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失独老人医疗护理工作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2 11:35 浏览 次
建 议 人: | 吴四月; | 建 议 号: | 358 |
标 题: | 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失独老人医疗护理工作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步进入老龄化。因种种意外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也不断增加,他们在暮年承受失独之痛,精神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家庭生活濒临崩溃;又面临养老护理缺乏保障的困境。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失独家庭这个群体,为解决失独家庭面临的种种困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失独家庭夫妻纳入扶助范围,每人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特别扶助金,并给予了医疗绿色通道等政策支持;但目前的政策仍无法很好的解决失独群体面临的医疗护理、养老护理等实际问题及精神困境。失独困境是一种“制度后遗症”,失独父母如何重归社会,他们的精神困境及医疗护理、养老护理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建立一套人性化的反馈和应对机制有其性迫切性。据统计,苏州失独家庭2500余户。苏州经济发达,且各方面一直走在全国领先地位,对这个不算庞大的群体给予特殊照顾,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建议: 1.建立失独群体信息库及健康档案,由当地社区派员定期上门走访了解情况; 2.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为失独群体搭建安全网。譬如对失独家庭老人安装求救求助呼叫器。呼叫器可分为求救和求助两种功能,如果老人出现身体不适等紧急情况,按下红色求救键,求救呼叫功能会第一时间通过救助系统到达市红十字会急救中心或者相应的医疗机构;呼叫器的绿色求助键为老年人提供除紧急救护外的日常服务功能; 3.加大对失独群体医疗养老护理政策的支持力度; 4.重视对失独群体的精神关怀。由政府出资购买第三方服务,由第三方机构派员定期对失独群体进行精神抚慰;或者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以结对子的形式对失独老人定期提供精神抚慰。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会 办 | 苏州市民政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5-19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吴四月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失独老人医疗护理工作的提案收悉。经商市民政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失独群体信息库及健康档案 我市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的通知》要求,已为每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包括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和独生子女死亡(即失独)家庭)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并录入信息系统平台,确定1名乡镇(街道)干部和1名村(居)委会干部作为帮扶“双岗”联系人,制作发放联系卡,畅通联系渠道,当联系对象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随时与联系人取得联系,获得帮助。联系人重点关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高龄、独居、失能及贫困人群,根据联系对象的需求,通过登门走访、电话联系、网络沟通等多种方式,经常慰问联系对象,及时了解联系对象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利益诉求,宣传相关政策,开展精神慰藉,疏导化解矛盾,向相关部门反映困难和问题。全面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优先满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签约需求,按照自愿原则,根据辖区对象人数、地址分布,合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进行签约。为签约对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组织健康讲座,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给予用药指导、监测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等。 二、关于建立失独群体应急求助信息系统 经向民政部门了解,苏州各地在为老年人特别是失独家庭老人配戴或在其家庭安装走失定位、紧急报警或应急求助等功能的科技产品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姑苏区依托虚拟养老院为独居、空巢老人家庭安装一键呼救设备,老年人一有紧急情况可以及时获得救援;为防止高龄老人走失,部分社区为辖区内的老人量身定制并发放刻有姓名、住址、病史、家属电话等信息的钥匙扣;为独居老人家庭免费安装烟雾报警器等。张家港市为经过评估的失能、失智空巢老年人配发智慧腕表,由虚拟养老院提供定位、体征指标监测、紧急呼叫服务。2019年,苏州市养老数据资源中心及应用服务平台(二期)、苏州民政微信公众号“养老地图”成功上线运行,使失独家庭老人信息获取和交互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下一步,我们将与民政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推进失独群体应急求助相关工作,构建失独老人安全网。 三、关于失独群体医疗养老护理政策 一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根据《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或企业的服务,对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护的“二无”(无子女、无劳动能力)、无子女照护、子女残疾以及独生子女家庭对象中的困难老人,每户每月免费提供36或48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对70周岁以上的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包括独生子女伤残父母和独生子女死亡(即失独)父母)每户每月免费提供3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二是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满足老年人到助餐服务机构就餐外,针对失能、部分失能、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特殊老人,依托助餐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提供上门配送餐服务。为方便失独老人看病就医,姑苏区还试点开展了助老陪伴门诊、相伴医路等项目。三是给予机构养老补贴。符合政府养老援助对象的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如入住养老机构,介助对象可以享受500元/月补助,介护对象可以享受700元/月补助。四是优先入住公办养老院。市区年满60周岁失能、半失能的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可直接至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社会服务科凭“特扶”贴花提出入院申请,享受优先入住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待遇。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建立家庭病床等措施,优先为居家养老的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做实全科(家庭)医生工作室,开展相应的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活动,满足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在居家和社区养老过程中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沟通,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中落实好公益性收住失独老人相关工作,满足失独老人全托、日托和临托机构养老服务需求。 四、关于对失独群体的精神关怀 我市高度重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精神关怀工作,依托全市170个“连心家园”阵地开展各类精神关怀项目活动:通过政府购买具有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资质的专业社会组织服务,对重点对象进行哀伤辅导与情绪调节;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协助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融入街道、社区活动;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工作者心理技能培训班,提高一线工作者的心理疏导能力;发展同伴志愿者队伍,发挥同伴“共情”作用。姑苏区实施计生特殊家庭心理援助项目,采取团体讲座、入户走访、个案跟踪辅导等形式为新增计生特殊家庭及尚未走出“失独”阴影的重点家庭进行哀伤辅导与情绪调节。常熟市设立失独家庭“连心关怀”志愿者援助项目,开展每月上门看望、陪聊、聚餐、助农活、干家务等服务,实施“失独家庭心理关爱项目”,由常熟婚姻家庭师联盟承办,对需要心理咨询的家庭开展定期服务。太仓市依托连心家园关爱服务中心为49周岁以上无第三代的失独家庭提供专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慰问探望、电话慰问、志愿者骨干培训、祝大寿、心理慰藉、助医助洁等,针对性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暖心陪伴和团体心理辅导。 下一步,我们将启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心理健康状况调研,组织心理技能培训,组建市级专家资源库,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服务网络,逐步构建宣传、咨询、疏导、治疗等多途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心理健康多样化的需求。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5月15日 (联系人姓名:庄颖琦;联系电话:68627613)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