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119.关于整合社会资源,助力推进“双减”工作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7 16:19 浏览
建 议 人:
杨静漪
建 议 号:
119

标 题:

关于整合社会资源,助力推进“双减”工作的建议

建议内容:
  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各中小学校教师则面临工作时间更长、工作强度高、非教学任务多等难题。经调研,各校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实行一校一案,更好的服务学生。在减负增效的道路上,各校教师群策群力,敬业爱岗,克服重重困难,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优质的延时服务。但是,很多教师家庭在延时服务开始后,自己的生活也面临许多的困难。

  第一,很多双职工家庭延时服务开始后,他们的晚饭成了问题。原因是等到延时服务结束下班,菜市场基本已经关门,他们已经买不到菜。很多时候看到的是随便在外边吃点或者下一些面条或速冻水饺之类的解决温饱问题。长此以往,教师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影响。第二,很多教职工也需要每天接送自己的孩子。但是,目前有不少的教师家庭没有办法在学校要求的规定时间准时接送自己的孩子。第三,教师进行教科研的时间也受到限制。如何进一步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助力“双减”。

  一、是探索与青少年宫、文化馆、博物馆等场馆的合作机制,课外延时服务可以进场馆,通过引进师资、项目等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成立退休教师、家长等志愿者团队支持)   二、引入社会非学科类培训专业师资。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购买第三方社会机构的课程和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共同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三、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学校在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方面进入实践领域,促进研学旅行、劳动教育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依托苏州市旅游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等,建设更多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形成“文旅+”“农旅+”“学旅+”的新业态,推动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   四、延时教学时段探索中小学与大学的战略合作,如:科普知识进校园等项目,使中小学生们从小树立科学思想,点燃科学梦想。   “双减”后,我们只有综合施策,精准支持,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教师在“双减”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及时准确了解并提供有效的培训支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开展常态化交流学习,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自主学习。提升教师队伍建设。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教育局
协办 苏州市委宣传部;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7 14:21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见附件
〔2022〕苏教办复第128号.pdf
〔2022〕苏教办复第128号.doc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