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家 >履职建言
110.关于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建 议 人:
孙小青;
建 议 号:
110

标    题:

关于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建议

建议内容:

 

香山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古城风貌重要载体的创造者。作为苏州古建筑的创造者,不仅对中国古建筑有着不朽的功绩,也是传承发扬古城历史文化的重要抓手。香山帮传统技艺涵盖了水作、木作、石作、漆作、假山五大工种,特别是苏州古典园林留下了他们的匠心作品,他们为苏州评为历史文化名城功不可没。近年来,我市古建技艺传承在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得到一定的保护。很多苏州的传统古建企业都在默默地作出应有的一份力量,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优秀能工巧匠潜心地在传艺收徒,但香山帮代表性传承人数量稀少。

据我调查,目前从事香山帮行业的情况如下:

一、全市共有从事香山帮传统建筑的企业专业一级的有十五家左右(不包括外地在苏州设立的分公司)、专业二级的有二十多家、专业三级的有五六十家。从事在全国各地的古建筑、仿古建筑项目的施工并且还出口国外,把苏州的古建园林文化带给全世界。总的经济产值五六十亿左右,从业人员有8000人左右。

二、从事传统技艺的工匠大多来自苏州郊区文化程度偏低,此行业能消化郊区剩余劳动力。没有专业特长也参与辅助用工(俗称小工)之用。创造就业的机会,带来社会的稳定。

三、苏州大市区现存的香山帮代表性传承人结构年龄如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二名(陆耀祖71岁、薛林根68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二名(杨根兴67岁、顾建明65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五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9名合计18名。其中:35-44 1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45-54 1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55-64 6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 65-74 10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以上情况说明代表性传承人年龄结构偏大,传承的梯队有缺陷,此行业属于体力劳动且工作场所需爬高、弯腰,年龄偏大,给授艺带来诸多不利。

故针对上述情况:

一、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议增加香山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数量并在年龄结构上趋向合理。年龄偏高者,无法在生产一线,可授予荣誉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二、代表性传承人长期从事一线工作,文化程度较低,文学基础较差,希望有关部门能整理、修编有关技艺传承的记录工作,装订成册流传后人。总之,代表性传承人是此行业的一种荣誉,获得者有一种归属感,深感责任重大,能促进香山帮传统技艺在代表性传承人的引领下,把这一流传了千年的技艺发扬光大。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会 办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6-23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A   (2020)苏文办字第70号        签发:韩卫兵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110号提案的答复 孙小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香山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古城风貌重要载体的创造者。作为苏州古建筑的创造者,不仅对中国古建筑有着不朽的功绩,也是传承发扬古城历史文化的重要抓手。 “香山帮”传统技艺涵盖了水作、木作、石作、漆作、假山五大工种,特别是苏州古典园林留下了他们的匠心作品,他们对苏州评为“历史文化名城”功不可没。 近年来,上级文化部门和各级政府对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进行资金扶持。国家文旅部对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下拨80万专项资助经费,对于传承人进行技艺资料的整理,目前已完成数据库建设。 二是对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进行人才保障。我市成功举办香山帮古建营造职业技能大赛,对表现突出、技艺精湛的选手授予了“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苏州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园林古建特色专业发展水平,市住建局建立了“苏州市园林古建技术专家库”,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专业水平较高、工程业绩较多、职业操守较好的古建专家,为相关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我市大力发展“香山工坊古建园林文化产业集聚区”,具体执行对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总体规划包括由园林博览区、市场交易区、总部基地区、生产加工区、滨江园艺区五大功能区域,还建立“香山古建筑博物馆”、现代重木结构场馆“香山帮技艺体验馆”和传统手工技艺建造的“承香堂”等单体建筑。该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拨款40万元、市(县)、区财政拨款45万元。目前已建成的香山工坊古建园林文化产业集聚区内拥有道路、管线、码头等基础设施,还有5000平方米左右的生产工厂。 尽管上级文化部门和各级政府采取了诸多保护举措,但正如您在建议案中所指出的,香山帮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传承工作确实是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保护的重中之重。而中青年从业者和优秀传承者的缺乏也正在制约着香山帮的传承与发展。这些问题我们正在着力解决。您所提出的两个建议,也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是适度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尤其是中青年传承人的数额。目前我市共有10名苏州市级以上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3人(去世1人)、省级2人、市级5人。最小年纪53岁,最大年纪71岁。在全市的非遗项目中,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数量规模较大。今年,我市将开展第五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本次认定工作,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坚持数量从紧素质从严的原则。而香山帮与全市其它非遗项目相比,传承人数量规模较大。但针对香山帮传承人的现实状况,我们特别提出了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可根据传承工作需要,在数量上适当放宽代表性传承人数额的特殊规定,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将部分确有代表性且有传承能力与意愿的中青年从业者纳入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并在今后对他们的传承工作给予大力的扶持与奖励。 二是做好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记录工作。目前已起草《“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报市政府,同时通过制定《“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保护发展行动方案》,建立与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联动机制和定期会商机制。今后在完善数据库的基础上,将针对开展代表性传承人个人技艺的记录工作,在市级非遗保护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此项工作。下阶段,市文广旅局、市住建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培育古建园林传承人才,继续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及时掌握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保护和传承情况,扎实推进古建技艺保护传承工作。 2020年5月28日 联系人姓名:范旻澜 联系 电 话: 69823127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