控规中已预控,并已完成拆迁,二是西北内城河(沿平四路)中段,长度530米。2022年启动第二直河(王天井巷河,中市河至干将河段,长1250米),市资规部门已多次开展方案论证。目前,桃花坞地区的阊门下塘中市河局部河段将进一步拓宽,河道由2~3米扩宽至3.2~3.9米。在开挖、扩宽河道的同时,2019~2020年,市水务部门对古城区河道全面实施清淤,古城区范围内共清淤河道21条,清淤和沉积性土共计约23万方,增大河道断面,增加河道容量。姑苏区将努力做好配合工作,发挥属地优势,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河道恢复和疏浚相关工作,让姑苏古城焕发更加美丽的光彩。

三是融合开发、扩大效益。围绕苏州古城河道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等方面市政府不断做好“水文章”,将水环境整治延伸至沿河两岸,提档升级水巷环境,充分开发利用文旅资源,不断扩大治理效益,彰显“江南文化”品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上岸上融合提升出“新彩”。姑苏区政府围绕生态美丽河湖建设,连续三年,分阶段实施背街水巷风貌整治工程,2021年启动了官太尉河、府前河(道前河)、桃坞河等7条河道,2022年计划启动羊王庙河、悬桥河、娄门内城河等9条河道,整治内容包括水域内驳岸、码头、桥梁等,陆域内包括两则建筑立面和滨水绿地空间,既要求展示水巷风貌,要挖掘姑苏历史文化,要供周边居民休闲运动等。水上游融合开发出“新招”。姑苏区出台《保护区、姑苏区水上游开发升级一年冲刺行动计划(202110-202210月)》该计划按照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理念,重点实施水上游线提档升级工程、上塘河游线开发工程、水上游+”融合工程三大工程,提升姑苏水上游品牌影响力,做精苏式生活典范,助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2021年开通上塘河水上游线从山塘街古戏台码头登船,沿线串联了山塘街、留园、西园寺等景点,石路华贸中心等商业载体,园外楼等星级酒店,到达江枫桥码头后可步行前往寒山寺、枫桥景区,将历史文化遗产、滨水景观风貌、水乡风俗民情、现代商业载体串珠成链目前,姑苏区政府正在加快推进桃花坞片区、平江历史街区等区域内河道通航条件的优化完善,尽快推出新的一批水上游特色项目,让市民、游客实现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诗意享受,让苏式生活可观可感。水陆江南文化串联出“新样”。姑苏区完成大儒巷、丁香巷等一批特色街巷创新打造,构建形成“一街一特色、一巷一品牌”新格局。高标准完成平江路核心展示园、环古城河集中展示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标识系统导入。在平江路引入有声导览系统,推出《有声平江·万巷更新》30条街巷专属音频,为市民游客提供听觉新体验。依托苏州“水文化”城市名片。一方面走出去,强化与运河沿线城市合作加强互融互通,举办江苏省运河沿岸城市首届姑苏杯门球邀请赛、运河八城相声专场演出季活动。另一方面请进来,组织全国知名作家大运河春天行文学采风、大运河健步走虎丘三花文化推广、胥江河龙舟竞技等丰富主题活动,丰富轧神仙、吴地端午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内涵,擦亮大运河姑苏民俗文化旅游节品牌全方位展示姑苏运河文化魅力,切实提升运河文化特色标识度。发挥喜马拉雅等重点数字文化企业优势,丰富运河文化传播渠道载体,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并举,提升运河文化传播力。随着古城河道水质不断提升,苏城水上运动悄然兴起,多项赛事在护城河内展开,苏州市水上运动会暨运河名城·中国大河争先赛在苏州环古城河相门城墙鸣锣开赛。

市委市政府对古城保护工作持续发力,成立市属国企苏州名城保护集团,于今年618在控保建筑言子书院正式挂牌,由其19.2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为重点,突出策划”“运营理念,将资源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将资产转化为强大的资本,实现资源到资金的良性循环,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这充分体现了市市政府对古城保护工作的关心关爱和重视支持。下一步,市委市政府一定会在历史河道恢复、古城水系联通、水上旅游发展、水上运动推动等方面再出新招,进一步擦亮“江南文化”品牌。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古城河道建设,江南水乡文化彰显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把古城保护及文化发扬再提新高度。

 

 

 

 

                        苏州市水务局

                    20227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