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225.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小众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陶文东;
建 议 号:
225

标    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小众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建议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意见》对新时期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为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把好方向定好目标。文件高度重视学校美育的育人导向,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苏州向来崇文重教,文化底蕴深厚,近几年学校美育蓬勃发展,合唱、民乐、管弦乐、舞蹈、校园剧等如雨后春笋,不断展露新姿,特别是全国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在苏州的成功举办,更进一步促进了苏州美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各校新人新作不断涌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看,美育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据统计,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08年的43.41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71.7万人,尤其近五年,美育学科教师每年平均增幅达8.7%

我市目前音乐美术类师资配备相对合理,但艺术小众学科如舞蹈、戏剧、影视等师资问题凸显。主要问题如下:

1.因学校人事编制有限,普遍的做法就是音乐老师兼职排练舞蹈、校园剧等,总体专业性不强,教育水平不高,作品质量不佳,这和苏州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水平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不相匹配。

2.学校准入门槛高,招聘条件为本科(限苏州籍户口)及以上学历,更为不合理的是舞蹈、戏剧、表演类的教师资格考试归类在音乐学科中,因专业不对口,很难通过教师资格证的考核,从而被拒门外。

3.即使进入学校的这部分老师在专业上很少有本专业的学习进修平台,公开课、评优课淹没在音乐大类中,职称晋升几乎没有通道,长此以往会造成小众艺术人才的不稳定甚至流失。

4.和其它地区的差异,国内北上广地区高品质学校都有专职舞蹈教师、戏剧老师,有学校舞蹈团、话剧社等,苏州学校中有舞蹈等专职教师的比例很少,满足不了孩子们日益增长的对艺术对美育的需求。校外机构如少年宫、社会艺术培训机构等同样因为入编难、专业提升通道狭窄、收入不稳定、流动性强等问题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良莠不济。艺术教育师资是学校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能提升肢体美感和艺术表现力,更能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教育戏剧能体验经典人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7版国家新课标也明确把舞蹈、戏剧等列入国家课程。苏州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艺术教育跻身全国前列,舞蹈、戏剧等学科更应顺势而为,在薄弱学科的人才引进和发展机制上破解难题,打破壁垒,以此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育内涵。

基于以上现状,建议如下:

一、独立设置舞蹈、戏剧类等专业教师资格证考核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艺术教育的品质需求越来越高,专业学习更为精细,对舞蹈、戏剧等师资的需求更为迫切。舞蹈教师资格的考试分类建议学习北京,独立设置舞蹈教师专业资格考试,让舞蹈生考舞蹈专业教师资格证书,而不是简单地归在音乐大类中,对舞蹈老师考察音乐素养。

二、放低进校准入门槛。舞蹈等表演学科的专业性、实践性很强,口传身授是它的本质特征,师资引进关键看自身专业条件和师德师能。舞蹈等小众艺术人才的培养规模小要求高,苏州的本土舞蹈人才更为少见,公办学校可以放低准入门槛,外地户籍的本科学历就够了(原来的中学招聘条件:学历必须研究生)。

三、部门联动打通艺术教师专业提升和职称晋级的通道。教育部门为舞蹈等小众艺术教师提供学习进修机会,特别要搭建公开课、评优课等方面的专业平台,为这些小众艺术教师提供专业提升和职称晋级的通道,让更专业的优秀师资进入到教育行业,全方位提升苏州学校美育水平。

四、文化部门加大对文化馆、少年宫等舞蹈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编制、经费、人员配备上给予保障。规范办学资质,必须有教师资格证书,稳定师资队伍,丰富艺术种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总体目标指出“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2019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文件既明确了政策制度要求,也规划了改革发展路径。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搭建了学校美育发展框架的“四梁八柱”。作为“强富美高”排头兵的苏州,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有关美育文件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改进美育教学,努力提高我市青少年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特此提案,呼吁有关部门重视改进。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教育局
会 办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5-29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详见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