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257.关于机动车“礼让行人”的几点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王德山;
建 议 号:
257

标    题:

关于机动车“礼让行人”的几点建议

建议内容:

 

    随着城市发展,交通出行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礼让行人,不仅是法律明文规定,也是尊重生命、文明参与交通的具体体现。苏州市2018年开始在城区部分机动车和行人交叉通行处设置“礼让行人”的标识,施行刚开始市民总体反响较好,大家普遍认为此举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交通出行的氛围。但是,慢慢地发现:“车让人,人让车”的氛围非但没有形成,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矛盾。“一刀切”导致为了一个行人通过斑马线,一排机动车停下来堵塞交通;行人理直气壮有法可依,机动车苦不堪言,面对川流不息的行人只能等待,高峰通行时段为过一个路口要等上十几分钟都是常事,此时原本车辆拥堵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故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交通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和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机动车要主动礼让行人,但是也要让行人知道,只有满足3项条件机动车才算违法:一是行人在人行横道上行走;二是机动车行进方向与行人通行权发生冲突;三是行人的位置发生位移。文明礼让是相互的,公安交警部门要加大市民宣传劝导工作,引导市民在通过斑马线时要快速通过,营造“车让人、人快走”的文明风尚。

    2、设置智能行人红绿灯。在人流量较大的路段斑马线处,设置专门的智能行人红绿灯,根据行人数量和道路车辆运行情况智能设定红绿灯,避免出现人流不止、交通堵塞的现象。

    3、扩大和加快城区立体交通建设。在有条件的路段加快人行天桥和地下人行通道的建设,既可以缓解上下班高峰期的道路拥堵,又可以杜绝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发生。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公安局
会 办 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6-28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A 苏州市公安局文件 (2020)公办函字第62号 签发:魏杰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257号提案的答复 王德山委员: 经研究,现对您提出的关于“机动车‘礼让行人’的几点建议”的提案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苏州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苏州的机动车保有量也呈现飞速增长,目前已超四百万辆,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在发展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管理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苏州作为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在不断规划新建城市道路的同时,城区道路由于路辐较窄,背街小巷较多,无法根据标准路口信号灯设置的要求做到红绿灯的“全覆盖”,而城区道路恰是居民、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集中的区域。因此,在没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机动车与行人之间易产生交通冲突点,这在客观上就需要机动车与行人相互尊重、相互礼让。 一、关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交通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和整体素质”的建议。近两年来,我局交警部门以“保安全、促畅通”为目标,通过融媒体方式和矩阵传播途径,全方位的宣传礼让斑马线的意义,扩大知晓率和遵守率,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一是强化传统媒体宣传。在《苏州日报》、《苏州新闻》、《名城苏州网》等本地知名报网开设专栏,将礼让斑马线的宣传作为重点,将成果性报道和监督类报道相结合,对不礼让的行为及时曝光。二是加强新媒体互动发布。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灵活生动的特点,加强与市民互动,广泛传播文明交通理念,争取群众的支持配合。先后通过“看苏州”“一直播”“今日头条”等直播平台,在园区、高新区主要路口对礼让斑马线的行为开展网络执法直播,推高热度,吸引网民参与观看和讨论。三是开展主题宣传活动。2019年,在苏州市公安局“警营开放日”活动举办期间,苏州交警通过实景演示、现场讲解与互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全市交通参与者宣传“车让人、人让车”的理念。将文明交通理念深植人心。同时,各辖区交警大队通过“八进”宣传教育,深入各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地,通过交通安全课的形式,让更多的市民全面了解斑马线前礼让的意义。四是加强机动车驾驶人与行人“相互礼让”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活动,强化公众的“车让我,我快走”的意识,行人应快速通过斑马线、禁止在斑马线上打电话、低头玩手机、结伴聊天、嬉戏打闹等妨碍交通安全行为,并通过苏州广电《看苏州》系列网络直播与FM91.1苏州新闻频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二、关于“设置智能行人红绿灯”的建议。交通信号灯过街行人按钮确实对保障行人过街安全、主干道机动车通行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在主干道路路段与支路交叉、学校门口等行人穿马路需求较大、时间较为集中的情况下尤其适用。目前,我局交警部门已在人民路-大井巷路段安装了触摸式行人过街信号灯,并且与相邻灯控路口设置了协调放行,在保障行人安全过街的同时也保障了主干道的交通畅通。 三、关于“扩大和加快城区立体交通建设”的建议。根据自然资源部及省自然资源厅的部署,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在开展《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35)》的编制工作,同步开展《苏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35)》的编制工作,目前,规划已形成阶段性成果。规划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以交通引导空间发展为指引,构建绿色交通为主导的交通体系,促进土地高效利用,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满足人民对出行环境和品质的要求。”的指导原则,在城市交通发展导向方面,提出“构建公交和慢行优先、内外衔接高效、具有江南水乡城市特色的绿色交通系统,塑造低碳优质的绿色交通典范城市。”其中,深入践行“慢行先导”的发展理念,确立慢行交通的主体地位。构建舒适、安全、便捷、灵活、多样的慢行交通网络,优化步行交通环境,完善行人过街设施,建立便捷的自行车与公交接驳体系,推动交通稳进化建设,保障慢行交通资源分配和出行路权的绝对优先,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出行。2018年,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制完成《内环内快速路以内区域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通道规划》,规划在梳理现状过街设施的基础上,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对重点地区、人流集聚区域、社会关注度高的地区开展平面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提出了市立医院北区过街地道、石路步行商业连廊、北环路过街通道等8处立体过街设施。。 感谢您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苏州市公安局 2020年6月16日 联系人姓名:沈霏 联 系 电话:13815255175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苏州市自然资源和 规划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