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致公党苏州市委员会 | 建 议 号: | 022 |
标 题: |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网络体系建设 | ||
建议内容: |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步,儿童青少年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对人际关系的选择、学习等方面压力都远远大于过去。苏州市高度关注中小学心理教育,在中小学逐步建立了以预防性、发展性为主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2018年底,全市所有中小学校的心理辅导室都通过了达标验收。通过系统的培训和严格的资格认证,全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育教师也已经达到了4339人,每所学校均配备1名专职或者2名以上兼职心理教师。但是截至目前,我市尚未有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的系统研究报告,缺乏相关基础数据。为此,在苏州市创建全国心理服务健康体系试点城市之际,本次调研以初、高中段学生为重点特殊人群,通过常见情绪障碍、睡眠问题、校园欺凌等分析这一特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提高心理健康防治水平。 一、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通过前期学校走访调研、制作调查问卷、组织相关专家讨论等方式,致公党苏州市委对我市部分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798份,实际回收12701份,有效问卷12122份(初中部9105份,高中部3017份;男生6545份,女生5577份)。问卷重点调查了学生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睡眠质量、自杀风险、压力应对方式、校园欺凌等指标内容。通过此次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发现,处于12-18岁之间的青少年学生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44.1%)、焦虑(49.7%)、睡眠质量差(67.4%)和自杀观念(25.9%)等常见情绪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均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息息相关。调查发现,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意识(素养)不强,学业及升学压力过重,自身心理发展水平不平稳,家庭心理建设不足,学校心理健康资源投入、分布、获取不足或不均匀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提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关注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育青少年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相关建议 为加快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要求,对接《苏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我们应针对青少年这一重点人群心理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补短板、强内涵建设,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网络体系,共同应对青少年各类心理问题,促进校园心理健康发展。 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一)全社会参与,共筑良好社会氛围青少年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是全社会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全员工作机制。建议依托相关专业机构,充分运用智能化服务心理评估技术,在全市层面定期开展针对学生群体的全员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群体动态的心理健康电子档案,由相关部门定期发布《苏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白皮书》。 (二)多部门协作,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建议政府确立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共享资源。教育部门发挥牵头作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系统研究,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基础资源配置。卫健系统依靠市广济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科普、预防、治疗资源,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延展性、补充性帮助。文明办、文体旅游部门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侧重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向上、健康有为的文化精神食粮。民政部门积极建设心理咨询相关的社会组织,参与心理健康公益咨询服务等。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活动,加大全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 (三)多要素整合,构建完善的心理服务体系一是强化人才保障。建议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市级层面“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研究中心”,同时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由教育专家、心理专家、临床专家、社会学家等共同组成“学术研究与指导团队”,由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共同组成“政策保障与管理研究团队”,在全市学校范围内指导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共同推进我市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网络工程建设,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及学校心理行为问题筛查评估干预等工作。建议校长亲自参与制定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带头参与心理教育课程研究,参加心理教育教研工作。加大学校专职心理教师配备力度,逐步实现至2025年每校配备至少一名专职心理教师目标。二是全面心理疏导。建议进一步加大全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力度,一方面开展对全体教师自身的心理疏导工作,另一方面给班主任进行专业的心理知识辅导,为发现、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专业指导。同时学校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主题,以专业机构(如苏州市心理卫生中心)为依托,为学生开展一般性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调适、心理疏导等,使学生充分获取相关知识,学会正确心理减压技巧与方法、自我压力与情绪管理技能。三是加强经费保障。建议各级财政设立心理教育专项资金并列入预算,费用主要用于专兼职心理教师各类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和搭建科研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动态的心理评估和管理机制;为全体教师及家长提供开展普及型心理健康培训等工作;购买第三方社会机构的心理健康咨询及服务等。四是健全家庭教育体系。建议加强家长心理疏导儿童心理学普及工作,确立一个便于实行、利于操作、能有成效的工作方式,形成畅通的家校互通机制。建议定时开设家长课堂,学校专兼职心理老师可以用现实案例分享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疏导孩子情绪,为家长授课解惑。五是加强公益宣传。发挥各类媒体、社区资源,多方位、多角度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开展宣传,提升心理健康知识知晓度。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苏州市教育局 | |
会 办 |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州市委员会;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0-05-20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详见附件 |