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215.关于设立通州沙江心岛生态湿地公园,打造长江自然科普地标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李键
建 议 号:
215

标 题:

关于设立通州沙江心岛生态湿地公园,打造长江自然科普地标的建议

建议内容:
  苏州北137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中有一尚未广为人知的江中明珠,通州沙江心岛。该岛是长三角区域中唯一的未开发原生态长江沙洲岛屿,曾在2019年的国际规划方案设计中被权威专家定位为长江口区域洲岛型国际重要湿地,是呈现给世界的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展示范本、长江大保护与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典范、国家重要的长江水文观测与科研基地、长三角区域湿地景观科普体验新热点。   江心岛处在苏州与南通水域交界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东侧5公里,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往来江海轮船可近距离看到该岛风貌,芦苇丛生,形似锦鲤。岛上、水中及沿江区域是生态多样性的湿地天堂,有记录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4种,其中世界受胁鸟类6种,急危濒危4种;水中81种鱼类,包括中华鲟、江豚、鱤、鯮、刀鱼等。

  该岛自然禀赋与与苏州市常熟沙家浜、吴江同里、昆山天福和太湖湖滨4家国家湿地公园一样,同时对于沿江区域是十分珍贵的能够承载历史、自然风貌的生态文旅资源,对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因该岛刚刚明确整体地权归苏州,尚未设立专属公园,并且距离市区中心较远,重视程度和大众认知不足,因此:   一是规划滞后,保护不够。通州沙江心岛的形成已有多年历史,但到目前为止,小岛仍是一个原生态岛,虽未进行任何开发,但也未对它有效保护。   二是岛岸发展,联动不够。岛虽是长江下游难得的原生态处女岛,但由于岛岸分隔,没有相应的交通条件,导致岛岸两地开发保护缺乏联动。   三是品牌影响,提升不够。江心岛,虽是我市境内的一颗江上明珠,除仅在临近乐余常阴沙一带有点知名度外,其他地方对此均不太知晓。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大保护的战略推进,通州沙江心岛及带动周围片区发展迎来了难得机遇。2020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同年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极大改善地区的交通条件,同时桥上可远观全岛,气势壮阔。该岛的保护和岸岛桥联动将为苏州北部沿江片区的绿色发展注入关键要素。   因此做如下建议:   1)设立生态湿地公园公园,细化规划明确途径,申报省级、国家级和国际重要生态湿地:重视设立通州沙江心岛湿地公园对苏州北沿江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特别是水禽栖息地公约为依照,确立其为我市在长江中的自然生态科普新地标。   2)岸岛桥联动发展,探索苏州北沿江片区文旅经济带:围绕公园设立,立足岛岸风光,将沿岸历史典故、非遗传承、知青文化等旅游资源和现代村镇园区经济活动结合,与沿江绿色长廊、跨江交通枢纽和内河深水港区遥相呼应,构筑20公里沪苏通公铁大桥、通沙汽渡、临江农业片区等的沿江风光带及100公里的张家港双山、常熟铁黄沙、太仓白茆口一同构建我市沿江百公里全域旅游景观带。   3)加强宣传力度,打造生态名片:江心岛符合国际自然保护生态发展主流,既可与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长江文化艺术节等概念融合,也可作为自然主题用于国际宣传。通过纳入到乡土乡情及自然科普教育中,让大众认知;也可在宣传对外招商中,作为我市独有的长江元素加入。   通礁东渡历千载,留待闺中候新颜,鹭飞鹤舞戏沙洲,人与鱼鸟共潮生。推进通州沙江心岛保护及利用,促进片区岸岛桥联动发展,一定能成为我市沿江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新标杆。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协办 张家港市政府;常熟市政府;太仓市政府;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9 17:04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次会议

215号提案的答复

 

李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通州沙江心岛生态湿地公园,打造长江自然科普地标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综合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政府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布局,深入推进长江湿地保护管理。2012年以来,推进沿江三市开展长江湿地保护小区的划定工作,已划定湿地保护小区4个,面积3.07万公顷,占长江湿地面积68.1%20201月,长江全部水体划定为省级重要湿地,面积3.86万公顷,实行更加严格的用途管控。2021年,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苏州段湿地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加强长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率先实施长江湿地生态补偿,对沿江26个湿地村进行生态补偿,每年补偿资金505万元。

通洲沙江心岛是长江江苏段唯一的自然沙洲,面积约760公顷。调查发现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小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7种,达到世界极危物种的黄胸鹀单次发现100只以上,是我市长江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张家港市已将通洲沙江心岛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湿地保护规划等多项重要规划,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扎实开展。

针对您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十分赞同,并开展了现场调研。下一阶段,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强长江湿地保护管理加强长江湿地资源全面保护,做好长江湿地资源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的对接融合,将本辖区内长江湿地总面积管控目标,通过湿地名录落实到具体湿地地块和责任主体,构建长江湿地资源“一张图”。严格长江湿地用途管控,确保长江湿地面积总量稳定。加快推进湿地保护小区划定工作,张家港市年内计划新建长江湿地保护小区2个,新增受保护湿地面积1833公顷,将江心岛全部区域划入湿地保护小区内,开展示范湿地保护小区创建,安装鸟类观测监控设备,开展长江湿地鸟类观测、鱼类观测,增加水质监测内容,做好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各项工作。推动湿地公园建设,以湿地保护与恢复为重点,按照“潮汐之岛、生命之岛、集约之岛、文化之岛”规划理念,精心组织江心岛生态湿地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打造“长江口区域洲岛型国际重要湿地”。积极主动对上沟通,按照省级和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的规范和要求,争取国家、省林业部门支持,建设通洲沙江心岛生态湿地公园,推动江心岛湿地保护体系提档升级。

二、打造长江沿岸高潮位栖息地通洲沙江心岛水位不断涨落,潮间带湿地中栖息了大量鱼虾和贝类,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针对通洲沙江心岛潮汐水位涨落的特征,在长江沿岸因地制宜打造高潮位鸟类栖息地,在高潮位淹没江心岛滩涂时,为鸟类提供附近的替代栖息环境,探索“农田+湿地”协调发展模式,提升长江生物多样性。加强沿江湿地现状的调查,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对属于湿地地类(内陆滩涂)的,加快开展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编制湿地保护修复方案,按照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开展保护修复。对于大面积农田类型,明确保护对象,探索提升生物多样性的途径,提供相应支持方案,完善水稻田生态补偿政策,尝试借鉴鄱阳湖“点鸟奖湖”等方式,以鸟类数量挂钩生态补偿资金,鼓励探索以鸟类保护为目标的生态农田种植管理模式。

三、加大长江生态文化宣传力度以长江自然生态资源为基底,以丰富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生活为导向,充分发掘利用沿江历史典故、非遗传承、知青文化等旅游资源,构建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公益性、开放性沿江生态休闲旅游景观带,促进设立地方湿地自然学校。通洲沙江心岛以保留生态原貌为主,在适宜区域建设基础配套设施,重点建设长江生态保护科普公园,加强岛岸联动,提升湿地自然科普服务能力。依托“世界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国际性、全国性节日及“江南文化节”“乡村健康行”等地方特色文旅活动,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传统宣传阵地与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强长江生态文化宣传报道,努力让长江苏州段成为“最靓丽的一段”。

感谢您对苏州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2022722

 

 

 

 

 

  人:朱高栎

联系电话:65214999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政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