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关于进一步做强苏州丝绸产业的几点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李红
|
建 议 号:
|
475
|
标 题: |
关于进一步做强苏州丝绸产业的几点建议 |
||
建议内容: |
共处太湖流域的苏州与杭州,一直是我国丝绸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地区。两地丝绸,产品相近,技艺相通,互为促进,协同发展,创造了中国丝绸史上的辉煌。
根据对比分析,苏州丝绸产业在丝绸产业链、产业循环、产业生态、产业竞争力等方面都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本地桑园面积小,产业链源头环节薄弱,原材料的有效供给不稳定。产业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产业链尚存缺损,特别是缫丝、精练等工序在产业链中正逐步消失。苏州丝绸企业技术改造滞后,企业规模和产能都低于杭州丝绸。丝绸印染企业环保压力极大,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支撑,企业往往“一关了之”。苏州丝绸目前除了“镇湖刺绣”等地理标志外,缺乏综合性的“苏州丝绸”地理标志产品,以及进一步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等等。
这些短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补齐的,近期建议重点关注并协调推进以下工作:
(一)加大产业链源头原材料供应。建议在太湖苏州湾两岸,特别是吴江区有计划地布局种桑。可以结合太湖生态环境整治提升,扩大和新增蚕桑生产示范园与产业化基地,继续加大《苏州市吴江区蚕桑生态补偿办法》政策的实施力度,在丝绸产业链的源头上化解桑园面积环节薄弱的问题。同时要重点关注智能化、现代化养蚕机制的建设,解决目前桑园面积和出茧量不配套、不平衡的问题,对现代化养蚕技术的攻关应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在产业链原材料的协作和延伸方面进行探索,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在省内外建立一些上规模且产能稳定的蚕桑基地。
(二)帮助丝绸企业环保达标。在丝绸印染等环保问题上,地方政府不仅应有统一的规划,而且要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不能一关了之。目前苏州丝绸印染企业本身并不多,企业规模也不大,单靠企业自身力量实现环保达标确有困难。建议由政府规划并投资新建或利用现有设施改建丝绸印染产业园,丝绸印染企业及其他有排放压力的丝绸工序,如染丝工序、精练工序等,统一入驻,集中规范排放。
(三)争取“苏州丝绸”地理标志。杭州丝绸于2011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杭州丝绸”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1年我国商签的第一个地理标志国际间双边条约《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已正式生效,建议尽快重启“苏州丝绸”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申请工作。在申请过程中,技术层面上建议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目前苏州丝绸良好的质量与声誉,以及独一无二的产品品种技艺基础上,要深挖苏州丝绸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特色,以实现产品的原产地保护。二是进一步重视种桑布局和蚕茧扩量,完成丝绸产业链的补链、强链等工作。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协办 | 吴江区政府;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苏州市生态环境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2-07-18 11:47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附件 |
||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475号提案的答复.doc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