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356.关于苏州建设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示范城市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应辉杰
建 议 号:
356

标 题:

关于苏州建设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示范城市的建议

建议内容:
  一、调研情况:   (一)苏州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10%-20%认定为老龄社会,超过20%则为深度老龄社会。苏州老龄人口188.5万,占比为25%。太仓、姑苏、常熟三个县区老龄人口比例超过30%。苏州深度老龄社会的程度相对较深。   (二)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视老人为重要生产资源。2021年11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积极的老龄观、健康的老年化理念就是《联合国老年人原则》中倡导的“独立、参入、照顾、自我充实、尊严”的中国阐释,就是要扬弃传统的视老人为社会包袱、坐待“养老”的观念,正确认识到老年人依然是有着独立的人格,有参与社会活动能力与愿望,能在社会的辅助下,实现自我照顾,并不断学习、发展,自我尊严明确的生命主体。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之后,智力劳动正逐步取代体力劳动,成为社会财富创造的主要来源。“智本家”取代“资本家”,“人才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苏州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升华标志。   (三)苏州老年人力资源质量比较高。一是人口整体文化素质高。苏州历来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达117名。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市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22.51%,高出全省3.8个百分点。二是健康状况好。苏州人文素质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卫生知识普及,加上医疗设施健全、全民健康活动普及,使得苏州老年人健康状况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苏州先后被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健康城市联盟授予“杰出健康城市奖”和“健康城市建设先驱奖”,累计获得32项国际健康城市奖项,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1.84%。2019年度,苏州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为83.82岁,其中男性81.61岁,女性86.03岁,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长寿城市。苏州老龄人口中60-69岁的为99.11万,占比为54.13%;70-79岁的为55.79万,占比为30.45%,两者合计为84.61%。比例高达近85%的活力老人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好。   (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有利于由“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2021年,苏州市GDP总量22718亿,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六;工业总产值40100亿,全国第一。苏州外来务工人员占常住人口比例高达50%以上,即便如此,不少企业依然感到招工难,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外来务工人员流入的数量受到明显的限制,开发利用苏州本地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由于不需要增加新的住房与公共设施投资,还可以节约城市建设与公共服务的成本。

  二、问题分析:   (一)社会有需求。苏州高质量的老年人力资源,因为有着丰富的专业技术、管理能力、社会阅历、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经验与能力,加上不需要企事业单位为之交纳五险一金,很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其中的人才资源已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香饽饽”。但目前老年人力资源的再就业还停滞在零星与自发的层面,缺乏政府与社会层面的服务与引导。   (二)老人有意愿。苏州老年人中很多人退休后依然自发、主动地寻求就业与创业的机会,再就业意愿十分强烈。目前苏州的养老、家政、物业、环卫等服务业中有相当部分员工都是退休老人。其中的老年人才更是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退休老兵邓德金2007年带领5位退休医护人员,以“为天下子女尽孝,为国家社会分忧”为己任,创建了苏州福星护理院,15年来,在为近万名老人与家庭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解决了数千人的就业,如今已发展成有13家护理院的集团公司,年产值达数亿元。更多的老年人才以个人身份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应聘任职,实现了再就业。

  三.具体建议:   (一)市委、市政府统筹,各部门协同负责。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银色经济发展,牵涉到民政局、卫健委、人事局、发改委、教育局诸多部门,所以,必须由市委、市政府牵头统筹,各部门协同负责,共同促进其健康发展才有可能取得成效。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银色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一位副书记或副市长牵头,在发改委设立一个专门的办公室具体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如卫健委老年健康管理、民政局社区老年人力资源数据管理、人事局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与职业培训、教育局老年人力资源再教育等。   (二)建立老年人力资源数据中心。苏州市老年人力资源众多,仅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市教育局退休的中高级职称人员就数以万计,再加上科技局、卫生局、各研究院所以及各企业退休的人数也有数万之多。但到目前为止,全市没有一个准确的、分门别类的老年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开发苏州老年人力资源首先就要弄清这个家底,民政局或其他部门可借鉴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的做法,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的方法,委托有老年人力资源研究背景的第三方进行这项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更新的苏州市老年人力资源数据平台,这个平台可以与苏州市大数据平台并网运行。   (三)建立老年人力资源需求中心。在人事局支持下,建立苏州市老年人力资源需求中心,对全市的老年人力资源进行线上与线下的需求对接。这个平台可以与苏州市众多的人力资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但其着重关注点是老年人才,实质上就是日本的“银色职业中介所”的中国化。以上述老年人力资源数据中心数据作为老年人力资源需求的供给方,以苏州市总商会、各区县商会、驻苏各省商会为基点,建立苏州所有企业的老年人才需求信息中心,以此实现老年人力资源的接受与就业。   (四)开创老年人力资源再教育。苏州老年人中很多人都有再就业、再学习的愿望,这也就是苏州市老年大学一席难求的原因所在。因为过去处于人口红利时期,青壮年劳动力充沛,所以,苏州各级老年大学原来侧重于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面的学习,对于老年人的再就业类的职业教育方面有所欠缺,现在应当加以弥补与加强,积极探索和创建“江南老年文化康养职业学院”具有苏州特色的适合老年人再就业的职业培训工作体系。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协办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苏州市委老干部局;苏州市民政局;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6 14:26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详见附件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356号提案的答复.doc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